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六年級,親子關係的分水嶺,家長面對挑戰,應採取這些策略

2019-08-28   寒石冷月

孩子進入五六年級後,有很多家長突然感覺孩子管教有難度了,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就起矛盾和衝突。家長情緒慢慢變的焦躁起來,因為孩子頂嘴現象比以前多了,做事磨蹭拖拉現象越發常見,自我意識明顯比以前強。尤其是學習方面,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監督與管理,寫作業用時明顯比三四年級時要增多,作業質量也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從學校老師那裡反饋回來的信息,也讓家長感受到壓力。如老師講,你的孩子上課溜號現象明顯,反覆提醒仍不見效果。如有時做課堂練習時跟不上節奏,有時提醒孩子時會表現出一付不耐煩的架式等。

看到孩子變化這麼大,有些家長突然感覺管教孩子力不從心,心態也會隨之變的很糟糕,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迅速惡化,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心理如陰影一樣,每天充斥著家長的內心。那麼如何與五六年級的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在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讓孩子健康成長呢?下面我給家長提供一些建議。

一、小學五六年級,孩子青春期如約而至,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開始出現分水嶺。

1、進入五年級的女孩子,一腳踏入青春期前期大門,孩子的心思開始變得複雜。

可能很多家長對孩子生理髮育和心理發展並不了解,下面我先來說女孩子吧。女孩子一般要早於男孩子一兩年進入青春期,也就是說有些女孩子早一點會在四年級就進入青春期前期了,遲一點會在五年級也進入青春期。進入青春期後,女孩子的生理髮育會很明顯,如乳房開始發育,身高增長明顯,但同時心理變化也逐漸明顯,如愛鬧情緒,愛說牢騷話,做事沒耐心,在學習上粗心大意現象明顯等。當家長看到孩子心思變複雜時,你必須要意識到孩子的青春期來臨了。

2、小學六年級的男孩子也都宣告進入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更加強烈。

上面我提到男孩子要比同齡女孩子晚兩年進入青春期,而到了六年級時,絕大多數男孩子都已經正式進入青春期。和女孩子生理髮育變化明顯不同的是,男孩子到六年級時除身高快速增長外,在心理發展方面反而變化更明顯。如反感父母說教,反感老師的批評,對待父母的態度有時很差,在學習上面積極性開始下降,學業成績下滑也明顯。有些孩子開始話少了,如果有手機的話,會經常在寫完作業後抱著手機不放下等。看到孩子自我管理意識差,一但介入管理時,孩子會產生對立情緒。如果家長看到孩子有這些表現,你也要意識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了。

3、孩子和老師的關係,往往又深刻影響著親子關係,家長需要留心。

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和老師之關的關係,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以前還是兒童時,孩子會習慣性尊重老師,也服從老師的管理,願意聽眾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後,孩子們對老師的尊重意識開始下降,有些孩子還私下議論老師的缺點與不足,甚至給老師起外號,在課堂上會故意違反紀律,好看老師生氣發火的樣子而偷著樂。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和老師關係出現拐點時,你一定要注意,如果你直面批評孩子,很容易又造成和孩子關係對立的局面,需要你在教育孩子時格外謹慎。

4、孩子和同學之間不再是單純的玩耍,而是開啟青春期社交新篇章。

進入五六年級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同學相處時,由以往單純只是為玩耍,現在開始變化尋找興趣相似的夥伴,往往是學習好的愛和學習好的在一起,學習差的愛和調皮搗蛋的同學在一起抱成團。孩子們這種小團伙現象,實際上就已經說明他們開始了青春期社交關係的新篇章。如果老師和家長都忽略孩子們有社交形式的新變化,就容易由批評一個孩子,而引發與他同為團伙的其他同學不滿,這種連鎖反應對於正常管理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家長要及時構建適合青春期教育的策略方案,讓孩子平衡進入青春期。

1、家長要及時更新家庭教育觀念,避免仍然用教育兒童的方式教育青春期孩子。

我從事家庭教育十幾年,接觸到很多不重視家庭教育學習的家長,他們普遍不清楚孩子何時進入兒童期,何時進入青春期。結果就習慣於用一種育兒理念和方法去面對孩子,而恰是管教觀念出現問題,就容易導致錯誤教育孩子。這本身並不難理解,你用教育幾歲兒童的觀念和方法去管教青春期孩子,孩子肯定不服,反而容易造成親子矛盾和衝突。很多進入初中後孩子之所以教育失控,慢慢開始厭學,其實就是從孩子五六年級時沒有及時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造成的結果。

2、家庭規則此時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往往服規則和理,而不是家長的強勢管理。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相似性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往往服理,服規則,服權威。少了這三樣,你即使說的話再有道理,孩子們也聽不進去,因為他們已經從心裡拒絕接受你這個人。為了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我建議家長現在必須要重視家庭規則建設,必要時要召開專門的家庭會議商討,最後把規則確定下來。當孩子看到父母都在認真遵守家庭規則時,他們便認為大人們說話算話,自然了就信服你們了。但如果你們叫是試圖和強勢管理的方式逼孩子就範,那你就錯了,此時孩子逆反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強,你發火只能適得其反。

3、家長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遇事主動協商,這是避免親子矛盾根本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們,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渴望大人們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哪怕有時他們明知道並不合理,但也想嘗試一番。這種心理表現可以用試錯(或冒險)來解釋,如果從一開始家長就阻止孩子去嘗試,只要孩子起了逆反之心,你越不讓幹啥人家會偏要幹啥,甚至有時明著不敢幹,但會私下蠻幹。為了避免孩子行為失控,我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想法,你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提醒孩子做事優先考慮做好自我保護,遇到困難及時向爸爸媽媽請求幫助。這樣說,孩子反而會從心裡感激於你,這也恰是避免親子關係產生矛盾的最有效的措施。

4、不要隨意批評孩子,很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溝通要講究策略。

由於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特別明顯,自我意識和冒險心理行為常有發生,因此會常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如果你忍耐不住火氣,隨意就批評孩子,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對你更加不滿。為了防止這些情形的出現,我建議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不妨說話委婉一些,可以旁敲側擊,可以用講相似性的事例去啟發孩子。當孩子看到你已經知道他們犯錯,但並沒有直接批評,反而會感激你給他們面子,自然就願意聽你說話,願意和你交流,這樣的就使溝通變得相對容易多了。

三、如果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現象,家長要穩住陣腳,防止倉促應對。

1、當看到孩子情緒波動頻繁時,要主動理解和安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由於受生理快速發育和心理快速發展變化的影響,青春期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能力開始下降,在這一點上家長尤其要引起注意,否則,當孩子表現不如你意時,你不加以觀察就貿然批評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突然發火,非但起不到管教的目的,反而讓溝通沒辦法進行。因此,我建議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發現孩子情緒低落時,要及時理解和安慰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在用心關心他(她),孩子反而擁有心理安全感,願意和你說心理話。自然你就容易化解孩子的煩惱,讓孩子從情緒怪圈裡走出來。

2、當孩子犯錯時,不要馬上批評,而是先關心孩子,傾聽孩子怎麼說。

前文中我說過,青春期孩子由於情緒管理能力變弱,自控力也會隨之下降,犯錯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這時就需要你改變策略了,絕不能看到孩子犯錯就批評,而是要先聽聽孩子怎麼說。只要你態度溫和,本著信任孩子的姿勢去面對他們時,孩子會願意把事情講給你聽。請家長要注意,在傾聽時你要認真,儘量不要打斷孩子,更不要否定孩子這錯那錯,這不應該那不應該,否則,孩子馬上就關閉溝通大門,拒絕和你說話。如果家長掌握住這些技巧,孩子反而在犯錯後,主動觀察你,嘗試和你認錯、道歉,或者自責呢。

3、當孩子固執己見時,不要急於改變孩子,而是給出建議,讓孩子去思考。

進入五六年級的孩子,由於在獨立能力方面明顯增強,很多事情不必依賴父母而去嘗試做,家長這時應該高興才對,因為孩子開始有主見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意見無法讓孩子接受時,切莫去改變孩子的固執已見,而是給孩子一些參考建議,讓孩子思考一番,然後嘗試去做。哪怕孩子做錯了,你也不要怪孩子,畢竟這是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去做的,做錯了孩子反而容易知錯,後悔沒有聽你的勸告。青春期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能力提升,恰是在不斷嘗試中積累經驗,在不斷犯錯的情況下總結教訓,從而避免下一次再干蠢事。

4、當孩子屢次違反家庭規則時,家長需動用必要的懲罰措施,絕不能遷就。

當然,在對孩子講究家庭民主時,也不能總一味遷就孩子,如你發現孩子總是屢次違反家庭規則時,必須要把之前與孩子協商好的懲罰約定拿出來適用。對於孩子們來講,不是服理嗎?面對規則時他們一般不會賴帳,這時家長就可以依據家庭規則,果斷對孩子實施懲罰。如取消既定權利多長時間;如讓孩子回自己房間去反省,什麼時候想清楚錯哪了,再出來和你們講清楚;如孩子犯品德行為方面的錯時,依據規則要用戒尺打手或打屁股,具體打多少下,擬定規則時必須要約定好。當你有理有據地實施懲罰時,孩子一般不會強烈反抗,也就避免了親子矛盾和衝突。

四、家長必須要清楚,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擁有良好學業成績的前提。

1、家長要始終記住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業。

進入五六年級的孩子之所以在學業上面波動性很明顯,主要受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和父母關係的影響。不管哪一種關係出現矛盾和衝突,都極容易波及到對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因此,家長需要始終重視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避免孩子在社交關係中出現問題時,孩子不願意說實情,而你又不知情,從而錯誤地批評或懲罰孩子。只要合理解決關係問題,就容易讓孩子在你面前擁有良好的表現,從而和孩子一起來共同面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2、家長在關心與管理孩子學習事宜時,要注意說話的態度,避免無端責備。

當你發現孩子在學習方面有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疲於就會學習時,請注意你說話的態度。因為此時孩子會變的非常敏感,他們需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安慰,及時幫助解決困難,而不是你無休止地嘮叨與責備。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目前遇到的這些情況,其實都是青春期階段的必然現象,包括爸爸媽媽在你這個年齡段里也遇到過,因此我們不會責備你,但是我們必須要直面問題,而不是互不信任。當你真心表現出對孩子理解的姿態時,會打消孩子內心的顧慮,願意接受你的學習管理與輔導,從而靜下心來學習。

3、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要先理解,再鼓勵孩子正確面對,然後再進行學習輔導。

五六年級的學業本身難度不大,但是由於孩子們受生理髮育的影響,注意力會受自控力下降的影響,課堂上聽課效率會下降,寫作業時容易溜號走神,必然會把新知識吃不透,造成夾生現象。因此,家長必須要理解孩子,把他們在學習出現的問題講清楚,讓孩子自己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既而再給孩子一些建議,或者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的再培養,從而通過主動干預增強孩子的自控力。當你不斷鼓勵孩子戰勝自己的消極與懶惰時,反而會讓孩子心懷感激,願意配合你所進行的習慣培養。請家長必須要注意,如果現在你不重視抓習慣養成,進入初中後可能就會非常難,甚至沒辦法著手進行,因為那時孩子壞習慣會變得相當頑固,很難矯正。

4、不要對孩子學業成績有過高期待,避免給孩子造成學習壓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學業成績由三四年級時的優秀,慢慢下滑到良好段,甚至變的更糟糕時,絕不能一味責怪孩子,而是要反思自己是否忽視對孩子以往持續進行好習慣的培養。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做,孩子成績下滑也就成了必然,這時你就必須要接受孩子學業成績下滑的現實,降低對孩子學業成績的過高期望值,以讓心態變的平和一些。在我接觸的很多家庭中,明明孩子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家長還要不斷責怪孩子,反而會造成孩子們厭惡學習,甚至背負沉重的學習壓力。我相信你不願意看到這一結果出現,因為你也不想讓孩子變的更差啊。

結束語:通過這篇文章的分析與總結,我相信家長朋友們能夠對五六年級孩子的成長變化,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如果你是愛學習的父母,必須要重視自我學習,不斷積累青春期教育的相關知識,快速改變你的育兒觀念,以適應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用引領孩子成長的姿態去面對孩子,而不是被動追著孩子跑,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是追不上孩子的,反而會讓孩子成長出現管教失控的糟糕境況,但是我堅信,只要你是理性的父母,你絕不會讓這些不利的局面再現。

好孩子,好父母,共同攜手走過青春期,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加油!

我是寒石冷月,專注家庭教育研究的老師,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我,讓我們共同交流,共同進步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