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傳奇的鐵路,你走過嗎?

2022-04-27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這條傳奇的鐵路,你走過嗎?

這條傳奇的鐵路,你走過嗎?

從天府之國成都,

到彩雲之南昆明。

有一條全長1100餘公里的鐵路線。

這條鐵路穿山越嶺,

跨越江河。

沿線穿越我國三大地質單元,

70%的路段地勢險惡,

地質狀況十分複雜,

曾被視為「築路禁區」。

這條鐵路

與蘇聯的人造衛星,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共同被聯合國譽為

「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

它就是 成昆鐵路

成昆鐵路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在勘測階段提出了東、中、西三條線路走向方案,因為當時渡口市(今攀枝花市)的建設已經提上日程,同時西線方案穿越眾多 少數民族地區,且利於沿線豐富的 水電、煤炭、礦產、森林等資源的開發,使得路網布局更為合理,最終選擇了建設上更為困難的西線。

成昆鐵路選線示意圖

西線方案需要跨越大渡河、金沙江、龍川江等 多條河流。大渡河兩岸 谷深坡陡,著名的金口河大峽谷兩岸分布著數百米高的 陡岩峭壁鐵路建設條件艱險惡劣,在中國鐵路史上都為罕見。

成昆鐵路凌雲壁 圖片來源 曹楊牧語/圖蟲創意

不僅如此。西線方案還需要穿越大、小相嶺等 多座山脈多條地質斷裂帶。這些高山峽谷曾經讓涼山地區幾乎與世隔絕。為了跨越高山峽谷的阻隔,成昆鐵路架設 橋樑991座,開鑿 隧道427條,隧道總長度達到了340餘公里,占線路總長度的31.5%。全線 大小車站122座,有三分之一的車站找不到適宜建站的地方,只好建在橋樑上或者隧道中, 關村壩車站就坐落於金口河大峽谷,三面環繞著高達400米的陡岩峭壁,波濤洶湧的大渡河晝夜奔騰不息。

關村壩隧道喇叭口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為建設成昆鐵路,在高山峽谷間,5000餘名地質勘探人員 勘測線路達1.1萬公里,是成昆鐵路 建設長度的十倍。1964年後,超過30萬建設大軍趕赴西南,開進成昆線工地。建設大軍穿越崇山峻岭,克服海拔高差,跨越江河湖海,以近乎每建設1公里就犧牲1人的代價。數千名鐵道兵、民兵長眠於成昆線旁。

成昆鐵路建設圖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五十餘年來,成昆鐵路將成都與昆明兩座西南地區特大城市緊緊溝通,促進了西昌、攀枝花等西南地區重要工業基地的建設與發展,讓中國有了更大的戰略縱深……更重要的是,它有三分之二的路線 穿越原本貧窮落後的彝族地區串起了涼山深處一個個彝族居民點,成為了彝族老鄉們走出深山,趕集、求學的必經之路。

涼山昭覺縣懸崖村

乘坐小慢車上學的孩子們

攝影/周梓溢

今日,成昆鐵路複線正在分段建設當中,「復興號」動力集中型動車組開進了涼山深處。但由於地質原因,在雨季,沿線易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之金沙江上游的水電站建設,成昆鐵路幹線已無長途列車直達。當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逐漸遠去, 待成昆鐵路複線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後,老成昆鐵路也許將成為一代人的回憶,永遠停留在山野之中

已被爆破拆除的成昆鐵路拉舊大橋

攝影/張一飛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成昆鐵路,它令高山低頭,河水讓路。它是一條穿山越嶺的鋼鐵之路,是一條大山深處的便民之路,更是一條不畏險阻的精神之路。

穿山越嶺的鋼鐵之路

鐵魂凝、血肉化長虹,天地驚。

成昆鐵路從海拔500米的成都平原,溯大渡河及其支流牛日河,上到海拔2280米的沙馬拉達分水嶺隧道,順孫水河、安寧河,下到海拔1000米的金沙江乾熱河谷,再溯龍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的滇中高原。全線行經 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雲貴高原三個地理單元,穿越安寧河地質大斷裂帶等數十條地質斷裂帶,其設計難度之大和工程之艱巨,均屬前所未有;沿線山勢陡峭,奇峰聳立,深澗密布,溝壑縱橫,地形和地質極為複雜,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

成昆鐵路複線沿線平縱面示意圖構造圖

大涼山峽谷群 攝影/楊勇

同時由於全線地質構造複雜,由此帶來的工程量也更為浩大壯觀。成昆鐵路全線13跨牛日河,8跨安寧河,49次跨龍川江。修築有991座橋樑,427座隧道,其中8座橋樑入選「中國橋樑史」,使得成昆鐵路也成為了一座露天的「工程博物館」。 它的修築,為人類在複雜山區建設高標準鐵路提供了成功範例,堪稱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蹟

成昆鐵路一線天橋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成昆鐵路沙馬拉達隧道

成昆鐵路鐵馬特大橋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因為成昆鐵路沿線海拔落差大,從而造成火車爬坡不便的問題,成昆鐵路設計有 7處盤山展線,從白果至沙馬拉達,短短92公里的鐵路上就分布有乃托展線、樂武展線、韓都路展線及兩河口展線共4條展線。從沙馬拉達成昆鐵路最高點到兩河口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4公里,但落差卻高達215米,線路在山體內迂迴2次。形成了「 鐵路三過同一村莊,一個村莊設兩個火車站,但兩站之間火車沒有走路快」的奇景。

白果白石岩展線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成昆鐵路法拉展線 攝影/張一飛

氣候多樣的物種之路

翠竹巔,巒澤歌鷹,紫湖鳴鷺。

成昆鐵路自成都引出後,經眉山至峨眉,這一段地處 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終日細雨連綿,雲霧籠罩,被稱為「華西雨屏帶」。天氣晴好時,在峨眉站有機會眺望金頂。

華西雨屏帶

峨眉山金頂 攝影/田捷硯

而在穿越小相嶺過程中,會抵達成昆鐵路最高點——沙馬拉達,這個山間的小站有著「風花雪月」之稱,雖地處亞熱帶,但海拔較高,多大風及冰雪天氣。「沙馬拉達」在彝語中意為「開滿索瑪花的山谷」,每年4月至7月, 白粉色的索瑪花盡染山野,溝谷流香,這個美麗的名字無疑為這座佇立在懸崖峭壁間的小站增添了一份浪漫與柔情。

成昆鐵路列車穿越沙馬拉達 攝影/張一飛

翻越大涼山之後,便會到達以安寧河谷、金沙江河谷為代表的川西南地區,這一地區是 亞熱帶乾熱河谷地帶。不同的氣候類型使得成昆鐵路沿途的物產也各不相同,漢源特產花椒—— 漢源貢椒,甘洛縣平均海拔較高,多種植梨樹等溫帶作物,在上世紀盛產「罐罐梨」,攀枝花、西昌則是四川重要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盛產 芒果、枇杷、蓮霧、石榴、草莓、櫻桃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鮮果不斷。

攀枝花各區縣水果種植分布圖

攀枝花市米易縣的百畝火龍果園 攝影/陳輝

漢源花椒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攀枝花芒果種植 攝影/李曉凡

滑動查看更多

涼山深處的便民之路

夢沙木,風馳電掣,蒸煙撲撲迎河度。

現在飛機、高鐵、自駕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曾經的火車車輪與鐵軌之間鏗鏘有力的撞擊聲,以及車廂內陌生人之間的歡聲笑語,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但是在我國龐大的鐵路網中,有很多線路上依然運行著很多普速列車。與高鐵相比,它們的速度要慢上許多,但也正是因為慢,才能讓我們把目光從手機螢幕移向窗外,去欣賞沿途壯麗的山河美景。

成昆線上的普速火車 圖片來源 曹楊牧語/圖蟲創意

成昆鐵路目前已無長途直達列車運行,但在大涼山深處,目前在開行的仍有5633/5634次,5619/5620次等「小慢車」,這些列車,是大涼山沿線 彝族百姓趕集上學的通勤車, 除了人類,上車的往往還有「動物乘客」

小慢車上的彝族乘客

《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不畏險阻的精神之路

縛蒼龍,天塹變通途,中華氣!

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轟轟烈烈開展三線建設, 讓攀枝花這座原本籍籍無名的小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幾年、十幾年間,原本默默無名的「渡口」發展成了四川省人均GDP第一名的城市。

英雄的城市——攀枝花

1964年開始的成昆鐵路大會戰,數十萬鐵道兵、民兵來到了大西南的深山峽谷。他們在簡陋的裝備條件下以及川西南的高山峽谷間用艱辛、血汗甚至生命,在「築路禁區」建起了這條全長1100多公里的成昆鐵路。

2022年5月20-25日,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召集隊員去往成昆鐵路沿線進行人文歷史探訪。 將用乘坐慢火車與山地徒步並行的方式,走訪成昆鐵路四川段,欣賞、學習沿線的地質奇觀。

從金口河大峽谷到涼山深處的越西縣乃托鎮,跟隨專家老師 尋找最佳視角行攝成昆鐵路「一線天」橋關村壩車站,以及有著「越西三寶」之稱的 乃托展線老東風火車,以及 鐵馬特大橋等成昆鐵路著名工程。

乘坐5633/5634次,5619/5620次這兩趟成昆鐵路最具 標誌性的小慢車,打開車窗,與大自然直接接觸。用手中的相機記錄宏偉的橋樑、隧道、展線……和機車、水牌、老鄉身邊的動物乘客,體驗車廂內的人間百態。

從成都至攀枝花,我們將在行進間感受氣候的神奇變化, 從氣候到物產,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風物四川。

行程中,我們也將參觀成昆鐵路鐵道兵紀念館、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共同梳理 成昆鐵路建設資料,回顧成昆鐵路建設以及那段轟轟烈烈的大西南建設歲月,致敬為祖國交通事業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行程介紹

D1-5月20日 周五

成都集合,晚間行前說明會+歡迎晚宴

D2-5月21日 周六

成都-金口河大峽谷-行攝成昆鐵路一線天橋、關村壩車站-參觀鐵道兵博物館-漢源

D3-5月22日 周日

漢源-越西-行攝成昆鐵路鐵馬特大橋、乃托展線-越西站乘坐5619次小慢車至普雄

D4-5月23日 周一

普雄-乘坐5633次小慢車-西昌-邛海濕地

D5-5月24日 周二

西昌-拉鮓古渡-花棚子-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攀枝花

D6-5月25日 周三

攀枝花解散

活動詳情

·

活動時間:

2022年5月20-25日(6天)

·

活動地點:

成都、樂山、西昌、攀枝花

·

活動費用:

9800元/人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會員享9.8折)

·

支付方式:

2022年5月9日前支付定金1000元/人;

2022年5月10日支付尾款。

費用說明

·

費用包含:

食宿、門票、保險、活動內交通、講解、領隊等相關費用

·

費用不含:

往返活動地的大交通費用

不可預見和個人因素所產生的費用

報名方式

·

微信報名:

點擊下方「 微信小程序」,填寫提交個人信息,我們會在接到信息後及時與您電話聯繫,引導您完成報名。

·

諮詢電話: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工作日9:30-18:00)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行走 | 記錄 | 新知

-END-

文字編輯 | 周梓溢

微信編輯 | 代竹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31c961d5ed24cfa70e063f90f14d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