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沒招!「印太經濟框架」啟動四個月,印度宣布退出貿易談判

2022-09-14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美國也沒招!「印太經濟框架」啟動四個月,印度宣布退出貿易談判

幾天前,美國花大力氣炒作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輪面對面部長級會議在美國洛杉磯結束。會議宣布,日本等14個參加國正式啟動相關談判。

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訪日時宣布啟動IPEF

然而談判才剛剛啟動,作為「印太經濟框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印度率先表態,暫時退出IPEF貿易領域的談判。

對此,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表示,「該框架的輪廓,特別是在環境、勞工、數字貿易和公共採購方面所需的任何承諾,各國尚未達成更廣泛共識。我們還沒有看到各國將(從貿易方面)獲得什麼好處,以及在環境等方面的任何條件是否可能歧視發展中國家」。他還稱,此後印度將繼續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談判進程。

由美國主導設計的IPEF,一開始就飽受爭議,因為其機制存在天然的缺陷。

從根本目的上來看,IPEF推出的目的,就是拉美國的「朋友圈」,在經濟上針對、打壓、排擠中國。因為自身「製造業空心」的問題,美國在發起對華「貿易戰」之後,可謂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不僅沒能對華「脫鉤」,反而使得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受更高的物價。

為此,美國提出了IPEF框架,圍繞貿易、供應鏈、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這四大支柱,與「友邦」開展合作,希望讓這些國家成為美國的供應國,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性。

然而,作為一個貿易合作框架,僅僅是讓友邦成為美國的「工廠」,顯然是不夠的。

在IPEF推出之初,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就曾明確表態,IPEF不談市場相互開放的問題。也就是說,IPEF與現有的各種區域貿易機制都不一樣,既不談貿易便利化,也不談關稅。

這對於美國之外的其他參與國而言,能獲得多少利益,顯然是個未知數。因此,除了澳大利亞等美國的「鐵桿」支持者之外,包括菲律賓在內的許多參與國都抱著觀望的態度,期間也曾有多國領導人吐槽IPEF「內容模糊」。

還有一些國家擔心,按照美國的要求在環境、人權、數據分發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將會削弱自身產品的競爭力。比如印度,就很難達到美國制定的產品標準。比如,不管IPEF怎麼設計數字經濟、供應鏈體制,都與汶萊、斐濟這樣相對落後的創始成員國關係不大。

除此之外,IPEF14個成員國中,有7個是東協國家,這些國家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加入IPEF,目的也是多做生意,並不代表它們會為了一個貿易夥伴,去得罪另一個貿易夥伴。

歸根結底,美國推出IPEF,完全是建立在美國自己的利益之上,而很少考慮其他成員國的利益關切,談不上什麼互利互惠,自然也難以抓住人心。

從印度直接宣布退出談判,不難看出,無論如何熱衷於炒作IPEF,想用這種方式在經濟上與中國對抗,美國顯然是打錯了算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bd40d544081059438fc78d05e3aea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