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茹《麋鹿》:所有人都會長大,但總有情歌保存你的脆弱與強韌

2023-05-26     呆若木一

原標題:梁靜茹《麋鹿》:所有人都會長大,但總有情歌保存你的脆弱與強韌

距離上一張專輯《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已有四年,此次發行的《麋鹿》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樣貌。

《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發生於生活與情感劇烈波動的時刻,一首《微光》就定了基調,說的是成熟後的疲憊與危機、厭倦與無奈,於是整張專輯裡她誠懇地用聲音表達出自己當時被歲月碾過的痛。

如果說上一張《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里的部分作品多少有點自傳的性質,那《麋鹿》則可以看做是一次回望職業生涯開端的重生。

或許也是巧合使然,24年前的首專《一夜長大》里她唱,「愛讓這女孩一夜長大」,到新專輯的《大人》里她唱,「大人啊,是淚當酒喝的人」。首專的《迷路》里她唱,「愛情不該只是迷路在城市」,在《麋鹿》里她唱,「停下腳步的麋鹿細數,迷過多少路」,加上《明天的禮物》在前奏就奏起《勇氣》的動機……這些回望歌唱生涯的「致敬」,讓《麋鹿》作為專輯有了一種總結和重生的意味。她聲音狀態的回升、演繹狀態里透出的自如也讓這種總結和重生的感覺更加鮮活。

在同輩女歌手中,梁靜茹作品的傳唱度是絕對的第一梯隊,而她能成為「情歌天后」自有她的道理——聲線在中音區的亮色和唱腔里微微的哭腔,既能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出愁腸百結,也能以亮色塑造出溫柔天真的聲音形象。而在KTV流行的年代,她的作品就是最容易獲得大眾青睞的那一類。

《麋鹿》在收歌和製作上在基於梁靜茹既有歌路的基礎上,有在試圖給出新意。與陳澤杉主理的澤杉(山)音樂合作,除了讓梁靜茹在好聲音之後迅速以專輯+巡演的高曝光模式回到大眾視野之外,曾與諸多天王天后合作的陳澤杉擔任專輯監製,也保障了專輯整體在質感與流行性上的平衡。

專輯中,唱作人鄭興和葉青賽藍各貢獻了兩首作品,周興哲、韋禮安各一首,唱作人在專輯中占到了6成的比例。雖非定理但一般而言,唱作人的作品個人標籤會相對濃烈一些,但大體而言梁靜茹消化得很自如,不同的歌曲之中有不同的唱腔設計來表達每首歌的情緒。

《預感》是絕佳的開場。葉青賽藍作為相對比較「新」的創作者,交出的作品讓人相當驚喜,尤其副歌部分的旋律在流行的框架內寫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

例如前半段副歌的和弦進行是「1-6大-2-5」,不同於傳統的「1-6-2-5」,而是在第二句處用六級大和弦來創造出一種離調的感覺,讓整首歌在這裡突然有了一種情感強烈又意外的大調色彩,而在此處六級大和弦又可以看作是其後緊接著的二級和弦的附屬七和弦,有一種要向它過渡的傾向,回到了可預測的部分之中。而後半段副歌則以「1-6大-2-4小」為進行走向,比起前半段在結尾又收在了一個不那麼有解決感的位置。因此聽眾在聆聽的時候,就很容易從旋律中感覺到歌曲想到表達的、在平靜外表下逐漸趨於失控的情感。

更有意思的是,副歌前兩句旋律使用的音已經很明確地唱出了和弦構成,沒有任何一個多餘的、和弦構成之外的修飾音,讓所有的音都落在和弦的「預感」內,但過程聽起來又因為離調和弦的使用而給人帶來意外與失控。

基於此再回看歌詞,那種感性逐漸侵蝕理性、逐漸瓦解人對愛的抵抗的敘事角度恰好與旋律彼此映照。而梁靜茹在這首歌里的演繹貢獻出了專輯作品中幾乎最強烈的動態,從弱到強的情感遞進描繪著那種陷入愛中難以自控的感受,是一首詞曲唱俱佳且互為註腳的作品。

《大人》可以說是專輯裡最核心的曲目。周興哲交出的旋律一如既往有流行潛質,比較有特點的是副歌第一個音比起前一個音跳躍了接近八度的音程,聽起來有種突然的揪心。

姚若龍的歌詞也是亮點,又細膩又戳心,寫的是「大人」,卻分明是寫在「大人」的表象下內心依舊有著許多脆弱、渴望著愛、負重前行的人,那分明不是「大人」,只是被迫成熟的孩子。站在這個角度,再回聽副歌處那突然到來的高音,似乎也是在說我們還未做好準備就已被放入了「大人」的世界中。

同時,對比上一首歌情緒濃烈的演繹,《大人》里梁靜茹的唱法截然不同,以收束尾音、克制內斂的唱腔主導,有種薄如蟬翼的清透感,這種克制內斂既詮釋了《大人》這首歌本身的主題,又呼應到歌詞里寫的「脆弱又強韌」,包括編曲也是以強調敘事感的唯美鋼琴為基底,連鼓都沒有加,力求在平和的動態里表露更深層的情緒,聽的時候會有種在平凡的日常里暗潮洶湧的的畫面感,是我認為專輯中最有希望傳唱的歌曲。

聽說《大人》也將在之後的巡演北京站迎來首唱,期待這首歌的現場演繹。

《麋鹿》算是專輯中製作上最「現代」的一首歌,個人認為它最突出的作用是豐富潤色了專輯情歌為基底的風格,同時與首專《迷路》相呼應,且「麋鹿」創造了一種圖騰效應,讓專輯裡來自不同創作人、不同情緒指向的歌曲有了一個落點,一種不斷在感情和人生之中穿梭、奔跑的形象。

張簡君偉作曲、黃婷作詞的《相見不恨晚》接在《麋鹿》之後,更多強調的是一種溫暖唯美的感覺,副歌很「中國風」的五聲音階旋律會讓人有種聽到兒時民謠的感覺,加上吟唱的加入,會更有一種溫柔恬淡的味道。類似的曲目因為旋律比較大眾,很容易做得流俗,但編曲在開頭用了一種朦朧的引入,並使用一些流動感的設計,中和了這首歌的氣質。

其後的《誤讀》就很韋禮安,比較慵懶的味道和相對比較有律動感的部分在這裡也有一些豐富專輯氛圍的作用。

鄭興寫下的《天氣預報》是我在專輯中與《預感》和《大人》並列最愛的曲目。這種敘事感強,以民謠氣質講述平淡日常細節之下細小暗涌的歌曲有別於傳統的流行情歌,會讓人感到別樣的清新和細膩,包括《懸日》這樣的作品也會給人相通的感覺,但鄭興的寫作還要內斂,情感都融化在細節里湧出的畫面感里,表面上看都是日常瑣屑,但當你進入歌中描述的細節,就會聽懂為什麼他要寫隔壁搬來了情侶、雜誌過期、七號風球是謊言……一字一句看似寫物寫景其實都在寫自己的失去。編得很美的吉他和梁靜茹略帶著酸楚的聲音放在一起,歌詞里的畫面因而有了另一重生動。

《關於愛,別人說的都不算》是典型的張簡君偉式hit song寫法,副歌組合了兩組抓耳的動機旋律,在能夠留下記憶點的情況下又接了一小段略有意外的結尾,同時編曲在bridge部分加入的爵士元素也會讓這首歌偏大眾流行的氣質更有質感。

《寧靜海》是專輯中另一首鄭興的創作,但這首歌鄭興的印記相對沒那麼濃,倒是能從梁靜茹透著堅定感的演繹里找到許多她從前的味道。

《來日不方長》蕭的加入也為其賦予了中國風的風味,雖然旋律也有記憶點,但比起《預感》相對沒有那麼驚艷。《明天的禮物》在前奏里致敬《勇氣》,也是一首相對而言比較偏向傳統流行抒情曲的作品。

縱觀專輯,我們會發現,這張專輯在風格基調上依然是梁靜茹最本格的「情歌」路線,以好聽的旋律和梁靜茹的人聲演繹主導,編曲、製作也相對比較功能性,不求作出前衛先鋒藝術感,基本都起圍繞、潤色、中和的作用,去突出旋律和人聲本身的亮點。

當然不可能有專輯能滿足所有人,《麋鹿》儘管在標題曲上試圖跳出以往的風格定勢,但整體還是相對懷舊、復古,都是大眾眼中她應有的樣子。或許不那麼前衛,或許少了點驚艷,或許抒情比重有些過大,但對於現階段的梁靜茹來說,以標誌性的聲音演繹來喚醒聽眾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唱作人風行、私人化敘事流行的時代里,梁靜茹的專輯提醒聽眾的點是,演繹本身同樣可以成為一種極富個人標籤感的創作。這種「個人標籤感」是圍繞著聲音演繹和作品本身而來的,梁靜茹的藝術生涯中,比起「私人感」她更關注「陪伴感」和「演繹」,她是一等一的情歌手,但比起在她的情歌里讀到她確切的故事,她的情歌更多是試圖觸達你的心,讓你在情歌留出的空間裡填入自己的故事與經歷,與之一同成長。這種親和的姿態決定了她音樂的形態。

二十餘年來,藉由一首首角度各異的作品,她以陪伴的方式在聽眾心中留存了足夠有厚度的回憶,經過作品的流傳,她的聲音已經成為溫暖叩開心門的鑰匙。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她的聲音也成了一種陪伴本身。《麋鹿》像是老朋友的回歸,不徐不疾地告訴你她還是她,她還在這裡。

但是不是可以有所改變?在《天氣預報》里,她沒有改變過多演繹風格與個人氣質,卻依然唱出了一種唱作人般的私人敘事感,或許這樣的作品未嘗不可以成為之後著重的方向。

誠如開篇所言,這張專輯致敬著《一夜長大》《迷路》《勇氣》,比起改變和進取,這張專輯更像是在收拾自己重新出發,我們會在聲音里找回她,而她也用聲音在告訴我們,經歷過那麼多的我們如今依然可以脆弱又強韌地往前,她的聲音可以是路標。

推薦曲:《預感》《大人》《天氣預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97c8421af336b4d69be03e707df5c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