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熱衷於屠城,卻不殺這3種人,這才是最讓敵人害怕的

2024-08-11     千年史館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天下寬廣,河水眾多,你們盡可以各自去擴大營盤,征服邦國。」

成吉思汗就是一個這樣的征服者,征服讓他感受到生命的價值,他認為心胸有多寬廣,戰馬就能馳騁多遠,

他想要將天下有青草覆蓋的地方,都變成自己的牧馬之地。

他窮極一生只為征服,

不僅征服了蒙古,還踏足了歐洲,

但是成吉思汗征戰的手段,令人膽寒,其中他的屠城之舉,直到現在都還會讓人覺得恐懼。

不過即便是鐵腕手段的一代天驕,

也有3種人是不會下狠手屠殺的。

而這一舉動,卻讓敵人十分害怕。

弱肉強食的童年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他小的時候,並不兇殘,反而有一些軟弱和膽怯,但是在9歲之後,

他明白了膽怯和軟弱,毫無用處。

9歲時鐵木真的父親,去給他定親,但是回家的途中,

遭到其他部落的暗算,被仇人用一杯毒酒害了性命,鐵木真從此沒有了依靠,

而本來強大的乞顏部落,也就此衰退。

草原上的部落,一直資源稀缺,無法耕種,所以只能遊牧為生,草場稀少,生存環境惡劣,爭奪資源是草原各部落的習慣,

因此在草原強者為尊

沒有了父親,鐵木真他們成為孤兒寡母,

沒有戰鬥力,因此無法帶來利益

,統治能力也慢慢下降,泰赤烏部落接替了部落統領的位置。

鐵木真非常精通劍術,並且勤奮好學,是一個有謀略的孩子,

在部落中也常常出謀劃策,很受重視,有統治之才,

但是因為權利的爭奪,鐵木真一家常常遭受泰赤烏人的排擠。

泰赤烏人害怕鐵木真崛起,害怕權利被奪走,

於是故意不讓鐵木真一家祭祖之後,每戶分食時,也不分給鐵木真一家。

不能參與祭祖,

意味著將要被逐出部落,

母親訶額侖,為了維護家族的尊嚴,為了在部落生存下去,只能轉守為攻,質問部落的當家人,泰赤烏人。

但是沒有了當家男人,

訶額侖即便強勢,也沒有抗衡的資本,

在爭吵之後,乞顏部落的當家人,直接拔營而起,帶走了大部分物資,丟棄了失勢的鐵木真一家。

沒能斬草除根,泰赤烏人害怕被鐵木真報復,

想要置鐵木真一家於死地。

他們偷襲鐵木真的營地,想要抓住鐵木真,為了其他姊妹的安全,鐵木真獨自吸引泰赤烏人的視線,最後被抓住。

幸好也速該的舊部聽聞消息,將鐵木真救了出來,

訶額侖經過這次事情之後,只能帶著孩子們躲避。

經歷巨大變故的鐵木真,

明白了弱肉強食的道理,有能力才不會被欺負,

所以變得格外的兇狠。

在一次捕魚之時,因為弟弟搶了他的魚,

鐵木真差點殺了自己的胞弟。

訶額侖嚴厲地教訓了鐵木真,鐵木真才沒有走上歧途,成為一個窮凶極惡之徒,但是他也保留了狠辣的性子,只是為了變強,為了為父報仇,

鐵木真選擇了隱藏自己

鐵木真在羽翼未豐之時,一直蟄伏,慢慢發展,

生活也有了起色,養了一些馬匹,提升自己的戰力,可是卻被盜馬賊盯上了。

在爭鬥過程中,鐵木真險些喪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鐵木真贏回了馬匹,也迎回了一位追隨者。

居無定所四處征戰

鐵木真通過聯繫自己父親的舊部,籠絡父親的安答,

重新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勢力,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引來了一些部落的臣服,形成了新的聯盟。

因為人口快速增長,

鐵木真需要更多的草場,

而泰赤烏人、殺害也速該的塔塔木人,不願意鐵木真強大起來,鐵木真也想手刃仇人,雙方開始了激戰。

鐵木真再次獲得了勝利,同時也獲得了更多人的征服,但是鐵木真的征服欲並沒有減弱,反而愈加強烈,

在多年征戰後終於統一了蒙古,尊號成吉思汗。

戰鬥是游牧民族的常態,是掠奪資源的方式,強者為尊,因此統一蒙古後,

成吉思汗的好戰因子並沒有得到平息。

他開始奪取草原外的資源,想要一統天下

,他北上伐夏,南下征金,西攻西遼,征西歐,連生命的最後時刻都在親征西夏。

不殺三種人

成吉思汗的征戰,往往是「王鉞一揮,伏屍百萬」,

因為成吉思汗會屠城。為什麼成吉思汗要用這樣殘忍的手段呢?

成吉思汗驍勇善戰,

他善於掠奪,卻不善經營和管理,

得到資源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搶奪,

屠城就方便了他們搶奪,

在搶奪中獲取好處也激勵了戰士,讓他們願意追隨。

同時因為成吉思汗年少的經歷,他明白復仇的可怕,

屠城就可以減少被報復的可能性,

還可以震懾敵人,讓敵人不敢輕易進犯。

雖然成吉思汗嗜血成性,但是有三種人,成吉思汗不會殺,

但就是因為不殺,成吉思汗越令人害怕。

他不殺沒有車輪高的孩子,

因為這時候的孩子沒有記憶,不會產生報復的心理,危險性小,並且可以培養這些孩子忠實於蒙古。

除此之外,不殺孩子,

也是不想將掠奪的地盤,變成無主之物,

小孩子可以幫助成吉思汗更長時間的占有地盤。

成吉思汗還不會殺一些敵人的逃兵,因為逃兵貪生怕死,對成吉思汗來說也沒有威脅力,而且,這些逃兵可以幫助傳播成吉思汗部隊的凶名,

震懾潛在的敵人,擾亂對方的軍心。

因此只要主動投降的城,成吉思汗都不會屠城,

成吉思汗也憑藉這一點,更快地征服了很多地方。

第三種成吉思汗不會殺的人,就是能工巧匠,游牧民族的手工業不發達,

這些工匠可以為成吉思汗提供便利。

更何況成吉思汗一生征戰,對兵器的需求很大,而蒙古軍隊打仗的兵器,比較落後,

有了製造兵器的工匠,就可以彌補軍隊的不足,

因此成吉思汗不殺工匠。

結語

這3種人在嗜殺的成吉思汗手下,得以留下一條性命,

但成吉思汗的對手並沒有因此而覺得慶幸,反而十分害怕。

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成吉思汗的「刀下留人」,其實也是他的一種常勝兵法。

成吉思汗,他的征戰之路充滿著傳奇色彩,

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締造了不敗的神話。

但是同時,他強烈的征服欲,

也使他成為了殘暴的代名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ea23acabd08a029b602931fb155d0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