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白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晚上和你所愛的人們共度良宵,那麼你的生活是富足的,哪怕你並不富裕。——喬納森·克萊門茨
我想這句話就是大檸姐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吧。
第一次翻看她的新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時,我內心是有所悸動的,仿佛自己許久沒有讀過如此美的文字,也好久沒有出去走走了。
再細細品讀這本書,並認真挖掘文字背後,大檸姐的的生活模式時,我不禁感慨她的活法,確實是我所嚮往的。為什麼呢?
大檸姐的墓志銘是讀書、旅行、愛情,三顆恆星照亮一生。
你瞧!如此的生活,是那麼美味,可惜少有人能發現讀這三件事的美好和奧妙。
2020年是特殊一年。每個人都在恐慌,在急躁,在不安。我亦如此。我害怕自己在大好的年齡里,找不到好對象,也害怕收入受影響。曾有一段時間,我很焦慮,以至於每晚都輾轉反側睡不著。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對勁,所以我找了一些書來看看,偶遇了大檸姐的這本新書。隨時翻翻,我就開始愛不釋手。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作者大檸姐似乎很壞,在書中灑滿了「狗糧」。但在實際上,我認為書中描繪的種種遇見生活中的美好,本是生活里應有模樣。只是這種讀書、見人、旅行、做事、陪家人的生活,時常被人忽視。因為我們太浮躁了,也離不開手中的那部「萬能機」。
用一句話來說,這本書有一股力量,它會喚醒你靈魂深處埋藏已久的聲音。
仔細讀這本書,我會發現大檸姐的旅遊方式不同於其他人。
她們一家三口不是那種「趕鴨子上架」走馬觀花的旅遊,而是帶著書籍的,走進當地,融入各大名家的生活,並開啟探索無知世界之旅。
她們不是自顧自想去哪就奔向哪,而是在路上緩緩地遊玩,並相互用心陪伴彼此。
為什麼她們一家三口的生活能如此的和睦溫馨?為什麼每一趟旅行,她們都能玩得如此地有趣?
原因很簡單。讀書能從有里到外塑造一個人讀書,能夠提高人的素養。這說的大概就是大檸姐一家三口。
比如說,本書中的第一章: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土耳其有多浪漫呢?
還真的很浪漫。作者帶著《純真博物館》一書,到純真博物館這個地方打卡。讓人驚奇的是,這個博物館居然是作者給讀者免費的福利。憑書就可以免費參觀。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本書,那麼就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個舊物品堆積的地方,有什麼新奇的。但若你品讀此書之後,你會發現這裡面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
作家奧爾罕·帕慕克用10年的時間,寫下了一本小說,又花了4年時間,將小說構建的世界,還原於這座博物。小說中83個章節,一一對應內83個展區。從男女人公的相遇、相識、相愛、再到相離,男主人公對女主的愛,全部保留下來,並向全世界人們秀恩愛。讀了這樣的小說,再瞎逛這樣的博物館,有什麼用呢?
看似無用乃是大用。我想,有什麼用呢?唯有當事人知道。因為人的內心感受才是最真實的。唯有那種感覺欺騙不了自己與他人。
所以,透過大檸姐的文字,我想若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帶著自己的愛人去走一趟。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為真切的感受。
除了瞎逛城鎮博物館,大檸姐還來到了劍橋大學。她親眼看到了徐志摩與林徽因約會時住過的那把椅子,再離開時,想到徐志摩的那首著名的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我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吧。只可惜現在很多人,只讀書忘了實踐。而有些人則相反。只顧著行走、忙忙忙,卻忘了停下來讀書給自己充充電。
好了!到這裡,讓我不禁在想:「幸福是什麼?」
幸福也許不是事業耀眼奪目,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愛情里的轟轟烈烈。
所謂的幸福生應該是一種平衡生活,就如當我們能夠讓讀書與旅行這兩件事相互結合,交融在一起,這才是一件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吧。
旅行是什麼?想必大家已經聽過很多講法了。
旅行究竟是什麼呢?
有的人認為它是一種富人的遊戲,是一種炫酷的手段,是一種有錢人家的玩法。而窮人偏偏就玩不起。
有的人又認為,那是文藝青年的遊戲,是一種偽裝。那些所謂的窮游者,不過是年輕人喜歡瞎折騰罷了。
可在我看來,這些想法並不全是對的。旅行不是一種神聖的、高攀不起的富人遊戲,也不是一種為了追求靈魂自由,就得過著一種落魄的生活。所謂的旅行是一種用心生活的方式,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生活方式。
翻讀這本書,我並非忙于欣賞這本書的美圖,也不是看大檸姐去哪些地方打了哪些卡,寫的什麼攻略,而是在感受她們一家三口怎麼在路上生活。
出發之前,大檸姐向丈夫提出要求:「國慶節帶我們去土耳其吧。」姐夫也是超級直男地回應:「出去玩好累,還是待家裡好吧。」
看到這樣的回答,我猜大檸姐會發脾氣,會抱怨,丈夫不愛她了,老了,沒感情了。可是她反過來矯情地說:「等我去了土耳其回來,會安心和你一起要孩子。」
姐夫還是以敘利亞的戰爭為藉口拒絕了。這會讓大檸姐失望啊!可是第2天,她又收到三張電子簽證。這一下,她的夢想突然成真,真是欣喜若狂。
在旅途中,女兒欣寶看到酒店的陽台上竟然還要浴缸和小黃鴨,問媽媽:「在這裡洗澡不太好吧?萬一被人看見怎麼辦?」
大檸姐說:「晚上把燈關掉,就可以在這裡仰望星星,別人就不見了。」
謹慎的爸爸要求:「還是要把泳衣穿上,你是我的專屬,萬一被被人看到了怎麼辦?」
你看!這就是生活的真實場面。有女人對男人的誤解,有男人的當擔,為了確保妻兒的安全,又滿足她們的需求而不懈努力,有孩子的好奇心與童真。
這就是家原本應該有的樣子。而我們又有多少人記得又做到呢?
現實中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不堪的生活磨成灰,而忽視身邊最為重要的人的最基本需求安全和關愛,對吧?
我想,大檸姐寫這本書的真正用意,不是為了撒狗糧,秀自家的女兒有多聰明,也不是想慫恿大家不顧一切奔向遠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而是想告訴借在路上旅遊的形式,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無論何時何地,人都在路上。生活亦是旅行,旅行亦是在生活。唯有用心,方可得到世間一切美好。
用小王子的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做人是看不見的,唯有用心才能感受出來」。
仔細品讀文學發作品,我發現大多數愛情都可以歸為以下幾種: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愛而不得】。
18歲的阿里薩對少女費爾明娜一見鍾情。可偏偏因家庭家庭環境的問題,他們愛而不得。這種愛而不得的感覺,困擾著他們的一生,直到他們年過70才久別重逢。「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很晚的情人,他們好像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
這種愛苦嗎?很苦;
這種愛悲嗎?非常悲。
唯有愛情中的當事人才知道離開與思念的滋味。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不對等之愛】。
出身貧窮的蓋茨比,嚮往黛西出身嘴裡就含著「金鑰匙」的生活。在黛西身上,他找到了丟失了的自己。蓋茨比認為只有自己有錢,就能換來黛西的愛。可偏偏5年後的蓋茨比,才成為富翁,這時他想用豪宅、豪車和金錢來換得黛西的愛。但為時已晚了。這時的黛西早已不是5年期的黛西了。她早已是為人妻為人母了。
驀然回首,那人雖在燈火闌珊處,但她愛的人卻不是你。愛是什麼?愛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它需要用時間來考量。
錢鍾書《圍城》的【痛苦之愛】。
沒有愛就沒有傷害,愛猶如「城裡的人想進來,城外的人想出去」。
方鴻漸一開始對唐小姐刻骨銘心的愛,到落魄的他在雨中對愛的絕望 ,最後到的不懂愛,以至於隨大流困住婚姻圍城之中。
物是人非,時過境遷,我們內心的悸動早已被現實中時間、金錢、地位和財富等等外在架框,圈住了。我們認識愛,卻故意逃避愛。愛也離我們漸行漸遠。
………
愛是什麼呢?
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我發現小說中的大多數愛情故事是悲、是痛苦的、是磨人的心智。
可在大檸姐的新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中,我神奇得發現愛情也有甜美的,讓人羨慕的一面,讓人很想躍身試一試。那種愛是什麼?
愛不同於其他娛樂項目。
它是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它是新鮮的,刺激的,好玩的,有趣的,也是令人有所期待的。
用書中有一句很觸動我心的話來說:「生活是苦的,世界是美的,而你是甜的」。為什麼呢?
原因有三
所以在我看來,無論是大檸對大林的愛,還是大林對大檸的愛,他們對彼此愛是真真實實,不矯揉造作的愛。
問題是真愛是什麼呢?
真愛是一種不對等的關係,不是付出了就有回報,但沒有付出就一定沒回報。
愛是無價的,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又是有條件的。
愛是兩顆心靈相互吸引,是價值觀的一致認可,而不是一種「商品」交換。
……
用一句話來說,愛是一種感覺,是純粹的,是無價的,但又有條件,這種條件就是給彼此獻出自己一生承諾。
只可惜,傳統的愛情觀、婚姻觀總是告訴我們:
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山盟海誓。
談戀愛時,就一定要找愛你的,對你好的有錢的人;
相處時,你要看對方肯不肯為你花錢;
結婚時,你要找門當戶對的人。
……
在人們眼裡,愛和金錢掛鉤,愛與言語密切相關。但我認為,愛很簡單,甚至是一種感覺而已。這種感覺是快樂的,是甜蜜的。
在疫情過後,我們更應該放下各種雜念,去尋訪人間各種小美好。而不是為了追名逐利,把自己折騰得痛苦不堪。
人生如同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這本書,是甜的,是美好的,是無論喜怒哀樂,皆是有風景。
願你我都能享受人間最美好的三件事:好讀書、樂旅行和甜愛情。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關注我。
文/流浪世界:愛讀書的書評人
座右銘:讀書、見人和做事
配圖/大檸姐
墓志銘:讀書、旅行、愛情,三顆恆星照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