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長小學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只為研究「差異教育」

2019-09-08   寒石冷月

2019年9月5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區召開全區教育大會,表彰先進教師和先進集體。其中有一項重獎震驚全場,天長小學關於「差異教學的研究」獲得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由此獲得500萬元重獎。這500萬元大獎,由上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獎勵學校。

如果不是看到這則消息,很難想像在我們國家基礎教育領域裡,竟然還有學校專門進行「差異教育」的研究。甚至連一位大學教授都感慨:「這樣的獎勵在高校中都很罕見,沒想到基礎教育對研究這麼重視。」然而,事實就擺在面前,讓我們不僅心生好奇,這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下面我把這項研究給大家介紹一下,或者讓你對基礎教育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一、天長小學歷任5屆校長接力完成《一個模子不適合所有學生: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研究課題。

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都把目光定位在追求學生成績的層面,因為這是中考的需要,也是高考的需要。如果離開成績本身,就很難將學生的能力區別開來。然而這也滋生出很多問題,即有些孩子從小學開始,如果學業能力相對較弱,跟不上教學的進度怎麼辦?如果學生的個性不適應統一模式化的教學怎麼辦?難道讓這些孩子從小學起步就慢慢被淘汰?

事實上,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在不斷上演,使相當一部分孩子從小學階段在學業方面就舉步維艱,老師很難兼顧到這些特殊的學生,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綜合學業能力。這樣一來,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領域裡,就出現了一塊空白之地,沒有人去研究小學生群體出現差異這種既常見又非常棘手的問題。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杭州市上城區天長小學從1990年開始,歷時30載,前後五任校長或副校長接力式帶領全校教師開展「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請讓我們記住這些可敬的成果完成者:校長樓朝輝,其他成果持有人有龐科軍、方莉、何慧、曹曉紅(歷任天長小學校長或副校長)

二、天長小學《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旨在為每個孩子成長提供空間,創造空間,助力孩子們自由發展。

1、「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核心內容。

天長小學為突破一個模子不適合所有學生的傳統學校育人觀念束縛,在育人過程中不斷發現學生、賦能學生、成就學生,這是「差異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天長小學在近30年的持續課題研究中,始終堅持孩子的個性成長有不同的時空與路徑,學校給予最大的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是我們的驕傲。看到這一切,我們是否很羨慕這所學校呢?因為我們很難想像到,在中國竟然有這樣的小學,在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做著特別的成長設計。

2、為使課題研究取得預期的成果,天長小學對老師隊伍做了突破性的合理配置。

為使「差異教育」的研究能夠順利進行,天長小學在對教師隊伍的管理上實施了突破性的合理配置,而是讓「長者專能」,即讓教師們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為他們提供了專業成長的空間。擅長班級管理的教師,學校就安排其做班主任;擅長教學者,學校就安排其專心研究教學;擅長研究者,學校就專門讓其做課題。通過這種合理配置,充分發揮了全校老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各自擅長領域裡的專家。有這樣一群教師隊伍,何嘗經年累月做不出成績呢!

3、始終把教師隊伍結構配置搭建好,確保教師隊伍結構的優化,將辦公室文化代代相傳。

歷經近30年的發展,天長小學始終把教師隊伍結構優化作為確保課題研究的有力保障。如拿今年小學一年級為例,3位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8位十年左右教齡的骨幹教師,再加上2位新教師,正好是老中青三代教師按保齡球模式配置,以中年教師為主體,以老帶新,以中促新。同時在天長小學大部分辦公室里,都安排有五六位老師,目的是使新老教師一起辦公,近距離學習,這種結構搭配所產生的影響明顯比很多培訓效果要強,這就是天長小學的辦公室文化。

三、天長小學進行《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就是著眼於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如何把孩子的差異當作成長資源?讓孩子們從中學會處理和他人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

1、讓無法融入集體的孩子不成為獨孤的羔羊,通過全體老師與同學的愛與接納,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

有很多老師會發現一種現象,即在小學階段每個班級里都會有部分孩子,受早期教育缺失的影響,無法正常融入班集體之中。結果導致這些孩子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與同學們在課間很難進行兒童遊戲或活動交流,慢慢就像孤獨的羔羊一樣迷失自我。在天長小學裡也有這樣的學生,如一位男生,不會寫字,也不喜歡聽課,經常上課時從教室跑出來,老師們只好滿校園去找,這讓老師們倍感頭疼。怎麼辦?

這個男生的位班主任通過對該同學的深入研究後,著手制定專門的融合訓練,專門為其制定了幾條「班規」,如每次跑步時有一位同學牽著他的手,每一節課有一位同學和他同桌,這一堅持就是六年。通過愛與接納,慢慢地,這位男生就發生了變化。他在同學們的幫助,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學習入了門,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逐步提高,到了六年級時,已經和其他同學水平相當。

2、讓孩子們按著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完成作業,避免孩子們對學習失去興趣。

在天長小學裡,雖然力求讓每個孩子都盡情發揮著個性,但是並不會把學生們的學業水平降低,而是通過個性與興趣愛好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就如2017年學校90周年校慶,1996年畢業的校友錢錫青送給母校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幅插畫。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錢錫青同學此時已經是國內知名的插畫家。

讓錢錫青能夠在繪畫這條專業道路堅持下來,仍然要歸功於天長小學的「差異教育」。正如錢錫青說:「五年級時,語文老師要求我們每周寫日記,我跑去跟老師說,我能不能以畫畫代替寫日記?想不到語文老師同意了。」如果換到其他學校,老師怎麼會允許學生不按著統一要求去完成周日記作業任務呢?僅這一個細節,就能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差異的教育就如星星之火,只要給了孩子們機會,內心被壓抑或封閉的小火苗,就會被燃起。

錢錫青插畫作品

3、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喜歡哪一樣興趣,學校也要為他做好保障,這就是天長。

在國內很多中小學校里,很難看到全方位為孩子培養興趣愛好,但是天長小學做到了。在這所學校里,有很多「社團」,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來學習自己最喜歡的興趣愛好,真正讓素質培養落實到實踐之中,這極大的激發孩子們的精神氣。在這所校園裡,保護孩子的興趣成了老師們工作的重點,因為他們深刻地清楚,從業餘愛好,到課堂學習,唯有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才能讓孩子樂學。

天長小學有一項制度,請學生自主申報社團,這就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見,避免淪為相互觀望與模仿。如有一年學校的「腰鼓社團」只有一個學生報名,學校並沒有因為人數少而取消這個項目,而是專門為這一個孩子保障一個社團項目。聽到這個消息,報名的孩子特別興奮,在老師的激勵這下,他刻苦地學習腰鼓。在那年「六一」兒童節的彙報演出中,這個孩子向全校展示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收穫如雷的掌聲。一個人的社團,傳遞著天長對每個孩子發展的重視和投入。

四、寄希望天長小學《小學差異教學的實踐研究》能夠拓展到更多地區,更多學校,讓更多孩子們享受這著這份福祉。

1、一個超智兒童的曲折成長之路,差一點毀在不懂教育的老師手裡。

七年前,我做過一個特殊兒童的個案跟蹤指導,這個孩子我管他叫小明,小學二年級。在家裡一切都正常,但是一到學校里,就會動不動出現偏執情緒。通過調查了解我發現小明的班主任老師,對這個特殊學生非常反感和排斥,動不動就去批評小明,剛入一年級時小明還和其他同學保持一致性發展態勢,但是慢慢地這個孩子就出了問題。他反感老師的批評,只要被批評就會掀翻桌子,撕掉課本,甚至會咬老師。而老師也告誡全班同學離這個小明遠一點,於是這個孩子就被孤立起來。

當我了解到真相之後,在和小明獨處的半年時間裡,通過觀察發現,小明竟然是一個超智兒童,他有驚人的記憶力,極強的自尊心,還有特別出色的理解能力。只是因為環境壓抑著他的表達能力,讓他整天內心充滿著憤怒。於是我建議小明媽媽想辦法找到一所重視家庭教育的學校,當把孩子轉到那所學校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明便以全新的形像出現在新的集體之中,他的學業成績始終排在前三名,並且自己的業餘興趣愛好也經常參加一些比賽獲獎。

通過小明這個案例,讓我們再對比天長小學的「差異教育」,我們不能不說,天長小學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提供了溫暖的陽光,充沛的雨露,使每一個孩子內心都不會因為被歧視而受到傷害。如果小明在天長小學的話,他肯定不會走那樣的彎路。如果不是機緣巧合被發現他是一個超智兒童,並改變他的就讀學校,很可就會讓這個孩子被毀掉。

2、從一個被定義為「抽動症」女孩子身上,讓我們看到學校環境和老師的素質有多和重要。

五年前,我接手一個「抽動症」女童的個案跟蹤指導,據媽媽講,孩子在家裡各方面都正常,只是在學習方面注意力保持較差。只要慢點教,課堂上那點知識還是能學會的。但是老師卻告訴家長,你的孩子已經遠遠跟不上教學進程,你們想辦法讓孩子去特殊學校吧,因為你的孩子患有很嚴重的「抽動症」,同學們也經常嘲笑她,我根本沒有精力去管她。這個女童的媽媽非常焦慮,多次帶孩子去做醫學檢查,醫生從生理與心理方面給家長建議,儘可能讓孩子少受一點刺激,少給人為製造一點壓力,抽動症就會有所緩解。

可是對於這個女童來說,沉重的學習壓力又怎能讓家長給孩子尋找這們的學習環境呢?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建議孩子媽媽辭職,專門在家裡給孩子當全科老師。按著我給的指導建議,營造寬鬆的家庭氣氛,多做一些親子遊戲和親子閱讀,在寓教於樂的模式中讓孩子學習課本知識。通過環境的改善,和媽媽性格脾氣的改變,這個女童的抽動症竟然沒有藉助藥物治療就慢慢好轉了。而這一切的改變,前後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由我全程陪伴。孩子父母看到孩子日漸向好,特別感慨地對我說:「如果學校能能夠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老師對待每一個孩子都像自己孩子一樣去愛,我的女兒哪能會出現那麼多的問題呢,真可惜這樣的學校很難找。」

話題再回到天長學校,如果這個女童就讀天長學校,我相信這個孩子不會因為被環境因素所累,不會被老師所嫌棄,更不會被同學們嘲笑,既而讓她背上沉重的精神壓力。如果天長學校的「差異教育」模式真的能推廣到更多地區和學校,將會有多少孩子的人生命運被改變啊。

結束語:天長學校絕不是一所童話學校,那是五代校長,前後花了近30年,一代接一代為差異化的個體學生打造的全新學校教育模式。今天,我幾乎用一下午時間在反覆關注天長小學的「差異教育」發展,不斷思考這種模式是否能在家庭教育領域裡去借鑑和應用。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每一個家庭里,如果家長真正懂家庭教育,就能夠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於個性化發展的空間與環境。而家長只要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身心發展與人格品質培養之中,就會讓孩子綜合素養與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而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模式再結合到一起時,可以自豪地講,一定會培養出品嘗兼優的出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