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男主王心剛:一代人男神,與患病愛妻攜手到老,如今健在

2022-02-08     畫扇描眉染盡席

原標題:《海鷹》男主王心剛:一代人男神,與患病愛妻攜手到老,如今健在

王心剛

「咱們做演員的,千萬別拿自己太當回事。」1965年,王心剛在拍攝《烈火中永生》時由於劇本多次修改,拍好的戲被一剪再剪,戲份從男三一路降到龍套,只露了個臉,還不如群眾演員戲份多。

當時的王心剛已經是「大腕」「頂流」,辛苦拍攝的作品遭到這樣的對待,包括導演在內的劇組人員都很擔心王心剛不快。可面對大家擔憂的眼神,王心剛則是滿不在乎地說出了這句話。

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成名後演「龍套」了,1962年嚴寄洲拍攝《哥倆好》時,男一、男二都有了人選,還缺一個指導員的扮演者。嚴寄洲很想請王心剛來演,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嚴寄洲擔心王心剛看不上這個小角色。

《寂靜的山林》劇照左三為王心剛

出演男一號的張勇手與王心剛是老搭檔也是多年好友,他則胸有成竹的對嚴寄洲說,「只要王心剛沒有其他工作就一定會答應。」結果確實跟張勇手說的一樣,王心剛沒有猶豫地接下了這部戲了。

在王心剛看來沒有什麼主演不主演的,「我就是個演員,有點名氣也是大家給的,是觀眾捧場的結果,怎麼能拿這個來計較主角配角呢?」

演戲是興趣更是工作。在王心剛這一輩老藝術家心中,塑造好一個人物形象,遠比主角還是配角更重要。

「德藝雙馨」是對文藝工作者最高的評價,王心剛老師則是當之無愧的德藝雙馨。

《哥倆好》劇照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條件匱乏,電影是人們難得的娛樂項目,人們對電影明星的崇拜絕不亞於今日的追星族。但是王心剛始終保持著低調平靜的處事風格,不爭搶、不攀比,做好每一件事,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王心剛外貌英俊正派,所塑造的人物象形也多是正直、勇敢的軍人形象。那時的王心剛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直到今天,我們看到老先生當年的劇照仍讓人不知感嘆,帥!

其實王心剛並不是專業電影演員出身。他是遼寧大連人,從小就喜歡唱歌,對表演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那個年代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有份「正經工作」,王心剛的父親是會計師,他也希望兒子能夠從事金融、財務方面的工作。

王心剛《流金歲月》

17歲的王心剛沒聽爸爸的話,1949年瀋陽選取省內優秀青少年參加文藝骨幹培訓班,17歲的王心剛偷偷報名參加,沒想到被錄取了,進入舞台話劇專業學習。一年後,通過刻苦的學習考上了東北軍區文工團,在那裡參加話劇表演。

走上大熒幕其實並不是王心剛的意願,而是非常偶然的一個機會。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籌備拍攝一部反特題材的影片《寂靜的山林》。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男一號,導演朱文順經人推薦邀請了當時還在演話劇的王心剛。

王心剛是一個對工作極其認真的人。雖然對拍電影沒什麼概念,但也配合組織安排前往長影試鏡。不過這次試鏡給他的感覺不太好,「不習慣,不舒服,一會兒拍這兒,一會兒演那兒。」是王心剛對第一次試鏡的感受。

《寂靜的山林》劇照

話劇表演是在舞台上一氣呵成,故事連貫,演員的情緒更容易被激發出來。電影的拍攝為了節省時間和費用,一般會將相同場景的戲份一起拍完,再通過後期剪輯製作成完整的故事。

這種表現形式對於話劇演員出身的王心剛來說非常不適應,常常是剛剛調動起來情緒這一段情節已經拍完,要進入到下一場拍攝。

所以王心剛對於這次試鏡並沒有什麼期待,他更想專注於話劇的表演。不過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朱文順對王心剛的形象和表演功底都很滿意,敲定了王心剛擔任男主角。

這部影片一經放映便引起了群眾們的強烈反響,王心剛俊美、正直的形象一下深深烙刻在觀眾們的心中。可謂「出道即巔峰」。

王心剛劇照

但是對於自己第一部大銀幕作品,王心剛是並不滿意的。「不像,沒有將人物更鮮明地表達出來。情緒啊、神態這些細節不夠好,不真實。」這是王心剛對自己第一次拍電影的評價。

實際上,初登銀幕的王心剛表現得非常出色,這從導演朱文順直接安排他出演下一部影片就能夠看出。

其實並不是王心剛的表演不夠好,而是還有進步的空間。這些老藝術家們之所以能夠塑造出無數經典形象,是因為他們謙遜的態度,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保證在演技上不斷精進。

從話劇過渡到電影,王心剛有一段時間不適應,他覺得自己進戲慢,擔心影響劇組進度,便到處學習。聽說評彈演員們都可以很快進入規定的情節,他就利用空餘時間找人請教。

《海鷹》劇照

對於王心剛來說演戲即是自己的工作,又是自己的愛好。為了更好地詮釋人物形象,除了多讀劇本揣摩人物心理,他還經常親自去「體驗生活」。

1959年拍攝《海鷹》讓王心剛有些犯難,雖然他扮演過很多軍人、戰士的形象。但這部電影以描述海軍作戰為主題,其中涉及多場海上戰鬥,還有很多專業術詞,王心剛對此從未有過涉獵。為了拍好這個片子,王心剛跟單位提出下連隊學習。

王心剛到了東海艦隊才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想像的那麼簡單,「暈船」就已經讓他難以應付了。部隊幹部都勸說他不要勉強,反正是拍戲,了解一下流程就好了。

王曉棠和王心剛

王心剛卻想:自己即將扮演的是一位艇長,這連暈帶吐的豈不是要「露餡兒」?如果連這點兒困難都克服不了,那自己也不配扮演英雄。他堅持忍著不適與戰士們同吃同睡同訓練,經過兩個多月努力,他不僅不再暈船還能自己駕駛快艇出海。

在採訪中,講到這一段主持人情不自禁地感嘆王心剛工作態度的嚴謹。可是王心剛卻說這是當時作為演員,拍戲前必不可少的功課。

扮演漁民要與漁民一起生活,扮演工人要去工廠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你要演的是誰,否則坐在那裡看劇本空想那是不成的。

這部戲使王心剛名聲大噪,他與女主角王曉棠也被公認為最登對的銀幕情侶。還有很多影迷一時難以出戲,紛紛來信希望他們兩人能夠真正走到一起。

《海鷹》劇照

對此王心剛有些哭笑不得,那時他早已成婚,已經有了可愛的孩子。王心剛的愛人也是一位演員,但名氣卻不如王心剛大。倒不是妻子演技不好,楊昭彩年輕時也是一位標誌的美人,而且還頗具才華。

兩人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相識的。那時王心剛隨部隊支援朝鮮戰場,而楊昭彩是志願軍38軍113師的宣傳隊員。回國後楊昭彩便跟王心剛一起進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兩人也結成了夫妻,結婚後兩人的感情非常好。

在拍攝《紅色娘子軍》時,王心剛扮演的洪常青和祝希娟扮演的吳瓊花有一些感情戲,那個年代是不許說愛的,即使合法夫妻都不能在公共場所拉手。所以在影片中演員也不可以有明確的表達愛意的語言和肢體動作。

楊昭彩

剛剛大學畢業的祝希娟沒有戀愛經歷,演不出這種欲說還休的情誼。但王心剛將這種微妙的感情表演得非常到位。導演便讓王心剛教教祝希娟,可奇怪的是王心剛自己會演卻教不會祝希娟。

導演急得跳腳。原來這時的王心剛新婚不久,在表演時他想到新婚妻子便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但這種微妙的情感確實很難描述給別人。

《紅色娘子軍》

夫妻二人同是演員,常常是一進組就十天半個月音信全無,出差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別說是照顧孩子,就是兩人一起吃個飯都難。

長時間這樣不是辦法,王心剛的演藝事業正是如日中天。楊昭彩思慮再三決定自己退居二線轉為幕後,全力支持愛人的事業。

王、楊二人是初戀,兩人從婚後一直感情甚篤。楊昭彩曾為了不與王心剛和家庭分離,放棄了去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機會。這次又為了支持他的事業而轉換工作崗位。對於妻子的付出,王心剛口中不說,但都一件件地記在了心中。

然而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的,隨著楊昭彩的一位至交好友自殺的消息傳來,令楊昭彩備受打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使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

王心剛和王曉棠

楊昭彩的病症讓王心剛憂心忡忡,很多人勸說他放棄妻子。王心剛沒有當面反駁,他從來不是善於口舌的人,但他心中自有計較。經過初步檢查,妻子的病症並不算十分嚴重,醫生建議需要長期休息靜養,根據病情變化對應治療。

王心剛安頓好妻子,便找到了領導說明情況。當時社會一切文藝活動幾乎都已停滯,這反而讓王心剛有時間陪伴妻子。獲得批准後他便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陪妻子治療上。

那段時間王心剛帶著楊昭彩幾乎跑遍了京津地區所有醫院。還拜託外地的親友尋訪醫生和偏方,只要聽說哪裡有治療精神疾病效果好的醫院和醫生,即使千里迢迢也會前去拜訪。

楊昭彩

妻子情緒不穩定,有時連人都不認識,王心剛不放心將她隨便交給別人照顧,便儘可能自己陪著妻子。除了飲食起居伺候得極為周到,還經常給妻子放她喜歡的音樂。

楊昭彩有時候會亂發脾氣,王心剛發現放音樂的時候妻子會比較容易安靜下來。楊昭彩在音樂上是極有天賦的,就是因為照顧家庭才忍痛放棄去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的機會,所以聽到音樂聲,楊昭彩通常都很放鬆。

在王心剛的細心陪伴下,楊昭彩的病逐漸有了起色,經過連續不斷的治療,1976年楊昭彩的病終於完全治癒。在王心剛看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高興的。

陪伴妻子治療的五年里,很多人或有意或無意地提起讓王心剛離開楊昭彩。正值盛年的王心剛拖著病妻,不但生活被拖累,連藝術生涯也被影響停滯不前。

王心剛和孩子

對於外人的提議,王心剛都一笑置之,他從未想過離開妻子,妻子為了家、為了他、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只要自己還在,就不會放開妻子,只要有一絲希望,也不會放棄治療。

這不是說王心剛有多偉大多高尚,而是夫妻間的情誼和責任。一紙婚書許下的不僅僅是年少時對彼此容顏的愛慕,更是無論貧病、禍福都不離不棄的相伴。

妻子的身體逐漸好轉之後,王心剛的壓力驟減,逐漸開始恢復工作。1974年拍攝的《偵察兵》是他復出後的第一部作品。這時的王心剛已經42歲,要出演的卻是一位不到30歲的偵查參謀,年齡跨度比較大。

王心剛

為了能夠更好的演繹角色,王心剛開始鍛鍊身體重塑身材。每天跑步3000米,嚴格控制飲食,有時候拍戲到深夜,大家圍在一起吃宵夜,王心剛不管多餓也絕不加餐。

在離開大銀幕近十年之後,王心剛憑藉《偵察兵》中英武的形象再一次吸引了全國人們的關注。此後王心剛便開始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忙碌,拍戲壓力大,作息時間也不規律,王心剛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

1982年為了籌備拍攝《知音》,王心剛再一次進行超強度體能訓練,這段時間他的身體也出現了高血壓等比較明顯的不適感。

《知音》播放後同樣受到了廣泛好評,王心剛將愛國將領蔡鍔將軍的一生和他與傳奇女子小鳳仙的感情經歷演繹得淋漓盡致。他還憑藉這部影片榮獲了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知音》劇照

《知音》拍攝結束後,王心剛感到自己已經超過了影視表演最佳的年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換舊人」,很多優秀的青年演員已經成長起來了,作為前輩,應該給後輩留出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

1982年以後,王心剛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將精力更多地放在生活上。既然決定退出,王心剛便退得徹底,除了偶爾參演一兩部作品,其餘時間都不再出現在公眾眼前。

從1995年到2014年間,他獲得過「中國電影世紀獎」、「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等,每一個獎項都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殊榮。

對此王心剛依舊很淡然,在他看來這些榮譽都是屬於過去的。過去的努力、過去的肯定、過去的輝煌。現在的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演員,應該和所有退休的老人一樣過普通人的生活。

王心剛與家人

但是,媒體和影迷們並不這樣認為。王心剛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很多媒體都想訪問他,但他從未接受過。

「請大家將更多的關注和精力投放到年輕的演員身上,他們更需要關注。」甚至連老搭檔王曉棠也在採訪提到,「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不張揚,不願意將生活暴露給觀眾。」

其實王心剛從開始步入演藝界就始終保持著低調嚴謹的作風,退休後跟全家一起生活在北京更是很少露面。大概是受父親的影響,他的子女處世同樣低調。

雖然父親是叱吒中國影壇半個世紀的人物,但王心剛的一子一女都沒有沾父親的光襲承父業。兩個孩子都從事IT產業,如今都已身家過億,第三代孫子輩的一子一女同樣優秀。

全家福

時間邁入2022年,王心剛老人也已經90歲高齡。值得高興的是老先生和他的夫人仍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

近幾年隨著老一輩藝術家們的逐漸離世,王心剛老先生的生活更加受到關注。對此老先生說:「過去我當演員時,工作很認真,事業在我心裡最重要,不演戲了,老伴與家人最重要。」

其實對於一生都低調的王心剛來說,真正敬愛,就不要打擾,平靜和自由是給老先生最好的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f725d1b028b6da23c02b33be0147a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