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端電視崛起了?和海外品牌相比,還有這些問題要解決

2023-07-14     傑夫視點

原標題:國內高端電視崛起了?和海外品牌相比,還有這些問題要解決

國內電視市場發展到現在,國產品牌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如果當年國產電視還是以價格取勝,主要以小米這樣的品牌,靠低端低價的產品來走量,那麼到了現在包括TCL和海信兩大巨頭,在中高端電視上也頗有建樹。特別是在價格並不算太便宜的Mini LED電視品類上,幾乎全線蓋過了海外品牌。

從最近的數據來看,小米、海信和TCL在國內穩居出貨前三強,海信和TCL的出貨量同比還在不停增加,而像海外品牌幾乎全線下滑10%以上。而在第二季度,國內Mini LED電視幾乎被TCL吃下大部分市場,而海信在中高端電視上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另外從我們實際經歷的情況來看,今年在電視市場上,最受到用戶關注的產品,並不是以往我們認為的低價低端產品,TCL和海信推出的中高端電視不但有著很高的熱度,而且也能有相當不俗的銷量。

我們過去就說過,小米這樣以低價為主要策略的品牌,實際上在電視這個領域上是無法做到可持續發展,而且極易造成自己市場飽和以及品牌口碑下滑;只有像TCL和海信這樣同時在中高端發力,在獲得更多收入的情況下帶動口碑和市場上揚。像TCL的X11G、Q10H以及海信的U7K、E8K等產品都賣得不錯,而且看來這個勢頭和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作為算是比較資深的影音玩家,我們這兩年測試了不少電視,其中很多都是來自國產品牌,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們的確為國產電視的進步感到高興,但要說國產電視就此崛起,並且能威脅海外品牌在高端電視領域的地位,那也有點言過其實。在我們看來,至少還有一些問題,是需要國內廠商在高端領域上去解決的。

LCD面板和背光的強化

這兩年說實話,國內廠商在選擇LCD面板的時候,在國內上市的電視幾乎就只有三種選擇了,要麼是採用華星光電的VA面板,要麼就是選擇京東方的ADS面板,還有一些會少量採購HKC的VA面板。國內面板這幾年技術提升不小,京東方的ADS Pro已經在傳統IPS類型的面板上,進一步增強了對比度;華星光電的VA面板則是大量吸收了三星的技術,加上研發實力的提升,也能達到很高的水準,包括三星索尼等都會大量採購。

不過在我們看來,電視廠商在這部分哪怕技術部分很難有飛躍式的進步,但是搭配Mini LED背光後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海信儘管在很多中高端電視上無法和TCL去拼規格和價格,但是本身海信擁有不錯的畫質優化技術,只是特別喜歡選擇京東方的ADS面板。京東方ADS面板最大的問題還是對比度和VA不在一個檔次上,即使加上Mini LED背光,也很難在黑位、暗部細節等方面上去和VA面板比拼。

在全球幾乎中高端電視以VA面板為主的時候,我們認為海信可以加大VA面板的比例,即使不願意從華星光電採購面板,也可以更多考慮HKC、友達等廠商的VA面板。如果說中低端產品用什麼面板影響不大,那麼中高端在追求畫質細節的時候,VA面板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在現在的實際畫質和宣傳風向大量傾向於VA之際,海信或許也應該考慮自己的選擇。

TCL的Mini LED電視其實還是老問題,去年Q10G就出現過電視螢幕出現豎紋的情況,這和背光關係很大,雖然TCL也使用了不少方案去改善,但是現在依然沒有完美解決。事實上我們今年測試X11G以及Q10H等產品,雖然在畫質部分的確相當出色,但是在一些環境下,螢幕依然有可見的豎紋狀出現,特別在一些快速移動和明亮環境下,會顯得相對明顯。相對而言,三星、索尼、飛利浦的Mini LED電視,出現這種情況就很少。

由於這個問題已經持續了兩年,TCL雖在努力改進也收到一些成效,但是這對於高端玩家來說依然是一個很難接受的問題,如果面板本身不存在什麼問題,那麼TCL可能需要在背光模組下多下一些功夫了。事實上,如果單從面板技術上而言,華星光電的VA面板可稱世界一流,但電視並非單純只是面板,特別在Mini LED興起之後,TCL又著重發力在這一領域,那麼可能更需要注重面板和背光模組之間的適配。

增加OLED電視產品

之所以我們認為國產電視暫時還不能說在高端領域完全挑戰海外品牌,那是因為海外品牌在產品線上更齊全,而且重點全部轉向了OLED電視,而無論是海信還是TCL,或者是國內其他品牌,基本都還是以LCD電視為主,也就小米還推出過幾款OLED電視,但是也沒有規劃,銷量實際也不怎麼樣。過去創維倒是主打過OLED電視,可惜研發和產品都跟不上海外品牌的節奏,實際上國內以及海外OLED電視的市場,主要還是以國外品牌為主。

目前TCL全部產品線都是LCD,包括海外產品線也是如此;海信國內之前推出過LG最低端面板的OLED,但是毫無競爭力,然後就偃旗息鼓了,而海外倒是有高端OLED產品線,但是出貨量也不多,重心還是放在Mini LED和普通LCD電視上。所以目前全球OLED電視上,中國廠商實際是沒什麼話語權的。

但是從目前電視市場的發展來看,OLED電視的市場是在逐漸增大,當LG和三星這韓國雙雄的重心都開始轉向OLED電視之後,OLED電視市場的增速是不可逆轉的,而且大多數會集中在高端市場,而且隨著Mini LED背光模組價格的下滑,未來幾年內OLED電視肯定是價格和檔次都凌駕於Mini LED電視之上的產品,如果國內廠商繼續缺席這一領域,那麼很有可能被海外廠商越拉越遠。

海信由於收購了東芝,兩個品牌現在的供應鏈共享完全沒問題,而且海信海外推出過採用LG OLED EX面板的OLED電視,所以其實將產品線引入到國內沒有什麼難度,在Mini LED這類高端電視上海信肉眼看見要弱於TCL,引入OLED作為高端重心,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而且現在東芝日版雖然要推出OLED電視,但是國內東芝已經很久沒有引入OLED新品了,所以海信自己來主導OLED電視,或者比東芝要更簡單輕鬆一些,畢竟東芝還要頂著日系高端品牌的壓力,價格部分應該不像海信那樣可以有不小的浮動。

至於TCL,我們幾乎可以肯定TCL自己是有OLED電視產品的計劃的。年初TCL就有過要推出三星QD-OLED面板OLED電視的傳聞,但是TCL自己又否定了;而之前TCL又在海外繼續展出和JOLED合作的印刷OLED大尺寸面板。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TCL已經在海外表示會在今年年底推出各類型OLED的產品,包括大尺寸OLED電視來試探市場,出貨量不會太多,但也算得上正式量產了。

所以至少在今年,高端用戶倒可以期待一下TCL在年底可能推出的印刷式OLED高端電視。如果TCL能在這個領域打開缺口,那麼就真的可能在出貨量、銷量、收入、利潤等各方面向海外幾個廠商正式發起挑戰了。

增加更多高端電視功能和玩法

事實上國內電視和海外品牌,甚至是和國內品牌的海外版相比,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硬體規格,而是在功能和一些玩法上。國內電視的設計都顯得過於保守,而在海外的電視,拋開不能用的谷歌TV系統之外,哪怕是用Linux的系統,都儘量將很多對影音玩家有意義的功能增添進去,這部分恰恰是國內電視所欠缺的。

比較明顯就是完整的CEC功能,這個功能在海外電視上全部都很完整,而且多年來都是如此,哪怕是十多年前的松下等離子,CEC功能都毫無問題。但是國內電視無論啥品牌對於完整的CEC功能始終不能支持到位,特別是TCL和海信兩大巨頭,至今都無法完整支持CEC功能,倒是小米開始支持完整的CEC功能,可以讓遙控器控制其他HDMI設備了。CEC功能對於很多用戶來說都是比較有意義的功能,希望海信和TCL等廠商能儘快安排完整支持。

另外,對於很多玩家比較喜歡的功能,國產電視很多都比較欠缺,這對於國內中高端電視來說其實並不科學,畢竟中高端電視很多都要靠影音玩家來支持。比如說TCL至今國內機型不支持遊戲功能,而現在不說三星、LG等廠商,國內海信和小米都開始設計專門的遊戲模式,TCL海外機型也支持遊戲模式,甚至已經升級到了2.0,但國內TCL還是沒有動靜,這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還有一個幾乎海外電視都支持的功能,就是畫面信息顯示。通過這個功能,用戶無論是觀看外接HDMI設備的內容(比如藍光機),還是觀看電視自帶的流媒體(比如奈飛),都能看到諸如解析度、碼率、顏色格式、幀速等信息,但國產電視這部分基本是欠缺的,或者說是不完善的。另外像畫質音質功能設置等,國產電視也遠不如海外電視這麼豐富,可玩性會少一些,所以儘管這只是一些細節,但作為中高端電視的很多用戶,本來就是細節控,而口碑、推薦度也往往會在這些細節中體現出來。

這部分我們仔細分析過,更多是廠商對於國內用戶需求做出的一個判斷。但我們認為,在中高端電視部分,國內外的用戶其實需求差異不可能會很大,既然很多功能國產品牌能在海外實現,那沒理由不在國內型號上實現。目前國內型號的電視通常比海外版的硬體規格還要更強,但在功能可玩性上,海外版機型依然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這也是國內幾大品牌需要在國內機型上改進的地方。

寫在最後

其實這次聊的東西算不上吐槽,更多算是對目前國內中高端電視的不足之處做一些小小的歸納總結。也正是因為這些不足的地方,所以即使我們認為國產中高端機型已經比過去好了很多,但還是有很多用戶寧可選擇海外品牌的高端電視。就像我們說的,願意花很多錢購買高端電視的用戶,很多都是細節控,有更多的功能更多的玩法以及更好的畫質,這些用戶才願意掏錢買單!

從我們的角度而言,國產電視品牌要想真正挑戰傳統的幾個海外品牌,的確可以多學習一下這些海外品牌在設計、功能、品類方面的經驗,當把我們說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我們相信至少海信和TCL這兩大品牌在高端市場上,是真正可以和海外品牌掰手腕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62ea869a7a3bf84df345ad58494d5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