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到故宮參觀的遊客,經常有人去探尋故宮十大怪,這其中就有隆宗門的箭頭。
這個箭頭非常奇詭,這裡可是紫禁城,天子住的地方,這支射在門前匾額上的箭頭,居然沒有被人拔掉,而是直挺挺地插在上面,這無疑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常常有人跑到隆宗門那邊去尋找這枚箭頭,但其實這枚箭頭並不是那麼好找,因為它只剩下了一個箭頭,箭杆早就不在了,要想看到它,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到隆宗門自己找一找。
隆宗門在整個故宮的規模不是很大,一般遊客是從門的內側進來,是看不到牌匾的,需要走出這道門,然後回身往裡面看,才能看到掛在門中間的那塊匾額。那支箭就鑲嵌在匾額的側面,箭鏃還留在匾額上方。
很多人說,這是當年李自成殺入宮中,射出的箭。李自成,原名鴻基,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反抗暴政的先鋒。因為其非常勇猛,所以被稱為闖王,擅長用刀,號稱有闖王53刀的刀法。
既然李自成是用刀的,這個箭頭應該不是他射的,那有沒有可能是他帶領的農民軍射的箭呢。
其實從這塊匾額就能夠看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塊匾額上的文字是滿漢兩種文字,肯定是清朝已經建立之後的作品,不可能是明末李自成的軍隊造成的。
而且這枚箭頭,是典型的清代破甲重箭,因為很重,所以射程不遠,但是可以射穿重甲,是清兵的戰場利器,他們最擅長騎射的八旗軍,用的便是這種箭。
還有一種說法是另一批起義者,即李文成還有林清領導的白蓮教派下屬的天理起義軍,
當初一舉攻入皇宮,和清兵混戰的時候留下的。
據說他們喬裝打扮之後,由宮廷的內應太監帶領,一直從東華門還有西華門殺到了景運門和隆宗門的門外。這兩門是進入內廷的第一道禁門。農民起義軍在隆宗門外與清宮侍衛禁軍展開激戰,另一支起義軍直接進入西華門殺入了皇帝所在的養心殿,但是因為寡不敵眾,最後被清軍的火槍隊給鎮壓了。這支箭也是在混戰中起義軍們射在匾額上的。
這種說法也是故宮的官方說法,不過也有人提出過質疑,因為這些起義的人都是化裝進宮的,弓箭還有長矛什麼的都沒法帶進去,所以這個箭頭不一定是他們留下的。而且根據歷史專家的走訪,據悉當初建國初期,五十年代的時候,政府曾派工人修繕過故宮。
那些工人回憶,當初的隆宗門,門匾、門柱、還有門額上也留有很多箭頭,他們將這些箭都拔掉了,這個箭頭因為比較隱僻,所以被當時的工人們給漏掉了,一直保存至今。
最近又有人提出另一種可能,就是清朝滅亡後,那些後清後裔依然住在故宮後庭很多年,是有親王弟子將這些大門和匾額當成練箭的靶子,對著這些大門射箭玩。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野史的傳說,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已經無人得知了。
好書推薦
這是一部顛覆臉譜化歷史的趣味歷史書籍,作者通過詼諧易懂的通俗方式,將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與你娓娓道來,在這本書中歷史不再晦澀難懂,一個個歷史人物鮮活呈現到我們面前。
比如對中國歷代版圖、皇帝這個職業、歷朝歷代著名人物、歷代官職(如太尉、同平章事、司馬、參知政事等...)等都用現代的語言詼諧幽默的形式呈現到我們面前。從此讀懂中國歷史不再難。
點擊下面連結就可以購買全套書籍哦~
); }
【聯嘉】全3冊 中國歷史 這個歷史很有趣
¥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