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那些隱匿在胡同中的寶藏博物館
北京的胡同是城市的脈絡,它見證了朝代更迭,記錄著這座城的興衰,有的正在經歷著改造發展,有的已經逐漸退出舞台。
我們走訪了京城的各大胡同,選出以下八家胡同里的博物館,有在原址基礎上改造設館的,為突出文化或歷史屬性,也有偏向藝術性的現代化博物館,讓我們一一探索。
01 史家胡同博物館
MUSEUM
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位於史家胡同24號院落,共設有八個展廳。第一展廳以北京胡同起源和史家胡同的歷史沿革為主,展廳中心的沙盤最吸引參觀者的視線。灰牆灰瓦,130個微縮院落模型為參觀者復原了上世紀60年代的史家胡同。
第二至第五展廳主要展示了史家胡同里的教育,藝術發展以及生活在史家胡同的名人們。這個院子本身是 民國才女凌叔華的居所,後由其女兒將院子轉讓給街道,才有了今天的史家胡同博物館。
左/內院的藤架
右/實物陳列展區
第六、第七展廳是關於胡同的記憶,重現了當時胡同的生活。實物陳列展中的笸籮,聘文複印件,半導體收音機等都是從胡同居民那裡徵集到的。在一個類似錄音棚的房間中, 70多種聲音串起老北京的記憶。戴上耳機,點能聽到「警哨」「腳鈴」「虎撐子」等老北京胡同里才有的聲音。
地址:東城區史家胡同24號院
營業時間:9:00-16:30 周一閉館
門票:免費 無需預約 詳情見官方公眾號
02 東四胡同博物館
MUSEUM
一座典型的三進四合院藏在了東四街區一條靜謐的胡同里,它正是歷史文化街區的閃亮名片—— 東四胡同博物館。院中的主體建築大約於1940年建成,館內共分為東四印象展區、印象瓦舍展區、文化探訪展區、文化交流客廳、歷史文化實物展區五個展區。
東四印象、文化探訪和歷史文化實物展區在垂花門後的內院,記錄了東四胡同居民的生活。利用錄音,視頻,紀錄片,模型等形式,再現豐富的胡同生活。
在籌備時期,博物館向附近居民徵集展品,以展示最真實的歷史生活姿態。 印象瓦舍,「渾天」和「星天」是與百年胡同形成強烈對比的當代藝術裝置,分別位於前院,跨越前院內院和三進院落的中央。
左上/ 渾天
右上/ 星天
右/印象瓦舍
印象瓦舍展區中,玻璃瓦片從天花板垂下,隨著音樂此起彼伏。「渾天」的設計靈感源於造型靈感源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渾天儀;「星天」的造型靈感來自造型與設計理念源自古代中國人對於地球和宇宙天圓地方的認知。
它們銜接了過去與現在,傳達了博物館為傳承歷史文脈,承載未來的創立理念。
地址:東城區東四四條77號
營業時間:周二至周六 9:00-12:00, 14:00-17:00
門票:免費 無需預約 14:30提供免費講解
03 93號院博物館
MUSEUM
又名93號院非遺工坊,處於北京市文化氣息最濃厚的西城區琉璃廠大柵欄區域,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和民間藝術傳播和體驗的基地。別看院子小,這地兒曾經也是中富之家一部分。
前廳提供給參觀者體驗繪製臉譜兔爺兒,製作毛猴等,不定期舉辦 非遺小課堂和民間工藝主題展。前廳門口還擺了個小筐子,裝了空竹、毽子等傳統民間遊戲物件兒,大家對這些還有印象嗎?
左/牛骨雕刻的白菜 右/93號院裝飾牆
後廳是個展覽室,四周陳列著不同非遺傳承人的作品,展品會定期更換,因疫情緣故更換頻率會低一些。工作人員會詳細講解各個展品和其製作工藝,能學到不少新知識。
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扇面繪畫,風箏,木雕等手工藝品,還有蛋面繪畫及雕刻和TO君心中的全場最佳——在牛骨上雕刻出的白菜。
地址:西城區鐵樹斜街93號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8:00
門票:免費參觀 非遺體驗活動需預約 詳情見官方公眾號
04 北京文博交流館
MUSEUM
北京文博交流館在智化寺原址上成立,智化寺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年),是北京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明代寺廟建築。自18世紀以來智化寺香火不再旺盛,幾經毀壞,但主體建築基本完整,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明代木質結構建築群。
另一看點是 北京傳統音樂表演。京音樂發源於民間,來自於宮廷,傳承於智化寺,藝僧按代傳承已持續五百年,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智化寺京音樂演奏於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左/表演結束後散場
右/如來殿與萬佛閣
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3點,智化寺京音樂第二十七代傳人在智化殿公開表演一曲長達十五分鐘的京音樂,坐在兩側專注聆聽,仿佛回到了京音樂廣為流傳的明清時代。
地址:東城區祿米倉胡同5號
營業時間:8:30-16:30 周一閉館
門票:20元 目前只接受現場現金購票
每日上午10點和下午2點有免費講解
05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MUSEUM
全國 首家以中國海外移民歷史及現狀為專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內部分為兩層共四個展廳,從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到華人華僑的生活與貢獻,以及最後的華人華僑與中國的發展。
展廳通過圖文,實物或復原物陳列,場景搭建,多媒體互動等多種形式讓參觀者更好的了解「僑文化」。博物館雖地處二環內,參觀者較少,可以安靜的在博物館中慢慢瀏覽。
第一展廳以中國人移民歷史為主,從秦漢時期至唐宋的絲綢之路,再到鄭和下西洋,不僅是文化貿易的交流,也帶動了移民產業。
而移民史如同每段歷史一樣,有它輝煌的時刻,也有至暗時期。它可以連接帶動區域性的貿易發展與文化交流,卻又有不少生命葬送在抵達目的地前的道路上。
左/上世紀的新加坡麻將
下/早期苦力貿易外文記錄
其餘三個展廳在地下一層,展現了中華文化到達海外後與當地的融合改變,甚至形成了特有的族群文化。
展廳設計的路線非常巧妙,一下電梯便是第二展廳,以場景搭建為主,順著各個「唐人街」景觀走下去就是後面的展廳,可以放心沉浸在環境和展品中,不用擔心錯過或走回頭路。
地址:東城區北新橋三條甲1號
營業時間:9:00-17:00 周一閉館
門票:免費 需攜帶身份證到入口換票
06 中國海關博物館
MUSEUM
中國海關博物館是中國海關直屬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為古典園林式建築,與海關總署相鄰。長期展覽分為兩層和主樓外的「海關902」專題展,觀展從二樓的海關歷史開始,一路隨著中國海關的發展來到我們當下的時代。
博物館除了實物展陳,還有不少近現代海關查驗模型以及真實比例場景搭建,給參觀者帶來更直觀的感受。
一層為海關知識普及,現代查驗方式以及部分海關扣留走私物品展示,有復原件也有原件。最吸睛的就是象牙雕刻品和虎皮了。
當然這些展品是早些年發現的走私物,現在一經發現即刻銷毀。想要詳細了解海關的歷史故事,可以找講解員帶領,他們都身穿海關制服!
左/館內牆壁設計 右/「海關902」緝私艇
不可錯過的 「海關902」艇展在博物館主樓外面的地下空間,這艘緝私艇是上世紀90年代最先進的緝私艇,中國自行設計建造。
在它的職業生涯中,查貨走私案件900多起,先後50多次安全接送重要人物。它「退休」後,被拆分運送到海關博物館重新組裝,成為博物館獨一無二的展品。
地址: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號,大羊毛胡同北口
營業時間:9:00-16:30 周一閉館
門票:免費 需攜帶身份證 網上預約或現場憑證換票均可
07 時間博物館
MUSEUM
博物館的牌匾藏在沿街的磚牆後面,入口處也沒有明顯的標識,是一個停車場的出入口。常去鼓樓東大街的朋友,很大機率無意中路過博物館的門口。
時間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由磚瓦和木質結構構成,為三進式,內院不對外開放。前廳也只有在舉辦顯示展覽時才會對公眾開放。
現在館中正在進行 田上真也當代陶瓷中國首展,展區以大門為中線,左右兩邊各設展示空間。左側為田上真也「藍色 貝殼 漆」系列展物,純白色的背景和展示台,強烈突出了陶瓷的顏色與線條。
右側為田上真也的其它系列作品,以黑色的大背景與實木展示櫃,加上打光襯托出不同瓷器內部的顏色,無論遠觀近賞,都值得細細品味。
兩邊是給參觀者完全不同的環境感受。博物館內循環播放田上真也製作陶瓷的視頻,詳細介紹作者以及瓷器的製作過程。
地址:東城區鼓樓東大街298號
營業時間:2020.12.18-2021.01.15
周一至周五 10:00-17:00
門票:免費 詳情見官方公眾號
08 合藝術中心
MUSEUM
故宮旁的一座小院子,被改造布置成了蘇州園林風格的庭院。合藝術中心將此作為空間與藝術探索的載體,成為當代人們與藝術交流的深層媒介。
內部水榭亭台,隔池相映,置身於園中,移步換景。無論是連廊,庭院山石,植被流水以及房屋細節都值得慢慢欣賞感受。合藝術中心本身也是一個藝術品。
目前正在展出的是趙趙個展「粉色」。屋外四季流轉,屋內透著人間悠然情味的灰色,綠色以及粉色。站在畫前,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多面性。這正體現了「合」字的精髓所在:院子與展覽而合,展覽與人而合,整體與自然而合。
左/粉色系列作品之一 右/庭院景觀
合藝術中心的展品不僅限於畫作,建築、珠寶、設計、裝置等各種具備當代生命力的藝術形式,都將有機會出現在庭院中。展覽實行會員預約制,嚴格控制每日每個時段的參觀人數,保證每位參觀者能有良好的觀賞環境。
地址:東城區南池子大街普渡寺西巷
營業時間:10:00-18:00 周一閉館
門票:詳情見官方公眾號
讀者福利
我們將從文末留言中抽取2位讀者
各贈送SKP-S沉浸式藝術展%uB7東方恆變門票2張
創作不易,拜託鼓勵。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內容還不錯,
歡迎轉發,歡迎留言。
也不妨點亮在看,別吝嗇點贊哦!
編輯/溫特
圖文/Brandy
或許你還想看
》》林肯公園二十年,與北京歌迷展開一場雲對話
》》一月京城看展指南
》》三里屯精神生活指南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GKCDAXcBRnIjoXcGdg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