汽車是人類工業的傑作,但也會引起一些環境問題。汽車巨頭大眾公司的「排放門」事件,就是汽車引起的環境問題及利益矛盾的焦點,日前,該事件在加拿大持續發酵。
大眾
日前,大眾集團被加拿大政府起訴,因向加拿大出口不符合排放標準的汽車,違反了加拿大的環保法規。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局也印證了此事,認為大眾集團此舉違反了《加拿大環境保護法》。加拿大方面負責此事件法庭聽證會將於近日舉行。針對此事件,大眾集團已給出回應,其集團發言人稱大眾公司已與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局完成了充分的調查合作,並將持續配合加方的調查要求。這已經是大眾集團本月第二次排放問題指控。此前,德國檢察官突襲了大眾集團德國總部,理由是其柴油機排放作弊。與本次指控相關的代號為EA288的柴油發動機相關文件被沒收。
大眾集團「排放門」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當年美國環境保護署當時指控大眾公司部分柴油車排放污染嚴重,這類車可能安裝了某種識別排放污染監測的軟體,當軟體識別到檢測時,車輛的排放可自動控制為「符合標準」;而車輛駛出排放檢測路段後,軟體停止工作,尾盤排放恢復「正常」,這些車「正常」行駛時,排放污染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標準的40倍。此問題爆出後,雖然大眾集團與美國司法機構不斷周旋,但美國持續對大眾集團施以重壓,大眾公司美國市場受到嚴重衝擊,最終服軟,同意向美國支付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65.27億元)和解金。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大眾集團的「排放門」事件此後持續發酵,包括德國、韓國、瑞士、中國在內的多國對大眾集團所售車型展開調查,並有多國爆出類似問題,大眾集團不得不針對這些事件接受相應國家罰單。
自2015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因排放門付出的經濟成本已達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1.84億元)。迄今為止,雖然大眾汽車「排放門」已過去4年多,但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