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Disco》紅遍大街小巷的時候,被認為是「蒸汽波」的代表作品,而寶石Gem(董寶石)也因此成為了這類風格的代表人物。
在董寶石的眼中,是「蒸汽波」在他幾乎要放棄音樂的時候,幫助他找到了繼續玩說唱的理由。許多主流說唱音樂習慣去強調音樂里的攻擊性、技術性、衝擊力,是從底層掙扎出來之後戴滿大金鍊子於豪車之中揮金如土的高傲,而董寶石構建的「蒸汽波」世界,卻是卑微的、傷感的,塞滿了成長之中的集體記憶,構建出一個可以沉入過往時光的氛圍中,去撫慰和療愈聽者。
在之前的一次訪談中,董寶石將自己的音樂定位為「傻子說唱」——「傻子說唱是有一點賣弄自己,愚弄自己,讓別人歡笑的一個過程」「我自己本身是帶有一定的悲劇心理和悲劇色彩來架構所有蒸汽波的作品」。
這個構建過程可以是錯位的,這也是為什麼《野狼Disco》里的「東北粵語」儘管和正宗港粵地區大相逕庭,卻依然能夠承載八九十年代歌舞廳中流淌的時代印記。
而董寶石的第一張個人專輯《More Than》里,我們依然能聽到他一貫的音樂理路,當然也有一些游離在外的部分。
如他所言,要比技術、比快嘴、比音色,他未必是Rapper中最突出的那一群。他的長處就在於創作文本構建氛圍的創意性思維。
《More Than》專輯中的歌曲分為三類,一類是《年輕的竇唯》《江雪》《東邪西毒》組成的「致敬三部曲」,一類是《山歌》《茶園》《妹兒嘞》組成的「西南三部曲」,一類是《生命中最美的一天》《小徑分叉的花園》這樣的復古Lo-fi Hip-hop作品。
三類歌曲從對成長記憶的致敬、對西南地區的印象和對愛情的回憶三個角度,組成了他音樂世界的三個區間。
先說「致敬三部曲」。
《年輕的竇唯》有著顯而易見的爭議性。於我而言,與其說這首歌致敬的是竇唯本尊,不如說他回溯的是90年代內地搖滾鼎盛之時那一代年輕人被感召起的熱血,歌詞的結尾除了竇唯還提到了崔健、子曰等搖滾音樂人。歌詞里穿插了搖滾情懷梗編織出的幻想,是當時的年輕人對搖滾明星生活的幻想——被狗仔和閃光燈包圍,戴著墨鏡和黑色頭盔,穿黑牛仔甩頭髮開啟一場搖滾演出,這就是那個時代最瘋狂的青春幻想。
就像《野狼Disco》以港台Disco作為素材一樣,這裡董寶石喚起回憶的素材變成了90年代內地搖滾樂,在「竇唯」「黑豹」這樣的載體之外,還有開頭模仿死亡金屬死腔的吼叫、Hook處的吟唱和對諸多搖滾經典的引用。這種蒸汽波的方式無需完全貼近致敬者本人,更重要的是描繪出在90年代熱愛搖滾的中二少年眼中的那個圖景,那個登上舞台受萬人朝拜的搖滾明星夢。從這個角度而言,董寶石反精緻化的表述甚至也服務於這種創作意圖,他想描繪的是普通階層生活百態的一隅。
與之對應,不消說《東邪西毒》以蒸汽波形式聚起的回憶自然是八九十年代香港武俠片里呈現出的世界,歌詞中同樣融入了許多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中荒蕪大漠、風沙流動、孤獨身影四顧的蒼涼景象,結尾「吹散時間的灰燼,再不見東邪西毒」還致敬了電影《東邪西毒》的英文片名「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
在音樂上也引用了許多武俠電影配樂里常用的民樂元素,讓歌曲呈現出濃厚的國風融合Hip-hop色彩,大片器樂留白部分烘托蒼涼感,說的不是快意恩仇的酣暢,而是即便作為大俠也難免受困於記憶的人生悲苦。
《江雪》曾登場於《經典詠流傳》。取材於柳宗元的絕句,主題是「孤獨」,去描繪獨處之時的內心涌動。在這首歌里他的音色處理就變得比較「老生」,用了更偏下盤的音色去強調厚重感,同時Verse部分展現個人思緒之時密度較大節奏較快,到了「千山鳥飛絕」開始的Pre-chorus和其後的Hook部分,反而就抽掉了大部分節奏去強調一種豁然開朗、逍遙自在的心境,很巧妙。
從這三首歌里可以發現董寶石寫作風格的適應性很強,可以在《年輕的竇唯》里白描接地氣,也可以在《東邪西毒》《江雪》里寫出中國古典風韻的文采,且對畫面的把握都很精到。
再說「西南三部曲」。
這三首相對而言就不那麼「蒸汽波」。可以說董寶石在這裡是用了自己組合蒸汽波場景的能力在融合民族風情。三首歌講的都是非常通俗的男女愛情,且旋律性都很強,是一種把民族風帶入當下流行的嘗試,相對「致敬三部曲」顯得要接地氣很多。
比如《茶園》偏旋律,融進四川話,從旋律和咬字都一派民族特色,開頭的笛聲仿佛一派山清水秀,結果卻是在說一場夜店相遇,反差不小。比如《妹兒嘞》同樣用西南方言來唱,偏抒情,像是酒後的思念囈語。而《山歌》則模擬山間對歌的形式,在與民族風女聲的對話中直白表現了對情人的甜蜜追求。
這三首歌比較像是董寶石在「蒸汽波」音樂之外的新領土,拿方言的民族元素唱情歌來營造出另一種市井感,因此歌詞都力求淺顯直接。或許會比較有流行化潛質,但個人相對不感冒。
說起來《小徑分岔的花園》和《生命中最美的一天》也是纏綿情歌的題材。
《小徑分岔的花園》歌名取自博爾赫斯名篇,但歌詞與探討時間和選擇的原著關係不大,更多是一種對曾與舊愛相偎相依的懷念。《生命中最美的一天》相似,用諸多相處細節描繪出具象的相處畫面,正當聽眾沉浸時又適時抽空告知一切幻滅,製造出悵然。
兩首歌都偏向復古Lo-fi質感,是專輯裡最感性、最憂愁的兩首作品。創作上,《小徑分岔的花園》副歌寫得稍微直白了一點,相對而言偏慵懶的《生命中最美的一天》更合我意。
聽完專輯就明白,命名為《More Than》或許就是想表達專輯裡展現出了董寶石在蒸汽波之外更為多面的風格。對於喜歡他塑造回憶、致敬情懷之拿手好戲的聽眾來說,「致敬三部曲」里會有他們想要聽到的內容。而「西南三部曲」以及兩首Lo-fi情歌,則可以看作是董寶石立足於情歌題材,在民族風融合與旋律化情歌創作上的輸出,面向更為通俗的大眾流行市場。
的確,貼近精緻文藝中產從來不算是董寶石的強項,他的強項一直是立足於市民階層的世界,去創作他們聽得懂的音樂來造出隱形的棲息空間,甚至對《小徑分岔的花園》的解構可能都有類似的意圖。這些歌最適合被播放的場景不會是正襟危坐的殿堂,而是大眾的耳機里、司機的廣播里、餐廳理髮店的公播里。
他想做的就是有新意、通俗共情的市民流行,而非炫技、走先鋒、雕製作的音樂。從這個角度來看,《More Than》這一步確實開闢了許多蒸汽波之外的新可能。
THE END
作者:木一
編輯:洗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8f713f630d7383496fd8f7a35b0b8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