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39軍能征善戰,戰將雲集,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戰功赫赫,是我軍王牌軍之一。它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該軍首任軍長是開國上將劉震。
能當上這支威名赫赫的王牌軍軍長,是很多軍人的驕傲!
1983年第39軍迎來了他的第八位新軍長,時任該軍副軍長的黃達宣早早就帶領幹部們開始準備,以迎接新任軍長的到來。然而當他一見到新軍長時,臉上立刻火辣辣的,定睛一看,這不就是當年在遼瀋戰役中俘虜的機槍手嗎?
當年的俘虜怎麼一躍成為王牌軍軍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從遼瀋戰役解放瀋陽的戰鬥中說起,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東北戰場兵敗如山倒,我東北野戰軍相繼圍殲廖耀湘兵團,攻克錦州等大城市。
此刻作為國軍東北剿匪大本營的瀋陽就像一座孤城,搖搖欲墜,而城內的守軍也是人心惶惶毫無戰鬥力。
看清了大勢已去的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倉促交接了防務就乘機飛離,留下第8兵團司令官周福成負責「殿後」。而四野已調集第12縱、1縱、2縱和獨立第10師等分別從四面八方圍困瀋陽,至11月1日四野發起總攻,敵人僅僅抵抗了1天後就敗下陣來,周福成倉皇化妝帶領隨從逃跑。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周福成剛逃出司令部不遠,就被2縱6師16團尖刀連連長的黃達宣逮個正著,同時尖刀連還俘虜了大批敵軍士兵。
在當時,為了彌補傷員空缺,我軍流行「急抓急補」的政策,對待抓到的俘虜,實行自願的原則,願意留下的補充到隊伍中,不願意留下的,發給回家費。
對於這批抓到的俘虜,黃達宣決定從中挑選一批好的苗子補充隊伍。在這個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的士兵進入他的眼帘。經過簡單的詢問後,他得知該名俘虜叫徐惠滋,是一名機槍手。而這個時候,尖刀連正需要能打機槍的一把好手,於是他當即讓他加入自己的隊伍。
值得注意的是徐惠滋和一般的俘虜不一樣,他是一名「知識型」的機槍手。徐惠滋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他出身於山東。當時山東一帶的農民流行「闖關東」,他的父親也在他小的時候,也離開家鄉到東北安東做生意,後來也隨著父母來到了東北。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考入了當地著名的安東聯合中學,而這所學校的校長正是八路軍幹部,後來由於戰亂,他又轉學到了瀋陽求學,當時正值國民黨招兵,於是他報名並被錄取。
然而他剛進入軍營,就趕上了遼瀋戰役,結果他隨著部隊被一起被俘虜,於是就有了黃達宣拉他加入解放軍的一幕。
加入四野後,由於徐惠滋有文化,腦瓜子靈活,打仗又勇敢,他很快得到連長的賞識,調到連隊做文書工作。
期間他隨著四野大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並立下大功。隨後又一路南下,參加殲滅胡宗南的衡寶戰役,一直打到廣西。
抗美援朝爆發後,他又隨著39軍進入朝鮮,在基層打了一系列硬仗。韓戰停戰後,他回國,職位穩步上升,後來又進入軍事院校學習,一直做到師長。
後來上級大首長視察,本沒有被安排出席的他,因為當天一位王牌師長臨時生病不能出席,於是他被臨時救急頂了上去。由於他身材魁梧,聲音洪亮,給大首長留下深刻印象。
不久之後,軍區調整,他竟然神奇的由師長跨過副軍長一級,直接勝任39軍軍長,而該軍副軍長就是黃達宣。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此時的黃達宣看著自己當年俘虜的機槍手,竟然成為自己的上司,一下子就懵了直冒汗。而徐惠滋一眼也認出了當年俘虜他的連長黃達宣,他趕緊拉住黃達宣的手打圓場稱讚:當年如果沒有你,我就沒有今天!黃達宣聽後也感概的說:「好小子,有出息,我當初還真沒看走眼!」
隨後他的軍事生涯進入快車道,又先後升任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院長,為軍隊建設建言獻策,協助上級推動我軍現代化建設,1994年他被授予上將,11年後病逝,走完了他72年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