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之後不漲,一賣之後大漲,怎麼辦?

2019-10-07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今天我要嘗試一種新的寫法,我會列出五個曾經收到的很有價值的問題,都是關於「如何買」的問題,我會給出我的核心觀點,大家對哪一問題的回答感興趣,希望更深地了解具體操作的,可以在文末投票。

我會選出大家最關注的兩個回答,作為下兩周文章的主題。希望本公號提供的內容,能更有實戰價值。

1/5、問題一:應不應該在下跌的過程中買股票?

問:有人說不要在股市的下跌中買股票,最好等走勢企穩了之後再買,否則就像接空中掉落的飛刀一樣危險,您覺得呢?

答:慣性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因此一個下跌中的股票仍然會有繼續下跌慣性。但比起股價下跌的慣性,更可怕的是我們思維的慣性。

我的公眾號的口號是「價值投資需要信仰」,什麼叫「信仰」,就是你需要把一些理念變成本能的行動。

價值投資買入的依據有很多種,但並不包括股價的趨勢,所以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至少在買入點上是完全對立的。趨勢投資認為不應該買甚至不應該持有的地方,恰恰是價值投資的重要買點之一。

當以我們因為股價的短期下跌而躲避時,實際上我們已經背離了價值投資的信念。一旦你放棄了這個信念,你接下來很可能繼續期待更低的價格,直到錯失這個你本抓住的良機。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不管目前的趨勢是下跌、上漲還是盤整,只要你覺得到了有價值的區間,你就可以開始買入。

當然,更符合人性的做法是分批買入,因為底部通常是一個上下震盪的區間,也因為你對公司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但哪怕只買1手,也是比等待股價企穩更好的操作。

如果你對「在下跌中買股票」的具體操作方法感興趣,可以在文末選擇1。

2/5、問題二:買了之後不漲,一賣之後大漲,怎麼辦?

問:之前買了XXX股票,但一直不漲,還坐了幾次過山車,最後想做波段攤平成本,結果股價一飛沖天,白白持有了幾個月。想請教老師,下次遇到這種買了之後不漲的情況,怎麼辦?

答:買入之後股價長時間不漲,並不是選股或買入時機的問題,而是資金效率導致的心態失衡,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分批買。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其實這個原則可以用在股市上,那就是你賣出時犯錯誤的機率,要低於你買入時犯錯誤的機率。

道理很簡單,在你賣出的時候,你已經擁有你買入時對公司的全部理解,又多了一些持有階段的新感受、新思考。如果我們相信價值投資是對公司和股票本身的認知變現,那麼我們一定會承認,賣出比買入時,更不容易犯錯。

沿著這個邏輯,那麼增加倉位的操作,同樣比第一次買入贏面更大——除非你是單純因為套牢為了降低成本而無腦買入。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你買入的節奏要慢於你賣出的節奏,說是我們經常說的「慢慢買,快快賣」。

再重複一遍,無論你多看好一隻股票,第一次,請只買少量倉位。

如果你對「如何分批買股票」的具體操作方法感興趣,可以在文末選擇2。



3/5、問題三:長期關注的股票下跌了20%,要不要買進?

問:XXX股票我跟蹤了很久,一直嫌貴沒法下手,昨天忽然發現已經從最高點跌了20%了,我覺得它的基本面很不錯,現在可以買進嗎?

這個留言是出現在我之前寫的「買白馬的三種確定性機會」的文章下面的。但看了這個留言之後,我忽然意識到這篇文章可能會有相當的副作用。因為我定義的白馬可能跟大家想像的白馬是不一樣的。A股有一定成長性,又談的上確定性的一線白馬股不會超過20個,但大家手裡的往往是二線白馬股。

記得我之前總結過一個針對中國平安的「年線買入法」,這個方法只適用於平安這一隻股票,但很多人都把它放到了很多別的股票上。

即使是白馬也可能有三種下跌的情況。第一種是利空造成的確定性減弱或者業績下滑,第二種是跟隨大盤一起估值下降,第三種是非實質性利空和大盤暴跌帶來的情緒性殺跌。

這三種情況,只有第三種是機會,而第一種是典型的「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由於基本面的變化,股價的價值中樞已經下移了。而很多投資者心理上都被以前的高價錨定了,才覺得是個機會。

所以,作為價值投資者,如果不是相當有投資經驗,如果不是對該股的基本面了解很深,買入時,最好不要把股價跌了多少當成理由。

如果你對「一線白馬與二線白馬的差異性」的具體操作方法感興趣,可以在文末選擇3。

4/5、問題四:分散持股好,還是集中持股好?

對於資金量不大的散戶而言。分散持股好還是集中持股好?。

一般認為,分散持股有利於分散風險,但容易顧此失彼;集中持股有利於對手中持股票深入研究,但壞處是帳戶盈虧波動劇烈,對心態要求很高。

我有一個很好的思考習慣,在思考利弊的問題時,應該先從最確定最原則性的問題入手進行思考。

「三條交易原則」的第二條是「確定性決定倉位」,確定性高的股票才能重倉。

這條原則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除非你集中持有一線大白馬,否則你的持倉必須是分散的。不管你是一萬元資金,還是1個億的資金,至少要共同持有十支股票才能基本消除「永久性虧損」的風險。

至於你考慮的如何管理這麼多股票,這是你要解決的挑戰,而不是迴避的問題。

有人說分散持倉沒有精力去研究這麼多股票。其實這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效率的問題,而研究效率取決於你持有股票的平均時間,同樣的研究投入,你持有時間三年,研究效率一定高於持有半個月。

有人覺得股票買多了沒法管理,看都看不過來。那也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你缺乏交易系統的問題。好像一個正常的人,只需要一兩年體檢一次;體檢出問題的人,有一段時間就要天天上醫院,重症危急病人需要24小時監控。你想把所有人都送進ICU,結果當然是顧此失彼。

請記住,最大的風險不是選股,而是倉位。即使是一隻財務有風險的股票,只持有5%的倉位,跟在一個大白馬上持有50%的倉位,其風險是差不多的,但前者的可選擇性要遠遠超過後者,因為白馬股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估值溢價的,只有持有價值而沒有買入價值。

隨便說一下,我的所有的個股研究方法、估值方法、交易系統,都是基於分散投資這一點的,如果你不喜歡分散持倉,那我的很多方法可能跟你的系統無法相容,反而會害了你。

如果你對「分散持倉下提高持股效率」的具體操作方法感興趣,可以在文末選擇4。

5/5、問題五:有什麼「買了就不用管」的長線組合?

問:我平時上班很忙,沒有時間看股票,老師能不能推薦我三到五個能三年以上長期持有的股票組合,年化收益能夠達到15%,買入之後可以完全不管的那種。

答:我的答案是沒有,也不可以,要從兩個方面看。

從可操作的角度,可以買了之後完全不看還能達到年化15%的股票,一個都找不出,更別說是五個。

長線股只是確定性比較強,並不說買了就可以不管了,只要是公司經營,就會有風險,你就得研究關注跟蹤,就算是政府收稅,也不敢保證年年增長。

更重要的是,從價值觀的角度,也不可以這麼做。

每個人都希望輕輕鬆鬆地賺錢,但是想要輕鬆獲得超額收益,不但不可能,而且有害。

很多人反對炒股,理由中有一點我是很認同的:一個人偶爾在股市上憑運氣賺了大錢之後,這對他的價值觀會產生極大的扭曲,他會覺得辛辛苦苦的工作賺錢是不划算的。

如果你不管不顧也能獲得15%以上的收益,有一天工作不愉快了,你一定會想,賺錢這麼容易,我為什麼要工作呢?我可以借錢,上十倍槓桿,一夜暴富,不就可以不工作了?

不要覺得這不可能,最典型的例子是賭徒,你看他賭輸了一次又一次之後,明明知道前面是不歸路,但是他仍然不願意重新回到原來的工作,這就是因為賭博對他價值觀的改變,使他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的工作狀態當中。

相反,一個業餘時間炒股,付了一定精力做研究,結果有輸有嬴的人,仍然有可能通過認認真真地工作,賺到大錢。

如果你實在沒有時間投資,那就指數基金定投吧,收益其實超過大部分散戶。

所以不要再去相信有什麼「大道至簡」的投資捷徑了,投資不可能也不可以是一件輕輕鬆鬆賺大錢的事。



如果你對「工作很忙,更好更安全的投資」的具體操作方法感興趣,可以在文末選擇5。

首發於「思想鋼印(ID:sxgy9999)」微信公眾號,講述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k5wqm0BMH2_cNUgsK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