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園裡,藏著北京孩子最深的記憶

2023-05-17     TimeOut北京

原標題:遊樂園裡,藏著北京孩子最深的記憶

遊樂園裡,藏著北京孩子最深的記憶

AMUSEMENT PARK

這或許是北京最火爆的季節,除了踏青賞花以及到雍和宮上香,不知有多少人選擇在朋友圈九宮格狂曬「UNIVERSAL」大logo的打卡照片......遊樂園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讓人快樂的地方。這種快樂是即時反饋的——當踏進園區的那一刻起,心情似乎就截然不同了。

對成長在80、90年代的北京孩子來說,雖然沒機會體驗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但 他們依然是「游一代」,是中國第一批有幸在遊樂園裡長大的孩子。時光飛逝,有的遊樂園已經成為記憶中的風景,如今回看,難免有些唏噓,但它們的確曾經滿足過一代人所有童心,和那些奇妙的夢想。

當快樂開始變得困難,我們似乎才越發意識到遊樂園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01

/再見北游,

我的「亞洲第一」/

1987年,北京遊樂園正式開放。它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現代化大型遊樂場,也成了當時北京市政府引新風的歷史註腳——為了鼓勵海外投資,和日方聯手合資興建,最終投資金額總計達66億日元。

在新形勢下的意氣風發中,不僅打造出了八十年代亞洲最大的摩天輪,頂端處甚至能夠俯瞰半個北京城;同期配套的其他項目,如日本進口時速80km的過山車、海盜船、激流勇進、4D影院,也在國際上「有頭有臉」。不難想像, 對於八十年代北京的小朋友來說,北京遊樂園的開放是一件「地震級」的大事件。

筆者找到了朋友小王,他在本篇提及的三個遊樂園的鼎盛時期都曾前去遊玩過,他對北游是最有感情的。「小學、初中、高中都組織去過,放長假的時候也會去。 去過北游之前和之後,你對快樂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小王說。

如今「搖滾金剛」「風暴騎士」這樣的名字和九十年代突然蹦出的《飛天蜈蚣》《霹靂鳳凰》這類電影可能已經有些「過時」,但當時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是可以記一輩子的經歷。「 那時候門票貴,但也抵擋不住我的熱情。趕早出門,閉館才走,大人排長隊,自己排『小隊』......」直到今天,小王依然記憶猶新。

當時大多孩子不知道的是,北游開園後就陷入巨額虧損,開園第二年的年底已虧損千萬。原因既有中日貨幣匯率變化,也有經營經驗不足帶來的失誤。

2010年,因中經營模式等原因,北游停止運營,徵集民意後,最終敲定讓摩天輪整體保留,作為龍潭中湖公園中的景觀存在,而遊樂園大門上藍色弧形的「BEIJING AMUSEMENT PARK」和那些破舊的絲帶、星光、小翅膀,也成了少數幾個遺蹟。

本組圖來源小紅書@刺頭王子

被留言塗鴉寫滿了的公園外牆,是一代人思念北京遊樂園的痕跡,就連一陣巨風把摩天輪吹動,也像是昨日重現的海市蜃樓——這個叫北京遊樂園的時代綠洲。

02

/九龍遊樂園

「水庫暢想曲」/

幾乎要被人遺忘,卻在這幾年意外「起死回生」,九龍可以說是一個遊樂園傳奇。但它的「復活」,可能著實會讓一部分曾經的粉絲感到意外。因為近年來廢墟探索的小眾愛好興起, 一大批人被它「廢墟探索聖地」的名頭所吸引,在小紅書上一度靠著「末日風」寫真大片火出圈。

和北游一樣,九龍遊樂園也是中日合資的遊樂園,但由於出資方是北京市十三陵水庫綜合開發公司,便依託水庫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建造了「龍」和「水」的主題,湖心島就是它最具標誌性的部分。1958年的一部科幻片《十三陵水庫暢想曲》,仿佛就是九龍遊樂園最好的名片。 在水上移動的旋轉木馬,現在想像,實則魔幻又荒誕。

九龍遊樂園被官方形容為一個「具有迪士尼特色的大型水下觀賞型遊樂園」。剛開業時,它有四十里路也擋不住的人氣,周末連水庫外都會變成擁擠路段。外地遊客來京,看完一套故宮、長城、頤和園,也把「龍宮」安排上......

小王記得,龍宮作為門票最昂貴的項目,也確實最令人印象深刻,畢竟他小時候就被嚇哭過。「與其說是遊樂園,它的風格更像是那個年代的馬戲團。」 而對一些人來說,九龍水族館也是他們最早的科學啟蒙:一個成長在八十年代的孩子走進展覽館大廳,看到世界水生物地圖鋪展在眼前,各種熱帶魚在水族箱裡穿梭,是可以感受到那份「翻過長城,就能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悸動的。

本組圖來源微博@莎蘿蔓蛇

九龍遊樂園也終於迎來歇業閉館的一天,如今這裡荒草叢生,只留下擱淺的小船、塵土遍地的景觀和攔截標語,守候著一代人的童年秘密。而衰敗的龍宮,成了新一代探險者們的熱門地點。或許,這也是一個廢棄遊樂園不錯的歸宿。

03

/石景山遊樂園

洪流中被打磨的化石/

北京地鐵一號線的八角遊樂園站,站名便得自石景山遊樂園。它也是三個遊樂園中, 目前唯一還在營業的遊樂園,可以說是八十年代末「遊樂園熱」的「活化石」。

為了讓市民能在當年國慶有個新的度假好去處,1986年三月,石景山遊樂園啟動了開工儀式,它融入自然,在設計上接入歐式風格,園中混雜著童話主題的建築,是一個城堡小鎮。

石景山遊樂園 1992年

它可能是最早給到孩子們「世界」概念的地方。在那裡可以看到阿拉伯風情的餐廳、歐陸風格的藍橋、遷入了一片完整熱帶叢林的非洲角,還有阿拉伯飛毯那些極具異國風情的打卡項目。

很多媽媽也會感到欣慰,夜晚給小朋友描述的童話故事,在這裡照進了現實,來自童話世界裡經典角色的雕塑在石景山遊樂園中有跡可循,它們接待了一批批最早的北京小粉絲,定格了一張張亢奮的小臉兒。

開業後,勇立潮頭的石景山遊樂園依然努力經營,基本每年都會往園中新增新項目。1991年水上世界開放,因為熱度過高,決定對外開放晚場,後來陸陸續續又增加了水滑梯、電子射擊等項目,在當時,這些項目幾乎都頂著「國內最大」「國內第一」的名頭,後來又推出了時裝展覽、廟會的大型活動,或許這份勁頭也是遊樂園至今還在運營的原因。

如今的石景山遊樂園在新競爭者的湧現下,反倒添了幾分「人到中年」的從容,成為北京小孩回憶的場所。它和現代化的遊樂園已經無法較量,它更復古—— 雖然它試圖緊跟時代,但似乎還是停留在了千禧年。

對成長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來說,遊樂園可能承載著更多,在狂飆突進又光怪陸離的哪個年代,這狹小卻廣闊的空間只用來玩樂,這在之前的幾十年是無法想像的。 而當我們長大後才意識到,那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世界處於怎樣的巨變之中。

和現在真正高科技的樂園比起來,新時代的孩子們會覺得它們作為「樂園」太過寒酸。這失去的樂園在今日即使已經如此遙遠,甚至早就變作廢墟,但嵌在其中的歡樂時光、時代最前線的驕傲還像午睡醒來時一樣帶著些若有所失的惆悵。 那個現在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年代也被定格在了那些沉默的遊樂園中,或許,還有那股對未來近乎頑皮的熱忱、和努力生活的勁頭。

「實際上90年代初,中國在『遊樂園熱』中建成的2500座遊樂園(總投資大約3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有70%虧損,僅有10%盈利。」當筆者把這個數據告訴「遊樂園顧問」小王,問他是否曾了解過。他卻說:「誰在乎啊,那時候遊樂園就是天堂,天堂你懂嗎?你會關心天堂今年盈不盈利嗎?」

還有這些記憶中的小樂園

少年宮九大行星:當年巨獸級別的遊樂設施,整個三維立體迷宮,幾毛錢一張票,複雜程度和恐怖程度都讓人印象深刻,好多孩子站在上面都哆哆嗦嗦的。

陶然亭游泳場:曾經「陶然亭北門」公交站就叫「游泳池」,對於曾經的孩子來說,其實更像是一個不帶遊樂設施的小小的水上樂園。

康樂宮:最高端的遊樂園之一,有大人玩的保齡球、高爾夫,也有巨大的兒童遊戲廳,甚至那時還有美國31冰淇淋,90年代就一元一個的遊戲幣可見一斑。

官園兒童活動中心:雖然是學習中心,但也有大蹦床、過山車、空中自行車、小摩托小火車、動畫放映室、科技館,是親切的小天堂。

屬於你的遊樂園記憶是什麼?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編輯:大藍

撰文:流蘇地

圖:見標註

玩樂指南 | 不必逃離城市,這裡也有曠野與宇宙

帶著手電淘寶,探秘鬼市上的夜生活

2023北京城市美黑指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a5ba2a787b038c0024bd1bfcc243f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