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疫情開始穩定,生活慢慢開始恢復正常。但國外疫情卻大規模爆發,義大利確診人數爆炸式增長;美國後來居上感染人數勇奪第一;英國最「扯」,政府放棄治療竟然宣布「集體免疫」,查爾斯王子和首相詹森剛被確診為陽性,就傳出「王室侍從檢測呈陽性,此人與93歲女王有密切接觸」的消息。不僅英國高層健康情況堪憂,普通百姓更是一臉茫然。
從一開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在社交媒體提供的數據就只有簡單的確診人數,人們根本不知道昨天和前天發生了什麼。這導致普通百姓把新冠肺炎當成流感一樣,平時上班乘地鐵看不到一人帶口罩,大家該開派對的派對,該去酒吧的去酒吧。英國知名的調查公司YouGov在2月底針對疫情正在擴散的國家做了一份調查,這份調查顯示,英國44%的人不怎麼害怕,60%的人完全不害怕。這一切都為疫情爆發埋下了伏筆!
英國專家預言,將有80%人感染,709萬人入院,英國將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前幾日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被刷上熱搜,側面反映英國國內疫情的嚴重程度。就在英國政要焦頭爛額的應付新冠肺炎時,一名中國留學生卻憑一己之力承擔了英國疫情統計、預測工作,短短一個月關注他的人從普通民眾,到抗疫醫生護士,再到英國議員,跨度之大令人咋舌,這位留學生就是利茲大學學生吳芃。
吳芃的走紅還得從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說起,該部門負責對外公布疫情進展,但顯然擅長「英式幽默」的英國人壓根沒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他們只是例行公事的公布每日確診人數。但對數字及其敏銳的吳芃意識到,這樣一個簡單的數據根本無法展示疫情的全貌,甚至就連「之前有多少人確診,每天都有什麼變化」這樣簡單的問題都沒法回答。
於是從3月5日起吳芃開始繪製疫情圖表,當時英國確診病例才剛剛過百,人們還在正常聚會、逛街。此後每天一張表,成了吳芃雷打不動的堅持,也因為這張表他開始在英國走紅,越來越有影響力。
此事傳回國內,很多人都說吳芃的視覺能力發育超強,能把那麼複雜的數據轉化為一張簡單的圖表,讓普通人快速了解當下情況。真的是吳芃視覺能力強才讓他走紅嘛?
我不這樣認為,這張簡單的表不僅能看到當前的數字,還能預測疫情走勢,這絕不是簡單的視覺能力就能完成的,這背後更多的是大數據分析總結能力,以及超強的數學邏輯思維。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過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的概念,而吳芃恰好就是數學邏輯智能較高的那類孩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這套理論顛覆了「『智商』和『情商』決定孩子一生」的論調,提出孩子智能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主要需要言語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能力來考量,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的優勢組合。
從上可以看出,數學邏輯智能強的孩子,計算、歸納、數據分析能力會比一般孩子更強。而這一切體現在吳芃身上,就是超強的數據分析以及圖表能力。
未來社會智能化,大數據、IT(信息技術)、DT(數據科技)、人工智慧、計算機等技術將逐步成熟,我們的孩子必將面臨一個更加「數字化」的時代,數學邏輯智能無疑將在八大智能中愈發重要。
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與大數據打了一輩子交道。高考數學成績差的一塌糊塗的他,越來越發現數學的重要性。他說:「數學應該成為年輕人的基礎,就像運動、音樂和繪畫一樣。如果數學基礎堅實,人類會堅實。」不光停留在口頭,他還身體力行,退休後立馬召集了11位全球頂尖的數學家給他上課,並舉辦了針對年輕人的全球數學競賽。
未來,數學不僅會成為孩子就業、生活必不可少的學科;而且,數學思維也會以其豐富的內容成為未來流行的思維模式。 要知道,數學思維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計算,更是涵蓋了有序思考、正向、逆向思考、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等的思維模式。它不僅能幫孩子清晰、有條不紊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讓孩子快速抓到事物的本質,確定努力方向,規避無效用功。
數學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一門學科,一、二年級會發現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但到了三、四年級便會拉開距離,有一部分學生成績會突然掉下去;再往後,到初中、高中,會一直有學生掉隊。有點像跑馬拉松,槍響時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慢慢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會越來越明顯,快到終點時,後面的人會開始衝刺,第一梯隊便會有人繼續往下掉,很多學者將此現象形象地稱為「依次掉隊」。
家長要如何讓孩子保持隊形,不掉隊呢?這就需要我們從學齡前開始,開發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
首先,浸潤式培養孩子「數感」。
所謂「數感」就是孩子對數字的一種敏感度,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理解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很多孩子的數學啟蒙都是從背數開始的。優米的小夥伴小石頭,才2歲已經能從0背到100,而優米卻連10以內的數字都會背的顛三倒四,姥姥每次溜娃回來就特別焦慮,深怕優米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家長完全不用擔心,數學思維的啟蒙不像語言智能那樣只需模仿、記憶、交流就可以了,事實上數學思維啟蒙是有「門檻」的,這個所謂的「門檻」便是數感。在孩子還未建立數感之前,大部分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達到能接受數學知識的水平,填鴨式讓孩子「背數」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誤解,以為數學就是算術。
「數感」的培養應該是「浸潤式」的,比如,在和孩子上樓梯時,與孩子一起數樓梯;收拾玩具的時候,和孩子一起邊收拾邊計數;出門在外和孩子一起記車牌號,門牌號;去超市讓孩子算購物的價格,等等,就是通過一系列潤物細無聲的行為,讓孩子逐步對「數字」越來越敏感。
其次,通過「抽象思維」培養數學智能
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它將那些有規律的事情抽象成一個一個的公式。孩子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所以數學邏輯好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都會很強。
孩子剛開始學數,經常手裡比劃的是3但嘴裡念得卻是5,很難做到手口一致地數物體。這是因為5歲之前的孩子,很難將自己看到的直觀「形象思維」轉換為「抽象思維」。他們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數,但卻不具備計數能力。
此時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先將數字與具體的「形象」產生連接。比如在家裡吃水果時,進行「點數」。家長可以嘴裡說著2個蘋果,手上數1個、2個蘋果;或者形象直觀的實物和對應的數字,編成兒歌,加深孩子的記憶,比如:「一二三、爬竹竿;四五六、踢足球;七八九,手搭手,搭個花轎抬妞妞」;又或者,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還可以購買一些積木或珠子,教孩子從實物運算逐步過渡為抽象運算。
最後,通過遊戲培養數學智能
無論何時,遊戲一定是孩子接受度最高的一種授課方式。我們當然可以利用遊戲來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比如:平時可以多和孩子玩玩測量遊戲,給孩子一個軟尺,讓孩子量量自己的玩具有多大,家裡的椅子有多大等等;當然,不一定非要有尺子,哪怕是一杯水,也可以讓孩子拿一把勺子,一勺一勺把水裝入大杯中,看看這個杯子可以裝幾勺水。
再比如,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圖遊戲,拼圖是提升孩子空間想像能力的有力工具,這對孩子完型數學能力非常重要。拼圖能讓孩子對形狀差異的觀察和辨別能力更加敏銳,有助於孩子今後學習幾何。
總之,數學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它的重要性開始日益凸顯,無論是因為一張表刷爆英國的吳芃,還是退休後仍在堅持學習數學的馬雲,都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重視數學!調查顯示,「數學邏輯智能」高的孩子,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所以,為了讓孩子跟上大數據,不妨從現在開始就來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