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十九世紀歐洲吟遊詩人筆下的藝術

2019-12-25   鳳凰藝術

原標題:十九世紀歐洲吟遊詩人筆下的藝術

德拉克洛瓦是19世紀上半葉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是其為人熟知的代表作。但不為人熟知的是,德拉克洛瓦也善於繪製風景、宗教和花卉等題材,以及創作公共藝術。此外,他還是歐洲最偉大的版畫家和製圖師之一。曾被詩人波德萊爾稱為「古往今來具創作力的畫家之一」。

「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近日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主要展出唐納德·斯通教授捐贈的19世紀藝術大師德拉克洛瓦的傑作。

自2007年以來,斯通教授陸續將個人收藏的世界著名藝術家的版畫作品捐贈給北大,總計約600餘幅。據悉,「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由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主辦,同時,此次展覽也是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第13個版畫展。據主辦方介紹,13年前,賽克勒博物館曾以13幅德拉克洛瓦的《哈姆雷特》插圖為主題,舉辦了第一次版畫展,是當時賽克勒博物館全部的版畫館藏。如今賽克勒博物館已收藏有5幅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和水彩,以及42幅版畫。此次展覽即是利用日益壯大的館藏,舉辦畫家專題展的一次嘗試,今後賽克勒博物館將繼續舉辦同類展覽。

展覽現場

據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公布的資料,此次展覽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畫、2幅蝕刻版畫和41幅石版畫。「雖然這48幅作品並不能完全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藝術造詣,但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莎士比亞和歌德文學的熱愛,對魯本斯等大師的崇敬,對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和俄羅斯等異域文化的迷戀,創作動物題材作品的遊刃有餘,諷刺舊政權擁護者的犀利,對古物的喜愛等。」

雷興山院長(館長)在開幕現場說:「得益於斯通教授的捐贈,這次「十九世紀的『吟遊詩人』館藏德拉克洛瓦版畫展」是國內博物館首次成體系展示這位藝術名家的版畫創作。」他表示,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作為學校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後將不忘初心,繼續弘揚「考古傳遞理性,藝術激勵創新」的宗旨。

唐納德·斯通教授在展覽開幕致辭中表達了對中國和北大的熱愛以及捐贈版畫的初衷和意義,他希望在收藏西方藝術品方面能助北京大學一臂之力。賽克勒博物館雖然沒有其他高校博物館那麼巨大的體量空間,但是擁有特色的收藏和重量級的展覽。

此次展覽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匯聚了德拉克羅瓦的4幅素描、1幅水彩畫、2幅蝕刻版畫和41幅石版畫。雖然這48幅作品並不能完全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藝術造詣,但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莎士比亞和歌德文學的熱愛,對魯本斯等大師的崇敬,對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和俄羅斯等異域文化的迷戀,創作動物題材作品的遊刃有餘,諷刺舊政權擁護者的犀利,對古物的喜愛等。

1821年至1822年,德拉克洛瓦創作了一系列諷刺知識界和政界反動派的石版畫。他為雜誌《鏡子》所作的漫畫就近乎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對皇室、法院、貴族和神職人員的不滿。在這些作品裡,德拉克洛瓦公開宣稱自己是自由波拿巴主義資產階級(該階級是在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的捍衛者,並堅決反對在1815年以後復興的支持舊制復辟的思想。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小說家司湯達是德拉克洛瓦在《鏡子》雜誌的合作者之一。在展覽第一部分展出的《隆尚的龍蝦》石版畫,即是1822年4月4日由版畫雜誌《鏡子》出版中的一幅,其主題是諷刺支持舊秩序的反動派。在畫面中,德拉克洛瓦誇張地描繪了穿著過時的怪誕老年男女在隆尚的大道上乘坐「龍蝦車」的場景,向後倒退行走的龍蝦則用來諷刺受矇騙的知識界和政界的保守主義。

《隆尚的龍蝦》

1823年,有人委託德拉克洛瓦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法語譯本作插圖。1825年,德拉克洛瓦在倫敦觀看了《浮士德》戲劇演出,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些插圖發表於1826~1827年,被認為是「藝術家之書」(由優秀藝術家作插圖的優秀文本)的開山之作。當歌德看到德拉克洛瓦所作的插圖時,他很興奮:「我必須承認在這些場景中,德拉克洛瓦先生已經超越了我創作時的遐想,想必讀者在看到時,一定會覺得是如此生動且超乎想像!」此次展覽共展出17幅《浮士德》插圖中的13幅,其中就包括歌德盛讚的幾幅(《奧爾巴赫酒館裡的梅菲斯特》和《在沃爾帕吉斯之夜奔馳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

《浮士德和瓦倫丁的決鬥》

終其一生,德拉克洛瓦都深受莎士比亞的啟迪。對於他和其他一些浪漫主義畫家來說,《哈姆雷特》顯得尤為重要。英國散文家威廉·哈茲利特在1817年宣稱:「我們就是哈姆雷特。」1827年,由查爾斯·肯布爾領銜的一支英國演出團到訪巴黎,為眾多年輕的法國浪漫主義者(維克多·雨果、大仲馬、查爾斯·奧古斯汀·聖伯夫、泰奧菲爾·戈蒂耶、阿爾弗雷德·德維尼、赫克托·柏遼茲和德拉克洛瓦等人)呈現了莎士比亞戲劇的演出。談及德拉克洛瓦創作《哈姆雷特》插畫的靈感來源,從來都繞不過莎翁戲劇演出及劇本本身。

此次展覽展出「哈姆雷特」系列版畫(共出版16幅)中的15幅。1855年,波德萊爾言及,「繼莎士比亞之後……在凝練文學劇本和自身幻想的能力方面,沒有人能超越德拉克洛瓦。」這些作品可謂浪漫主義對西方最偉大作家的至高頌揚。

《哈姆雷特追尋其父的鬼魂》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德拉克洛瓦的動物題材作品。德拉克洛瓦經常描繪動物,其中不乏出神入化的老虎與馬。這些動物特別受浪漫主義藝術家的喜愛。

《皇家老虎》

1832年德拉克洛瓦赴摩洛哥旅行,此次旅行為他餘生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仍在使用的古蹟」啟發他將浪漫主義情懷和古典題材相結合。「你或許以為自己身處羅馬或雅典,」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一個拿著幾分錢修鞋的無賴也有布魯圖斯或烏提卡的卡托一樣的衣飾與姿態」。透過其創作的東方繪畫,德拉克洛瓦認為相比歐洲文化,阿拉伯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因為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古典方面的傳承關係。此次展覽也展出了三幅基於阿拉伯圖案的作品,還有三件德拉克洛瓦創作的素描,分別與英國、西班牙和俄國有關。

《阿爾及爾的婦女》

展覽展出的一小部分版畫還體現了畫家對西方傳統的關注。1825年德拉克洛瓦訪問倫敦時,創作了一張素描,勾勒出大英博物館中著名的帕特農雕塑;他還在巴黎研究古希臘錢幣,並以此創作了至少25幅素描及6幅石版畫。奧維德、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歌德、斯科特和拜倫等作家的作品都曾給予他靈感。

《伯利辛根的歌德在撰寫回憶錄》

在展覽的第二部分,主要展出2019年博物館新入藏的西方版畫作品,主體展品是一組城市景觀透視畫,其中的數幅以中國城市為主題。此外,雅克·卡洛對街頭藝術家的描繪,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狂想」和馬克·夏加爾的寓言故事畫也在展陳之列。

展覽現場

董強教授則結合本次展覽中的展品指出,德拉克洛瓦對英國文學、德國文學有著深入的關注,創作了很多插圖。他表示,透過德拉克洛瓦作品,觀眾可以發現19世紀的文學與藝術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有了更加密切、深入的對話和交流。在觀展時,他也希望觀眾能夠結合這種人文氣氛去觀看本次展覽,並在生活中發揚藝術的情懷。同時,董強教授表示,賽克勒博物館也是他每學期上課必帶學生來的地方。

捐贈現場

最後,王博副校長向斯通教授頒發捐贈證書,代表北大師生感謝他多年來向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無私捐贈及對北京大學美育事業的重要貢獻。

據悉,此次展覽展期為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9月13日。本文文圖據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