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獨步世界的「洋工藝」,如今只在中國有?比花絲更古老,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前些年穿越劇特別火,各種跨越古 今的愛戀糾纏,也是讓很多人看得大呼過癮。
如果說在歷史上,有的事情真的是直接從現代穿越回去的,你敢信嗎?
開個玩笑!因為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實鑲工藝,幾乎和當代的 3D列印技術如出一轍。 有人懷疑,它搞不好是從21世紀穿越回去的!
3D列印的「前身」
實鑲工藝也叫 金銀實鑲工藝,它可以把由多種工藝做出來的 零部件天衣無縫地 組合成一件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像是鑲嵌在一起的,但是與鑲嵌又有所不同。
即便以今天的視角來看的話,實鑲工藝也稱得上 非常先進,甚至可以理解為,它當代3D列印技術的前身!
3D印表機的原理,是通過 不斷細化物體,在計算機控制下層疊原材料,進而列印出可以擁有任何形狀的三維物體。
對於實鑲來說,通過多道工序進行里外的 雕磨、鑲嵌,最終形成精美的成品,這與當代的3D列印技術 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用高科技手段表現出來了而已。
但是,實鑲的雕琢對象,還是以 金銀等貴金屬為主,這是直到今天,人工智慧科技也無法實現的。
畢竟,匠心的背後是 文化的傳承,不是代碼和機器說替代就能替代。
絲綢之路的舶來品
我們稍微熟知的花絲鑲嵌工藝指的是寶石與貴金屬的鑲嵌,而實鑲工藝是把幾種由 不同工藝做出來的 零部件完全吻合地鑲嵌在一起。
這種工藝最早還是在唐朝時期從波斯傳過來的。
實鑲,起源於中亞的古國波斯(今天的伊朗),是在盛唐時期,通過 西亞商人的駝鈴,從絲綢之路傳入到中原。
當時的世界範圍內,歐洲的羅馬帝國處於分崩離析的內亂時期,印度則面臨著內憂外患,唯獨只有中土大唐,以及西亞的阿拉伯帝國 最為強盛。
而這實鑲的前身,其實就是 阿拉伯宮廷藝術的精粹。
阿拉伯帝國的空前強大,將歐洲、非洲、亞洲的文明都融在一起,宗教建築、畫作、各類文物等等,可以說是 東西方文化的混血兒。
換言之,實鑲作為服務於宮廷的一種工藝,很有可能是融合了 羅馬-希臘工藝、古埃及工藝的一種藝術瑰寶,並在中國完整保留至今。
那個時候的陸上絲綢之路,除了國際之間的商品貿易之外, 文化傳播也非常興盛發達。
所以,很多在當時在飽受家鄉戰亂之苦的外國商人,紛紛 從絲路移民到了中國紮根,而實鑲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與中國人結緣。
後來到了宋元明那個海與帝國的時代,中國人用高超的 航海技術,把瓷器和茶葉送到世界各地,而實鑲技術也隨著貿易的興盛而 傳播的越來越遠。
兼收並蓄的海派工藝
實鑲工藝其實並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麼高不可攀,相反,它非常接地氣,在 生活當中無處不見。 比如常見的金銀首飾,它們的原版在10多年以前完全是由會實鑲工藝的工匠做出來的。
具體步驟就是: 設計師在一張圖紙上畫出不同的零部件,完成後交由不同的師傅去做。
所謂 術業有專攻,有的師傅擅長用鋸,有的師傅擅長雕刻,有的師傅人擅長鑲嵌寶石,等所有的零部件都做完後再 組合成一件完整的首飾。
當代的實鑲依然在發揚和傳承。比如在港台地區,實鑲工藝融合了當代雕刻藝術的元素,顯得更加現代化,所以被叫做 海派工藝。 如果赴港台旅遊,看到「 海派」首飾,那就說明它是由實鑲工 藝做出來的。
實鑲的手藝內容,包含了紋理清晰的 金屬鏨刻工藝、 花絲鑲嵌工藝、 烏銅走銀等等。
這些元素可以看出實鑲工藝的 包容性很強,而正是因為這種博採眾長,使得實鑲具有不可替代性。
儘管它的工序繁多,各類細節不勝枚舉,但其中 最有名氣,最具特色的,還是 鏨花這一看家本領。
實鑲中的鏨花工藝來頭很大,最早可以追溯到 4000多年前的古波斯帝國時代,後來在5世紀的薩珊王朝時期達到 爐火純青,並傳入中國。
鏨花工藝紛繁流暢、明暗交錯,通常 以瀝青為底模,錘揲、鏨刻各種器物,打造出流暢的線條,以及光與影的交錯。 如今也會使用一些 簡易的電動工具,不過大多數工序仍然需要手工操作。
總之,實鑲工藝不同於燕京八絕的地域文化色彩,它具有鮮明的 中亞(波斯)文化特色,以及海洋文明兼容並蓄的精神,它的特點在於完全開放的心態。
而這 包羅萬千的氣象,正是華夏民族的精氣神所在。
當代實鑲工藝的傳承是完整的,而正因為它有著兼收並蓄的特點,也使得它在堅持文化自信的今天,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片來源於每天一堂翡翠課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