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做完六十四型MBTI性格測試後問:
世保觀點:
六十四型認為,N和S的區分需建立在新異化獲取信息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針對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事,可快就是N,不快就是S,十六型測出你N占了83%,我個人覺得,它忽視了區分N和S的前置條件,你在生活中體現的N實際上是S,因為你對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可以快,若是針對不熟悉的人你會猶豫不決,是慢,若是針對不熟悉的事你會反覆思考,是慢,熟悉了就會快起來。糾纏於N和S的區分主要是定位你的真實性格,若你生活中真的是N,你是外向性格,若你是S,你是內向性格。若你是外向性格,以後你是做外向性格的事,若你是內向性格,以後你是做內向性格的事,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比較虛,性格決定方向這句話比較實,你是平靜友善的性格,這種性格對應隨和,是你的主導性格,你的行為方式也進一步說明了你是隨和主導,因為你一旦認可慢慢熟悉。
你說同性家長應該是NT、不是NF,實際上你同性家長是NF主導,NT是你同性家長的次級,也就是說,你外公才是NT,在你同性家長(母親)這邊是次級性格,你同性家長的主導性格是你的抗壓性格。在壓力狀態下,基於你的主導性格是SF(隨和),你首先會靜觀其變,當你信任的人關心你,你會找人傾訴。
你說很少找人傾訴,是的,你的確是很少找人傾訴,因為你的主導性格SF(隨和)善解人意,你的次級性格ST(穩重)行事謹慎,你是典型的內向性格,有什麼會自我消化、不會外露,大部分情況下,你有什麼想說,也會比較糾結,「很少」就是指你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會找人傾訴,且話相對較多。你做人時是內向的,做事時是內向的,有壓力你會相對變得外向,有找人傾訴的現象。找人傾訴是你同性家長(NF)的遺傳效應。
找人傾訴對你而言,是相對主動積極狀態下的行為,若你是處在消極狀態下,你可能有自閉傾向,通過轉移注意力減壓。消極狀態可能就是你說的「累於顧及他人感受而關閉情感閥門,使用Ti梳理事情的原因或者使用邏輯辯駁使你不快的人」,前者是指你主導SF針對特定的對象關係冷漠,後者是指你次級ST針對特定的對象挑剔事情,在這種情境中,哪怕你暫時自閉,你也是在自閉中追求樂趣,並不是病態意義上的自閉,比如,你可能會上網看感興趣的劇情,體驗不到現實中的人和事,可以體驗到非現實的開心事,這時你的確有活潑外向的特點。
心理專業肯定是適合你的,因為你易感性比較強,對人的態度比較敏感,而且思考分析也是你的潛能,至於你說自己不細心,我個人認為你是細心的,你對環境和人的感知有洞察力,這本身就是一種細心,你做事情反覆思考,是謹慎地將決定與你的價值觀權衡比對,這是細心的表現,心理專業需要這種細心。對於細心感知你說經常疏忽遺漏,可能是你對特定的人和事有恐懼,潛意識地屏蔽了你的感知,以緩解自己的恐懼,本能地保存自我能量。
跳過細節步驟直接感知結局可能性,是你應對壓力時的性格行為,因為你的主導性格SF和次級性格ST能面對確定性,有確定性你SF、ST的潛能才啟動,只有在壓力狀態中,你才會面對可能性,因為你的抗壓性格是NF,會想很多可能的事情,而且NF會關注結局,SF和ST只關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