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被獻祭,蚩尤成贏家,這部風靡漢朝的戲劇為何結局顛倒?

2020-12-07     鯨看

原標題:黃帝被獻祭,蚩尤成贏家,這部風靡漢朝的戲劇為何結局顛倒?

文 | 沐七琪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的各種壓力。

很多人會選擇看話劇、聽戲、追劇來釋放壓力,尤其喜歡「內涵」劇,從中得到諷刺某一現象的快感和共鳴。

古人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們喜歡的「內涵」戲劇,更側重意蘊,比如這部風靡漢朝的角牴戲:《東海黃公》。

《東海黃公》是中華戲劇的起源

起初,是由關中一帶的老百姓改編成節目來表演,後來漢朝皇帝把它采入宮廷,作為角牴戲的一個節目。

故事很簡單,講述了:

東海的黃公年輕時,羨慕傳聞的安期生「得道成仙」後,可持赤刀、念咒驅使老虎。

黃公以為安期生的神妙本領就在刀和符咒上,認為是神靈附在了刀上,於是就將刀偷來,佩帶在身上。

一天,在路上碰到老虎,便拿出刀來與虎搏鬥。

只是黃公沒想到,那刀一點兒也不靈。喝了點酒後,念起了「粵祝立興雲霧、坐成山河」,但依舊鬥不過老虎,反被吃掉。

一幕幕的激烈打鬥,常常令現場觀眾沸騰叫好,黃公的滑稽模樣令人捧腹大笑,但笑過、熱鬧過後,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東海黃公》如此簡單的故事情節,為何能火遍整個漢朝?

01

黃公念的「粵祝」是什麼?

在探索《東海黃公》火爆漢朝的原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黃公在這部戲中的人物信息。

1

黃公歲數:60歲左右

《搜神記》記載:黃公「少時為術,能制御蛇虎」,晚年為虎所殺乃「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所致。

在古代一般花甲年便是老年期,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所以我們推測黃公斗虎時的年齡約為60左右。

2

黃公職業:方士或巫師

從黃公頭戴紅色絲綢手持赤金刀的衣著細節描述,不難看出黃公是以方士或巫師的身份在與白虎爭鬥。爭鬥時,黃公口中碎碎念的粵祝,也不是一般的咒語。

「祝」在古代有兩個讀音:

[zhù]時,即為寺廟中祭祀的禮者;

[zhòu]時,通「咒」,即方士祭祀中的咒禱法術或咒語,這裡自然是後者。

古代的「粵」乃古族名,指的是五嶺以南,即今天的廣東地帶,當時稱為「蠻荒之地」。在「粵」地以吃人的習俗最為駭人聽聞,《楚辭·招魂》中也記載,南粵以吃人肉而祀的習俗

到了漢代,南粵並未被開發,神秘且驚悚,故粵人迷信鬼神的傳說,也變得合理,而粵巫也有了很高的「江湖」地位

但現實中巫術的咒語終究還是一種殘缺理性的產物。黃公口中嘰里咕嚕的粵祝,雖臆斷是對白虎的「詛咒」,但依舊無人能懂,更無法改變黃公自己的命運。

02

為什麼結局是黃公被白虎所殺?

《東海黃公》中,沒等來人定勝天的傳統結局,是因黃公與白虎的另一深層含蘊:

該戲實際上是黃帝蚩尤之戰的顛倒形式,即黃公暗喻黃帝,白虎暗喻蚩尤。

蚩尤是苗黎蠻人的首領,以虎為圖騰者,另一個身份是水神

而戲中黃公的本相則是黃帝。黃即是光,黃公當為「光公」即太陽神黃帝,也為旱神

此隱喻導致結局必須為黃公被白虎所殺

據中國古史神話記載,蚩尤與黃帝總是對立出現

相傳蚩尤本是炎帝治下的一名屬臣,然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由於後來蚩尤部族實力的強大以及其兇悍善戰的族性,終於犯上作亂。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蚩尤在涿鹿進行的一場大戰。場面非常激烈。

涿鹿之戰,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現代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漢族占全國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約1/5,這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

但遺憾的是,涿鹿之戰使得天下大旱。在祈雨巫術中,黃帝是作為旱神英雄被獻祭,旱神的死亡是祈雨儀式成功的必然。這也是黃公為虎所食的必然結局。

03

為什麼《東海黃公》能火遍漢朝?

每一部經典劇的爆火,背後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86版《西遊記》,由於故事經典、角色塑造鮮活,創下過89.4%的收視率,火遍30年;

97版的《天龍八部》,則以它波瀾壯闊的武俠世界,與英雄氣概的俠骨柔腸,讓無數80、90後為之嚮往。

《東海黃公》被漢朝全民追捧則在於,它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生活中很有意義的題材——嘲諷了黃公用符咒伏虎的荒唐行徑及迂腐理念

以羨慕之情,引發出對巫術、神力的盲目相信。——對事物的表像和本質分辨不清,看問題停留於表面現象,且無法抓不住事物本質;

竊赤刀斗虎,舍「道」取「刀」。——投機取巧以達目的,不以正確途徑來提升自己;

最終喪身虎口,把自己的性命都賠上了。

黃公與白虎「拚命」的場面;

蚩尤與黃帝的神話故事;

及黃公迂腐理念的深度思考;

以上三點都為這部戲的爆火奠定了基礎,同時它也是第一個突破古代倡優即興隨意的逗樂與諷刺,把戲曲表演的幾種因素初步融合起來的創新形式——戲劇。綜上四點,《東海黃公》能風靡漢朝也並非偶然。

04

結語

縱看古代也有著不少「黃公」,因一己偏信,而終釀苦果。

楚懷王聽信讒言放逐屈原,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終被趙高所殺;

由史觀今:

人生非戲劇,無法再重來;

莫因一時念,終身抱憾之。

當我們笑過黃公的「迂」後,再直面自己的「執」時,不妨試著遇事選擇前多思考,慎抉擇

拋開神話的必然結局,倘若黃公在竊刀斗虎前,思考下還有哪些方式可斗虎?是否需要60歲的自己親自打虎?要打哪只虎?何時打合適後……

那麼黃公的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參考資料:

龔世學 | 《論漢代角牴戲《東海黃公》的故事原型》

吳國欽 | 《漢代角牴戲 《東海黃公》 與 「粵祝」》

文章來源 || 鯨看

圖片來源 || 網絡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cy_O3YBxV5JH8q_9j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