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行旅遊,用保溫杯泡綠茶、白茶、紅茶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2023-10-02     小陳茶事

原標題:國慶出行旅遊,用保溫杯泡綠茶、白茶、紅茶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盼著盼著,國慶小長假終於到了。

中秋與國慶,雙節合一,很多人都有出行計劃。

身邊有位閨蜜,打算國慶時去一趟北方。

看一看不同的風景,欣賞北國之秋。

做出行攻略時,她特意過來打聽,用保溫杯泡茶要注意什麼?

作為一個胡建人,一日不可無茶。

但出門在外,泡茶條件有限。

為了這次出行,她特意買了個650毫升容量的帶蓋保溫杯,打算專門用來喝熱水、泡熱茶。

其實,閨蜜留下的這個泡茶提問,回答方向很廣。

點點滴滴,全是細節。

大致匯聚起來,能圈出8個重點。

一、儘量泡口糧茶。

很多資深老茶客,平日喝慣了蓋碗逐道衝出來的茶湯後,非常不習慣保溫杯泡茶。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喝慣了精妙絕倫的好茶味後,再去喝保溫杯悶泡出來的茶味,很多人會給出這樣的主觀看法——純屬浪費!

但不可否認,秋冬季出行,保溫杯的實用性很高。

折中來看,保溫杯不是說完全不能泡茶,而是有所選擇。

名貴好茶,斤價超過千元級,甚至價位更高的茶葉,別隨便用保溫杯一悶了之。

國慶坐動車出門,旅途出行有喝茶泡茶剛需的話,就選普通口糧茶吧。

比如,選去年的秋壽眉陳茶。

比如,將平時喝茶剩下的碎末收集起來,裝入隔渣袋(空茶包)內,再放進保溫杯泡。

至於高山白毫銀針、桐木金駿眉、單泡正岩水仙與肉桂等,還是留著平日慢慢細品為好。

二、內膽選食品級安全材質。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這些年不少線下活動的伴手禮,會免費贈送保溫杯。

有的,還會在杯身上印上廣告宣傳,看著花花綠綠的。

仔細看了一圈,也沒有具體品牌信息,完全屬於雜牌。

擰開瓶蓋後,湊近聞,一股怪異的金屬味。

需要打開來通風散味好些天,這股怪味才能慢慢消除。

遇到這種情形,這種便宜的贈品雜牌保溫杯,不管是日常喝水還是直接泡茶,都不推薦使用。

當茶友們選擇保溫杯泡茶時,牢記一點安全前提——內膽要選安全靠譜的。

金屬材質的話,推薦選食品級不鏽鋼。

不然,換成玻璃內膽、陶瓷內膽的保溫杯、保溫壺等,也能勝任。

但要切記,新杯子買來後,內膽發散出怪味的保溫杯,千萬別亂用。

三、有條件的話,別用動車上的熱水泡茶。

動車上的熱水,雖然能達到安全飲用標準。

用來泡速食麵,問題不大,但不建議用來泡茶。

因為,這樣做與自來水泡茶,毫無分別。

有一年,我們坐動車去上海。

中途,用車上的熱水,泡了一杯當年的白牡丹新茶。

將泡好的熱茶倒出來一嘗,茶味特別古怪。

花香寡淡,香氣低沉,高山新白茶本身的清鮮、清甜、淳和風味消失不見,喝了幾口,回味還有些發澀。

一泡好茶,就此報廢,根本泡不出原有滋味。

所以,對茶味有所要求的茶客,建議出門前別嫌麻煩。

將純凈水燒沸後再灌入保溫杯內,用於泡茶,茶湯基礎風味才能得到保障。

四、用杯刷及時清洗。

保溫杯的造型設計,往往是「直腸直肚」。

直筒型的杯身,利於保溫聚熱。

但缺陷是,杯底完全是衛生死角,清洗難度大。

平時用保溫杯喝熱水時,只要水質別太硬,用上一段時間後,內膽也不至於堆積水垢,整體還能維持比較清爽乾淨的狀態。

要是用保溫杯泡綠茶、鐵觀音、老白茶,或者是泡紅棗、枸杞、黃芪、甘草、菊花之後。

每次喝完茶湯,要及時倒掉殘渣,及時清洗。

以免得在杯底留下髒兮兮的茶垢後,再用於泡茶,並不衛生。

居家期間,手邊有條件的話,用上專門的杯刷、再加上食品專用的小蘇打去垢,更顯衛生。

五、別放太多茶。

當茶葉進入保溫杯後,要面臨一直極端環境。

放入茶葉,灌入沸水,擰上杯蓋。

保溫內膽當中,好比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又悶、又熱、又不能透氣。

干茶長時間處於這樣的極端環境,容易悶出大量咖啡鹼、茶多酚等,讓茶味喝著偏濃苦。

為了避免將茶味泡濃,直接用保溫杯泡茶時,茶葉用量別太多。

500毫升的保溫杯,裡面放上2克干茶,綽綽有餘。

拿捏不准具體克重的話,牢記一個原則——寧少勿多。

不然,悶出一杯苦澀濃釅的茶湯後,自己根本沒法喝!

六、一杯茶最好在4小時左右喝掉。

保溫杯、保溫壺、燜燒杯、燜茶壺等,屬於同類產品。

當你用了上述物件泡茶時,千萬別泡一大壺茶直接喝上一天。

哪怕早上六、七點出門趕車剛泡的茶,如果一直放在包里,隔了十多個小時,到了當天晚上還沒喝掉。

到最後,即便保溫性能出色的保溫杯,裡面倒出來的熱茶還是溫熱狀態。

這樣的茶也已經不適合喝。

因為泡好後中間隔了10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杯茶本質與隔夜茶沒有區別。

喝這樣久置不新鮮的茶水,茶湯不再甘香爽口,內部的多酚類物質早已氧化。

面對不香、不好喝、不新鮮的茶湯,不如重新用熱水現泡一杯,更能帶來喝茶享受。

七、當心熱茶燙嘴。

使用保溫杯喝茶,直性子的人會選擇擰開後,直接暢快地喝下一大口。

每到這時,很容易燙到自己的舌頭。

萬一保溫杯內的茶水,溫度還很高,滾燙冒著大量熱氣。

燙茶會刺激口腔黏膜,帶來傷害,不利健康。

按北方朋友的調侃,嘴巴都被「燙禿嚕皮」後,味蕾感知肯定會受影響。

接下來繼續喝茶會食不知味,很影響心情。

為此,剛你擰開瓶蓋喝第一口茶時,建議先確定實情。

湊近瓶口,確認湯麵沒有冒出滾燙熱氣,再試探性小口嘗入。

有條件的話,另外準備一個小杯子,倒出後晾一會再喝更穩當。

八、短途出行,用保溫杯裝茶更好。

國慶出行,帶上保溫杯喝茶很方便。

哪怕到了目的地,入住酒店後,第二天早上出門前,也可以帶上一杯熱茶。

不過,短途出行,沒必要直接泡茶。

走出房門前,先用茶具沖泡。

可選蓋碗或者茶壺,逐次衝出茶湯。

將這些泡好的、濃淡適宜的順口鮮醇茶湯,灌入保溫杯內,擰上蓋子保溫。

帶出門去,隨時都能喝到一杯有水準的熱茶。

比直接泡茶好得多,至少可以不用再擔心茶味被泡苦!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cc3218798886fb9704e2dacbb7cc0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