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親當眾受辱,諸葛恪只用兩個字就成功化解窘迫

2022-05-14     天天文言文

原標題:面對父親當眾受辱,諸葛恪只用兩個字就成功化解窘迫

原文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亮兄瑾之長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長似驢。

一日,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

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坐歡笑。權乃以驢賜恪。

——出自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

注釋

譯文

諸葛恪字元遜,他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大兒子,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名。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孔狹長像驢的面孔。

一天,孫權召集大臣們,讓人牽一頭驢進來,用長標籤貼在驢的臉上,在標籤上寫著「諸葛子瑜」。

諸葛恪跪下說:「我請求大王讓我用筆加上兩個字。」孫權就同意了並給他一支筆。諸葛恪在標籤上接著寫了「之驢」兩個字。所有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孫權於是把這頭驢賞賜給了諸葛恪。

文言知識

說「因」:「因」是「茵」的本字,古字形就像一個人躺在蓆子上。

「因」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 指「於是,就」。如上文中的「因聽與筆」。又如,《黔之驢》:「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 指「憑藉,依據」。如「因公假私」,「因地制宜」。
  • 指「承襲,沿襲」。如《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 指「原因,原由」。如「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 指「由於,因為」。如《崔秋浦柳少府》:「因君樹桃李,此地忽芳菲。」

人物故事:諸葛恪趣事

諸葛恪,字元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諸葛恪體格肥胖,自幼聰明伶俐,二十歲就被任命為騎都尉,後來成為了吳國的名將和權臣。

下面通過幾則小故事,來領略一下諸葛恪的才思敏捷。

一、巧答孫權

因為諸葛恪身形肥胖,有一次,孫權故意問諸葛恪:「你近來用什麼方法來娛樂,使得自己如此肌肉豐潤呢?」

諸葛恪回答道:「我聽說有錢的人會把居室裝潢得十分漂亮,而有德的人因為心理平衡,身體自然無病,所以會健康豐腴。我不敢娛樂放縱,只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美德罷了。」

二、妙回太子

諸葛恪曾經輔佐太子孫登,有次,太子孫登有意嘲弄諸葛恪,說道:「諸葛元遜應該吃馬屎。」

諸葛恪說:「希望太子吃雞蛋。」

孫權說:「別人讓你吃馬屎,你卻讓人吃雞蛋,這是為什麼呢?」

諸葛恪說:「因為馬屎和雞蛋是從同樣的地方出來的。」

聽到這些,孫權大笑起來。

三、智對張昭

一次宴會上,有隻白頭鳥飛停在宮殿前。

孫權隨口問道:「這是只什麼鳥?」

諸葛恪說:「這是只白頭翁。」

在座的眾人張昭年齡最大,滿頭白髮,懷疑諸葛恪在戲弄他,就說:「從來沒有聽過有鳥叫這個名字,如果有『白頭翁』,那諸葛恪能再找出一隻『白頭婆』嗎?」

諸葛恪說:「不是所有鳥的名字都能成雙成對,有種鳥叫『鸚母(即鸚鵡)』,將軍能再找出一隻『鸚父』嗎?」

張昭不能回答。

啟發與借鑑

面對自己的父親當眾被嘲笑,諸葛恪沉著應對,只加了兩個字就成功化解了窘迫,轉危為安,由此可見諸葛恪的才思敏捷,機智過人。

我們平時會遇到許多突發的狀況,或窘迫,或難堪,有時甚至劍拔弩張。此時是針鋒相對,逞一時之快,還是從容不迫,四兩撥千斤,非常考驗一個人的修養、智慧和應變能力。有時候避其鋒芒,換一種方式,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天天文言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d485fc4069b94d7385bffd9b350ee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