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可定製?「網絡水軍」的危害不可低估

2024-06-25     京津冀消息通

對整個社會而言,當熱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費了寶貴的社會注意力資源,而且可能動搖社會的誠信基石、擾亂社會秩序。

時下,實時更新的微博熱搜詞條是很多人獲取信息、新聞的重要窗口,然而這些「熱搜」或許並不是真正的熱點,而是「網絡水軍」精心策劃的——據6月20日央視新聞報道,前不久,河南新鄉警方摧毀了一個擁有大量「網紅」「大V」帳號的特大「網絡水軍」犯罪團伙,這個犯罪團伙使用專門的控制軟體,實施批量轉發、點贊、評論,一個人就可以操作數百個帳號,將客戶指定的內容炒上熱搜。

「你吃的瓜可能是精心定製的」——警方揭露的熱搜榜背後的龐大產業鏈令人震驚,其運作程序是有團伙先為品牌方提供熱搜規劃案,並設置相關話題,然後利用手中掌握的「大V」帳號,發布與項目結合的話題,進行無痕廣告植入。最後,還會通過發布不帶商業內容的話題,引爆話題熱度,實現話題沖榜。

花錢買榜,公眾並不陌生。熱搜成生意,不少人也有所耳聞。但此番事件的不同之處在於,將話題推上熱搜的大量轉贊評,並非來自一個個「殭屍粉」,其中有不少是有著龐大粉絲數量和一定影響力、真實使用的網絡「大V」帳號,話題的發布與項目內容的結合自然、無痕,甚至還有不帶商業內容的話題混雜其間,這無疑讓製造、操控熱搜的行為更加隱蔽,讓相關詞條更具迷惑性,也增加了相關部門發現、查處這類行為的難度。

從多年前的「紫光閣地溝油」上熱搜事件,到曾登上熱搜第一的「00後寧願擺攤也不想上班」話題,這些事後都被證明是被「網絡水軍」炒出來的。這類被操控上榜的話題,很多事實是虛假、離奇的,觀點是極具煽動性的。客戶之所以花錢買榜,有的是想通過刷點擊量、關注度來尋求利益變現,有的是試圖用「群眾」的力量為自家機構和業務打廣告,還有的則是企圖通過製造負面影響來打壓競爭對手,或者粉絲為偶像明星應援打榜。熱搜榜背後一雙雙看不見的手,讓這個萬眾矚目的榜單變成了只要交夠了錢,就能上台「表演」的舞台。

熱搜榜背後龐大的產業鏈,讓不少網友感嘆「開了眼」,其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恐怕不止是「看了半天熱鬧,最後發現被忽悠了」這麼簡單。

「水軍」炒出來的熱搜會對圍觀網友造成誤導和欺騙,加劇群體間對立,影響公眾情緒與心態,甚至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干擾人們對現實世界的客觀認知、判斷;被操縱的榜單可能使相關話題的輿論風向發生轉變,榜單涉及的個人與機構可能面臨相關權益受損、競爭環境惡化等問題;被炮製、炒作出來的榜單嚴重妨害網絡空間的公共秩序,當網際網路成為「網絡水軍」興風作浪、唯利是圖的陣地,網際網路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恐怕無從談起。對整個社會而言,當熱搜成了生意,不但浪費了寶貴的社會注意力資源,而且可能動搖社會的誠信基石、擾亂社會秩序。

刷閱讀量、刷話題榜、微博加粉、電影刷分、視頻網站刷觀看量、直播平台加粉、刷APP排行榜……「網絡水軍」興風作浪、無孔不入的囂張與任性值得警惕。熱搜產業鏈的曝光,更提示我們「網絡水軍」的水有越來越深、越來越混之勢。

近年來,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與完善,為打擊「網絡水軍」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相關部門依託「清朗」「凈網」等專項行動,讓打擊治理「網絡水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儘管如此,仍需看到,當前「網絡水軍」興風作浪更具隱蔽性、複雜性,因而,打擊治理工作不僅是對監測偵查、技術突破能力的考驗,某種角度說更是一場協同戰、持久戰。

相關部門要深入研究典型案例,提升精準辨別及查處「水軍」的本領;平台要壓實責任,不被唯流量、唯粉絲論等錯誤傾向蒙蔽,及時發現可疑帳號,對疑似操縱熱搜的內容予以屏蔽和清理;網友也是不可或缺的監督力量。期待各方能進一步認清「網絡水軍」的危害,切實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合力而為,讓「網絡水軍」無處遁形,還網絡世界一片清朗天空。(工人日報評論員:韓韞超)

來源:工人日報

審核:酈陳雪

編髮:馬 凱

素材整理:陳卓呂昕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d3b6e73b530e13ad8a17b3807e5b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