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完壓歲錢後逼孩子下跪?這些視頻把我看吐了

2023-02-01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偷完壓歲錢後逼孩子下跪?這些視頻把我看吐了

昨天剛發完調侃壓歲錢的文章,立馬刷到這種「段子」:

甚至開始有人模仿原視頻,有樣學樣地在家「整蠱」孩子。

可我真的笑不出來。

哪怕我知道很多這類短視頻只是劇本,但有個聲音告訴我:

這如果是真的話,不是赤裸裸的PUA嗎?

我們作為旁觀者開著上帝視角,知道這一切都是玩笑。

可每個被「整蠱」的孩子經歷的卻只有自責、內疚、自我否定,更別說動不動就下跪這種讓孩子完全放棄自我人格的行為了。

這回我真的挺憤怒的。

咱們來重新回顧一下PUA的定義,就是借著愛的名義,打著為你好的口號卻不斷地嘲諷、打壓、否定、批評你,從而達到控制你的最終目的。

不要粗暴地以為PUA只能發生在兩性之間,其實父母這個群體才是占比最大的。

記得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圓桌派》上犀利地指出一個真相:

所以,在中國,你要當皇帝,只要生個孩子就行。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成為父母后,很容易無師自通PUA。

畢竟在現實世界裡,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需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往往還求之無果。

生孩子是唯一一個不需要太大的能力,卻能對另外一個生命完全掌握支配權的途徑。

「聽話」「孝順」這樣的詞,在很多父母眼裡是一種多麼優秀的品格。

在我看來,所謂的聽話,不過是以愛之名行PUA之實,對孩子進行精神操控。

有人可能會說,那種整蠱視頻只是玩笑,哪有那麼嚴重。

我不認同。

他們敢對長輩、領導哪怕智識相當的親朋好友開這樣的玩笑嗎?

通過這種方式「整蠱」孩子,只是一種不用承擔任何後果的降維打擊而已。

父母對孩子PUA,最典型的當數打壓式教育

臭名昭著的PUA學裡,有一招就是教男孩子如何通過打壓讓對方自卑,從而被調教馴服。

這一招和中國家庭常見的「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不謀而合。

節目《少年說》有一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個開朗的女孩在台上抱怨媽媽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時,媽媽的反駁令人無可反駁 。

媽媽說:

「我覺得你的性格需要打擊,不然你會飄」

女孩說:

我說了,我的性格不適合激將法,你卻總是打擊我,我就覺得自己很差。

媽媽說:

當你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

當你弱的時候,我才會推你一把。

接著又說:

你這麼差,學霸怎麼會和你做朋友?

最後,女孩哭著跑下了台。

有多少人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中國式教育總是在否定和打擊孩子,告訴孩子哪裡差,哪裡做得不夠好,缺少鼓勵和包容。

而且大多數家長,絕對不會提供路徑,就是告訴你一個終極目標,你做不到,你就是垃圾。

不可否認,很多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他們。

殊不知,這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這樣的否定、指責、比較只會讓孩子變得極度自卑,仿佛在對他們說: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不行。

更可怕的是:被父母否定大的孩子,這種自卑會相伴一生。

相比打壓式教育,愧疚感,則是中國父母PUA孩子更為隱秘的武器。

PUA里常用的情感操控術

黃執中在《奇葩說》里講了一個著名的「魚頭梗」:

從前有個媽媽,每次都把魚肉給自己孩子吃,自己吃魚頭。

吃了一輩子魚頭的媽媽,臨死的時候才跟自己兒子說:自己其實不喜歡吃。

小時候,我能聽到這樣的故事大多都是感動。但黃執中卻犀利的指出:如果你是這個孩子會怎麼辦?會非常愧疚吧?

這種自我犧牲感,恰恰是親密關係里最為危險的一件事。

付出感太強,往往就會索求回報,而此時只能以孩子的愧疚感作為結束。

這樣的「魚頭媽媽」真的太多了,苦情式的道德綁架在親子關係中隨處可見: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沒了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不用忍受到現在。

算了,就當沒養過你這樣的女兒,我老了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

看似自憐自哀的語句,背後都隱藏著對方一種更強烈的指責和否定。

身為一個成年人看到這些字眼都有很強烈的負罪感,更何況孩子。

我也深知中國人有個習慣,覺得愛就是相互虧欠,通常會用道德譴責的角度來責備對方,試圖通過讓對方產生愧疚感來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愛,從而獲得愛。

殊不知,愧疚感只會把關係推向更遠。

用道德綁架來激發孩子的愧疚感,從而約束孩子的行為,比被否定打壓更難掙脫。

知乎有話題叫「被父母PUA是種怎樣的體驗」,其中一個評論分外讓人心酸:

我是個罪孽深重的人,靈魂應該一輩子懺悔。

而愧疚除了降低孩子能量,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自責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這樣的枷鎖和陰影。

《愛與自由》的作者李雪說過,這個世界有一個殘酷的定律:

越是受過傷害的,越容易被當成施暴者的目標。

這兩年頻頻爆出的校園霸凌案件、性侵案中,越是在原生家庭中被傷害的孩子,越容易成為變態下手的對象。

來自父母的PUA,是影響時間最長、傷害最深,也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傷害。

這種傷害會無時無不在滲透你的生活,融入你的血液,最終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

在父母控制下長大的孩子,永遠無法成為自己。

所以說,父母溫柔而得體的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經常有人問,包媽,怎麼防止孩子在學校被欺負?

我的回答通常是:對孩子要有邊界感,把孩子當外人尊重,別動不動就打壓他,也別用情感勒索控制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免疫人渣。

作為一個娃奴,我也時常會因為擔心兩隻小包長大不粘我了,而害怕、焦慮。

但我也深知,如果自己的愛太過沉重,會變成枷鎖絲絲纏繞在他們身上。

與其360°無死角掌控孩子,自以為是的為他們遮風擋雨,不如放手讓孩子學會飛翔,讓他們長出豐厚的羽翼保護自己。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顆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心。

要相信,對孩子最好的愛,是一場溫柔而體面的退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f7ecdd0265db9178a8083cc96ec72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