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水產養殖的時間不多了!

2020-02-17     新華融媒大三農

突如其來的疫情之下,水產養殖業要陸續面對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道路封鎖無法開工,目前全國的水產品流通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飼料、動保等廠家產品出不去,一度出現斷供狀態;

養殖戶即將上市的水產品賣不出去,池塘存塘的魚蝦蟹無法捕撈;

目前又到即將放苗的階段,存塘無法干塘,已經空了的池塘無法購買到蝦苗而耽誤生產;

養殖經銷商沒有業務但依然需要支付房租和銀行貸款……

一系列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救人還是救螃蟹

2019年農曆臘月二十八,武漢白沙洲水產市場關閉。

往年,這本是養殖戶和販子最忙碌的時候。螃蟹販子在池塘上收購,發往白沙洲。

「其實武漢市場關閉了不要緊,其他的地方也能銷出去。」在春節之前,棋盤鄉農民還心存僥倖。

直到正月初二,縣裡所有高速公路入口被封閉。不過,養殖戶還是為自己爭取了一點時間,交通局給螃蟹運輸車開了兩天的綠色通道,發往廣州。

這無濟於事。「不是運輸的問題,因為全國都這樣了,運出去,沒有市場。」養殖戶何志章說。

何志章曾試圖向政府求助,「給政府打電話,他們說你是救人,還是救生產,救螃蟹?」

直到正月初五,正常的養殖流程按下暫停鍵。

「現在能靠政府想辦法,儘量銷,把路打通,」何志章說,「目前最大的擔憂,是第二年的生產,這個季節不能誤。」

小龍蝦正職轉型,再受衝擊

當下螃蟹養殖戶受疫情衝擊厲害,但有人擔憂,如果疫情繼續發展,小龍蝦養殖打擊會更大。

2020年的小龍蝦養殖業本就處在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湖北又是小龍蝦養殖大省,人們好不容易通過技術升級、模式轉型、降本增效找到了希望和出路,衝破了迷茫和恐懼,提振了行業信心,準備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由粗放掠奪型朝著生態循環友好型生產。

然而,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再次衝擊了這個行業。

留給水產養殖的時間不多了

一方面,很多養殖戶想賣魚蝦蟹找不到收購商,不賣的話飼料漁藥這些投入品怎麼購買都開始成了問題。另有些地方因為村民封路導致飼料、魚藥等運輸困難,無法到達塘頭,而早期訂購的飼料、魚藥已經消耗殆盡。情況嚴重的,一些水產沒有了餌料,會自相殘殺。

另一方面,部分養殖戶表示,最近存塘的魚出現了水霉病,而且也越來越嚴重。同時由於養殖期間塘租、人工、電費等成本在不斷增加,加之市場流通不暢、銷售困難、壓塘嚴重,養殖成本進一步增加。

不少企業主、養殖戶都紛紛表示,即便疫情結束,這次事件的影響也會遠遠超過預估。

因為交通斷了!

因為飼料、動保產品斷供了!

因為即將上市的水產品賣不出去了!

因為生病的水產品買不到藥品得不到有效治療!

因為空了的池塘買不到苗種耽誤以後的生產!

因為上述原因,養殖戶還要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而市場方面,由於魚蝦水產品無法及時補充,造成局部地區的水產品價格急劇波動。

一邊是賣不出,一邊是買不到。

現下正是生產的關鍵時刻,如何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不落下生產進度?這是水產養殖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各地相關領導、負責人該深思的問題。

留給水產養殖的時間不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7MVHABgx9BqZZIvn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