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集中式電商,新冠分布式電商,品牌零售行業迎來重大機遇期?

2020-02-25     易觀

核心內容:

1、如果說SARS造就了集中式電商,則新冠肺炎正在造就分布式電商,這對擁有線下網點資源的實體品牌零售企業形成重大發展機遇;

2、結合線下渠道賦能構建分布式數字業務,抓住兩大紅利(社交零售+數據驅動),構建數字業務四步閉環,是最佳實踐方案;

3、智能用戶運營三部曲實現數據驅動下的存量增長。

1、如果說SARS造就了集中式電商,則新冠肺炎正在造就分布式電商,這對擁有線下網點資源的實體品牌零售企業形成重大發展機遇。

我們先看易觀千帆的一組數據,時間軸從2020年1月16號到2020年2月8日,指標曲線是APP的日活躍用戶數(DAU),APP選擇了易觀千帆「移動購物」領域下「生鮮電商」行業的Top6,可以看到,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全民戰疫開始後,盒馬、叮咚買菜DAU快速增長,其他幾家則是穩中有升。

如果我們再查詢易觀千帆中面對面服務類行業(比如餐飲、出行、旅遊)以及綜合電商行業,會發現則呈較大下降或穩重有降。

數據說明了什麼,數據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可能很多很複雜,但簡而言之可以大致得出這些思考:

  • 需要面對面線下服務的行業業務量受影響最大,可以想像大量的品牌零售線下門店、市場都門可羅雀甚至關門了;

  • 電商有旺盛需求,但傳統電商(集中式倉儲物流)由於物流等原因無法滿足快捷民生需求,體驗不太好

  • 分布式電商因為就近、靈活、快捷,無論是實體網點還是前置倉網點,螞蟻雄兵,都能較好的滿足民生需求

所以這次疫情客觀上強化了廣大消費者對分布式電商的價值認知和使用習慣並將演化成長期對類似數字業務的信任和需求,因此,這對擁有眾多線下渠道終端網點資源的實體品牌零售企業形成重大發展機遇,可以預見各行業品牌商、零售商結合線下網點資源,加快數字業務(線上業務+線下業務)發展,將成為明顯的趨勢

2、結合線下渠道賦能構建分布式在線業務,抓住兩大紅利(社交零售+數據驅動),構建數字業務四步閉環,是最佳實踐方案。

數字業務(結合線下發展在線業務)對品牌零售商來講不是新課題,根據易觀品牌零售行業中心的項目經驗和行業調研,主要有下面「6點痛的領悟」:

1.線下流量枯竭;2. CRM常規RFM失效(交易低頻、數維有限 ),提額難;3.平台電商業務與線下割裂幫不上忙;4.APP獲客成本高,太重;5.微信內容運營成本高,太煩;6.導購個人微信、群營銷不可控、用戶沒能成為數字資產。

那麼,對策是什麼?答案是要緊緊抓住兩大紅利(社交零售紅利、數據驅動紅利),實現在線業務的四步閉環

高頻交互:高頻交互通俗的講,就是最好是1次交易有10次交互、100次交互,而且這個互動是可以數字化採集互動信息的。那麼,為什麼要高頻交互呢

兩個原因:

1)高頻交互產生用戶粘性和情感依賴;

2)最主要的,高頻交互的海量行為數據(大數據),能產生基於算法的數據驅動實現業務增長。

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商城等都是典型的高頻交互陣地,APP一般適合大型品牌零售企業進行集中式在線業務運營,同時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個「群序號」社交零售分布式高頻交互模式:微信群(導流)+小程序(交互和交易)+公眾號(精準觸達),這是藉助社交零售紅利實現成本有效的高頻交互模式。大家想一想,京東APP都已經有2個多億的月活用戶了,為什麼還依然要把社群電商(比如芬香:建群裂變、扔小程序)作為近期重大戰略在推進?

用戶運營: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主要有兩大抓手:會員(權益、積分、付費、幣權)+社群(溫度、心聯網),這裡不再贅述;

數據驅動(智能用戶運營):從經驗上看,以數據驅動的企業的業績比其他企業平均要高10-15%個點,這在存量經營的大背景下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第二個紅利要抓住。

以數據驅動實現智能用戶運營基本的發展應用階段的規律也很大家分享下,核心是循序漸進,先走再跑

核心規律:

1)打通是前提;

2)先做好小數據應用比如用戶行為分析,用數據說話,不斷試驗不斷疊代改進產品、運營;

3)運營的自動化(比如智能觸達);

4)大數據算法下的智能應用(比如用戶畫像、個性化推薦)。

提額增長:企業的最終目的還是業績增長,關注當下最大的業務板塊(魚塘),通過高頻交互、用戶運營、數據驅動,實現存量增長,才有最好的投入產出比。

3、 智能用戶運營三部曲實現數據驅動下的存量增長。

數據驅動的智能用戶運營,應該緊緊圍繞運營階段目標ARG(獲客、留存、增長),實現三部曲運營:度量、細分、觸達,易觀方舟智能用戶運營解決方案能夠完美實現三部曲運營,有興趣的小夥伴可登陸易觀官網體驗試用(ark.analysys.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fNNfXABgx9BqZZI80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