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侯慶萍 通訊員 王田
2月12日,嵐山區醫保局辦公室工作人員於秀芝接到一通來自區政務服務中心的電話:「你好,轉給你單位一張『市長熱線』承辦單,請在2月17日前按時辦結。」
放下電話,於秀芝心裡不由得七上八下起來,她立即從電子郵箱下載並打開轉辦單,然而,問題分類一欄顯示:表揚感謝!
「問題描述」一欄這樣寫道:來話人反映,其父前段時間在嵐山區醫保局辦理門診慢性病鑑定,因疫情原因加上家處臨沂,工作人員通過郵寄方式為其及時辦理了相關業務,並將相關材料和證件寄回到家中,特此表示感謝,為工作人員的服務點贊。
原來,表揚電話是臨沂的王先生打來的。2月5日,區醫保局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接到王先生從外地打來的電話,稱其父親患有腦梗、高血壓,急需辦理門診慢性病證用藥報銷,工作人員告知疫情期間可通過醫保局推行的「不見面」方式辦理,並為其提供了郵寄地址。2月6日,醫保局收到王先生寄來的病例材料,根據規定為其父辦好了相關證件,並通過快遞發回至王先生家中。郵件發出兩天後,窗口工作人員怕因為疫情影響郵寄速度,特給王先生打電話核實是否收到快遞,並囑咐了慢性病證用藥報銷注意事項。
深深被「不見面」服務所感動的王先生,找不到更好的感謝方式,就打了市長熱線。「不僅讓我少跑了一趟腿,更沒想到疫情防控時期,嵐山的辦事效率仍然這麼高。」記者電話採訪中,王先生在電話另一頭不停地為嵐山醫保局的貼心服務點贊。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該區醫保局創新工作模式,開通醫保綠色通道、推行醫保業務「不見面辦」、臨時性擴大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實行異地就醫「先救治後結算」、放寬非急醫保業務辦理時限、落實「長處方」報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確保參保人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疫情發生以來,已順利完成醫保業務不見面辦理411次,預約辦理32次。
不僅僅該區醫保局,疫情防控期間,嵐山區審批局、人社局等窗口單位都分別發布了「不見面」辦事公告,審批局辦理企業註冊登記、食品生產許可、食品經營許可、企業項目立項、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農藥經營許可等許可事項均實行全程電子化。人社局集中梳理了就業服務、社保申辦等33項高頻服務事項,公布了辦公電話,優化了辦理流程,群眾足不出戶就可利用網上辦事大廳等方式辦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