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這幾件事別再乾了,否則苦的是自己

2023-10-30     富書

原標題:中年以後,這幾件事別再乾了,否則苦的是自己

作者:糖糖(富書作者)

《論語》中有句話說道:「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年過四十,步入中年,經歷了現實的錘打,被歲月磨平了稜角,被時光褪去了青澀。

不再像年輕時那般莽撞,行為舉止中多了幾番穩重和通透。

人生後半場,進入了新的台階,壓力也隨著不斷地增加,想要走得更穩更遠,就一定要慎做

這3件事,否則苦的是自己。

切忌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藏於心

《時生》書中寫道:

「夢總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般越吹越大,最後啪地破滅,什麼也沒有,除了空虛。

沒有腳踏實地建立起來的東西,就無法形成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撐。」

步入中年,父母年邁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需要教育,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雙重增加。

但是即使壓力再大,也不能因為想掙錢而好高騖遠,整日幻想,而不做實事。

網友小宇在網上分享著他表叔的故事。

在表叔年輕的時候,村裡的年輕人都會外出打工。

而表叔卻與眾不同,他覺得外出打工掙的錢根本就難以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不外出打工,而是學著朋友做點小買賣。

他滿腦子都是掙大錢的計劃,絲毫不肯腳踏實地好好工作。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村裡出去的人兩年就回來蓋起了樓房,而表叔卻還住著小平房,有時候甚至連孩子生病的醫藥費都拿不出來,最後只能向父母借用養老錢給孩子去看病。

作為一個成年人,活到這般窘境,還沒有丁點自省之意,還覺得父母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掙大錢,表叔想通過關係來鋪路,便經常請朋友去高檔會所吃飯,其實自身經濟非常拮据,家裡的開銷都是靠著表嬸微薄的工資在支撐。

家中因長期沒見到表叔的收入,表嬸對表叔也寒了心,見村裡人都干起了農家樂,表嬸便提議也干農家樂。

但是表叔卻不樂意,覺得太髒太累,終日約著各類朋友吃喝,想著能靠搭關係能夠發大財。

就這樣,表叔整日沉迷在幻想中,不肯腳踏實地好好做事。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究一事無成,而那些干農家樂的村民卻通過努力在鎮上買了房。

華羅庚曾說:「雄心壯志需要有步驟,一步一步地,踏踏實實地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不要一步落空。」

人生路上,窮並不可怕,走得慢也無妨,但是切忌好高騖遠,不要在幻想中迷失了自己。

中年以後,時光寶貴,唯有將腳踏實地的態度藏於心,制定好目標,為了目標不斷地努力,

遭遇困境不退縮,豐盈自己的心態,富養自己的學識,方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戒掉好為人師,虛懷若谷踐於行

作家喇嘛哥說:

「人到中年,不知不覺就會變得好為人師,即便是竭盡全力學著內斂,但在與人交談中,也會不自覺地把話題引入到別人難以參與的往事中,去炫耀自己的經歷。」

中年以後,積累了一定的閱歷,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總是喜歡以自己的經驗去指點別人。

卻渾然不知自己的經驗也許並不適合別人,與人相處尊重不同才是智慧的交友方式。

曾國藩也有一段「好為人師」的經歷。

初到京城為官時,因不放心家中的弟弟,他便時常寫信教誨他們。

弟弟們很渴望踏上仕途,曾國藩聽完他們的想法,便回信給他們說道:

「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天決定的,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精進向上的人會沒有飯碗的,你們只需要管好現在的自己,未來的事無須考慮太多。」

六弟在一次考試中遇到挫折,便牢騷滿腹,曾國藩知曉後不但沒有安慰他,反而又以自身的經歷教誨六弟道:

「考試失利僅是一件小事,如此你就承受不住,未來還能做什麼大事?有志者事竟成。」

曾國藩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教誨弟弟們,從未考慮過弟弟們內心真實的需求,惹得弟弟們很不開心。

夫人也勸誡曾國藩,不要總是自以為是,教育弟弟們好要注意方式,這樣他們才會從內心真正地聽從於你。

但是曾國藩並未聽從建議,仍舊如此,終於在那年正月十五,弟弟們聯手回信給曾國藩,說道:「哥哥太好為人師了,卻又不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給我們。」

收到弟弟們的回信,曾國藩開始反省自己,陷入了深深地自責。

自此以後,便立志要改掉「好為人師」的毛病,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

聽過這樣一句話,極度認同:

「不要太去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真的是對別人好,但那是別人的人生。」

人生旅途路上,每個人的路徑不同,需求不同,哪怕你真的為別人好,別人也不喜歡被說教。

中年以後,我們要明白真正地為他人著想不是好為人師,因為你有限的經驗並不能支撐起別人的一生。

倘若有能力,不如提供些許幫助給別人,克制「好為人師」的慾望,懂得謙遜。

無論什麼年齡都保持一顆進步的心,如此才能更受他人尊敬。

不要心慈手軟,救困扶危帶稜角

愛默生曾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於零。」

人至中年,吃過一些虧,受過一些罪,我們逐漸明白,如果善良失去了原則,就顯得愚昧無知。

因為這個世界並非所有人都懂得感恩,心存善良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帶點鋒芒。

網友@海蒂分享過一次因心軟受過的傷害。

海蒂原本是一家企業的中層領導,拿著高薪,前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她是公司供應鏈的的負責人,直接與銷售對接,但是工作一旦出現差錯,會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

有一次,海蒂部門的員工錯把一件東西的成本少計算了幾十塊,導致售價降低,公司損失了幾萬塊錢。

事後,部門總監追查此事,這位員工便找到海蒂,向她訴說著家庭的困難:

「家中公婆常年需要吃藥,孩子需要上學,丈夫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只能拿個底薪。」

海蒂一聽員工的情況,心生憐憫覺得員工挺不容易,便向總監闡明了失誤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把責任全部扛了下來,同時做好了扣除獎金和績效的準備。

就這樣,這位員工在海蒂善良的庇護下未受到責怪。

之後,這個員工還以家中經濟困難,工作任務繁重為由向海蒂申請加工資,海蒂再一次心軟,幫員工在總監面前推薦了一番。

海蒂本以為上次的失誤扣點錢就算過去了,誰知道幾個月後老闆得知了此事,一定要嚴查。

海蒂意識到這個事情後果要嚴重了,便找到這位員工希望她能夠主動闡述清楚此事,海蒂還表示自己作為中層領導也不會袖手旁觀。

誰知,員工非但沒有對自己的工作失誤心生愧疚,反而倒打一耙,一口咬定自己沒問題,認定是海蒂工作造成的失誤。

有句話說得特別有道理:「善良永遠是雙向奔赴的。」

就如馬里奧·普佐在電影《教父》中寫道:

「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人到中年,我們應該懂得善良需要有底線,善良需要有鋒芒。

如若一味地「心慈手軟」,最終只能助長他人的貪婪,讓自己受傷。

對於別人的請求,該拒絕的就該果斷拒絕,能幫助的可以在能力範圍內給予幫助,這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全。

稻和勝夫說:「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誠然,人生的確是一場修煉的過程,步入中年,我們不再年輕,不再肆意妄為。

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是要擁有清醒的頭腦和平穩的心態,少做這幾件事:

切忌好高騖遠,學著腳踏實地做事;

戒掉好為人師,懂得謙遜禮貌做人;

不要心慈手軟,幫助他人略帶稜角;

人生如此短暫,學會做個聰明的人,做該做的事,慎做不該做的事,願我們都能越活越明白,共同奔赴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糖糖,富書作者,熱愛閱讀,筆尖治癒心靈,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a01a7913329949e9a0bab85d3b18b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