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的雪糕不要輕易拿」,這不是一個梗,而是一段「血淚史」

2024-08-12     鋤禾園

隨著氣溫的彪高,雪糕再次開始成了人人的必備。

小時候的雪糕有多便宜,現在的雪糕就讓人有多抓狂。你永遠不知道在2元錢的冰工廠,1元的老冰棍下面,是不是躺著一根貴的要死的鐘薛高。去年雪糕界流傳著一種說法,叫做「冰糕刺客」。大意就是它們經常和平價的雪糕混在一起,賣你16不算貴,賣你66其實也是它。

那麼一個城市白領的工作午飯,一般會花多少錢呢?根據一項調查結束顯示,有65%的白領,一頓午餐的花銷不會超過20元。顯然,他們是不會再花16元到66元,去買一根只為了解渴和降溫的雪糕的。

如果把記憶再往前撥,在30多年前,那時候的冰棍還是以分來計價的。例如冰棍2分,豆沙冰棍3分,奶油冰棍5分,還有放在大概半米大小保溫桶里,需要用特製的勺子舀出來的「雪球」,也只不過每份才3毛錢。

兩年前,央視曾經有過報道,現在一元以內的雪糕基本已經絕跡了。市面上能見到的雪糕,基本都是2元起步,而一些新晉雪糕更是起步價就在5元以上。這種雪糕價格的大躍進,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直呼吃不起。

油鹽君就曾經在超市裡拿起過兩個並不起眼的雪糕,結帳時候被告知要30元,於是趕忙換了兩支,沒想到這一次變成了48元,最後直接問店主,哪個最便宜,結果店家指向了一邊的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冰櫃。最後5元錢解決。

「不認識的雪糕不要輕易拿」,這不是一個梗,而是一段血淚史。

不少雪糕其貌不揚,可你很難想像它的價格,如果不小心吃了一根它們,少則多了一頓飯錢,多則好幾頓飯錢。關鍵是有部分人臉皮博薄,在結款處說不出那一句「換一根」的話,於是很多人在臉皮的問題上吃了虧。油鹽君層有一次,拿了一支20元的雪糕,覺得貴,換了一支後,價格為15元,還是覺得貴,又換了一支,掃描後顯示8元,心裡還是覺得貴,但是架不住後面排隊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人在催,無奈買了。

怎樣避免在便利店裡買到貴的雪糕呢?網上有眾多網友支招,今天油鹽君列舉一下:

首先,不認識的牌子和不認識的字,以及包裝成各種吸引你眼球的形狀的雪糕不要拿。

其次,聯名款或者疑似聯名款,上面印了明星啊,卡通人物啊,不要拿。

再次,老牌子也有高端款,比如常見的巧樂茲也有15元的。老牌子不代表低端,不代表不漲價。

最後,標註零糖、零脂、低卡、無添加、純牛乳等有關健康方面選項的,不要拿。從生產過程上講,只要在原材料上改變了,即便改變的只是標籤,也能搖身一變稱為一款高價雪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e117c5f00a41ff18fa28fa7fb751c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