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落實藝術教育的五大路徑——芬蘭的藝術教育為什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2022-08-0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芬蘭落實藝術教育的五大路徑——芬蘭的藝術教育為什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芬蘭落實藝術教育的五大路徑

——芬蘭的藝術教育

為什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來源|中國教育創新

「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蔣勛

朱永新:幸福完整的美育——藝術教育成人之美

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是全球教育人不斷追求的共同目標。芬蘭擁有著國際一流的藝術與設計產業,這與其成熟的藝術教育密不可分。芬蘭秉承「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教育理念,早在2002年就制訂了《基礎藝術教育國家教學大綱課程基礎》,通過近20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芬蘭藝術教育已覆蓋建築、視覺藝術、手工藝、傳媒藝術、音樂、文學藝術、馬戲藝術、舞蹈、戲劇九大藝術領域,並針對不同層次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學習評價制定了具體規則。

此外,芬蘭的藝術教育在設計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需要與能力水平、本土藝術與文化傳統、國內外藝術發展趨勢以及教育機構的獨特性質與運營環境等信息,同時特別注重徵詢教師、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體的意見。這樣的藝術教育體系不僅為培養高水平專門藝術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為提高年輕一代的創新及審美能力提供充足養分。

那麼,芬蘭的藝術教育是如何實施的?這樣的藝術教育為什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落實藝術教育的五大路徑

1.開展長周期的主題式教學

隨著近年來「現象教學」的興起,主題式藝術教育模式備受推崇。藝術教育中主題的設置具有較高的自由度,可以由校方、教師、學生共同商議決定。芬蘭藝術教育更加倡導學生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里專注於某一主題的學習,並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作品。周期可能是兩三個月,也可以是一個學年,這樣的周期設置讓學生能夠圍繞同一主題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藝術理解與學習,並在此基礎上實施藝術創作。

2.突破學科界限,注重跨學科學習

芬蘭藝術教育主張突破學科界限,加強跨學科的學習與互動,這有利於學生從多元視角理解藝術、科技、文化以及三者間的關係等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課堂中,學生不僅要在觀察、體驗、創造中學會使用各種材料、技術和工具,而且要學會反思藝術背後的文化和社會意義。教師十分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觀察社會和文化的多樣性,並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從生態、審美、倫理等視角來思考手工藝品的生產、消費等過程,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新教育實驗的藝術教育——生活因藝術而幸福,人生因藝術而完整

汪正貴:用藝術教育培養完整的人

3.運用互動的學習方式

芬蘭互動既指向學生之間,也指向師生之間。新的《國家大綱》鼓勵在互動關係中開展藝術教育,學生不僅要在小組或團隊學習中鍛鍊自我表達能力,而且要注意傾聽他人的討論與反饋,並從中不斷加強自我反思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興趣等對學生進行分組,並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十分注重學生藝術興趣的培養,學生亦享有自主選擇藝術領域的自由。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互動性不僅體現在日常教學中,同時也體現在學習評價中。當前芬蘭的藝術教育評價主要由學生自我評價和夥伴評價組成,其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在自己設定的目標基礎上了解和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相應的評價體系將持續性的反饋、鼓勵和引導貫穿在整個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體現為學生、小組和教師之間的緊密互動關係。

4.與自然、生活有機結合

芬蘭的藝術教育十分強調應用性與可持續性,注重與自然和生活的充分結合。學校和教師不僅鼓勵學生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從生活和自然中獲取藝術靈感,而且鼓勵學生將所創作的藝術作品融入周圍的環境中。為此,芬蘭的學校不僅廣泛倡導戶外學習,而且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例如,在芬蘭一些學校的建築藝術課程中,學校會邀請建築專家或從事建築設計的學生家長走進課堂,分享其真實的工作內容與體驗,幫助學生們了解建築藝術與實際生活的關係。課程結束後,家長常常會和學生共同搭建建築空間或模型。此外,教師還會引導學生從中探尋自己未來可能感興趣的職業選擇。

5.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

芬蘭的藝術教育鼓勵學生在深入了解某一藝術領域相關知識技能後,自主創作藝術作品,這一作品可以以任何材質、任何形式呈現。芬蘭國家教育局認為,學生結合自己理解後,創造出來的作品,才是富有動力和生命力的藝術品。而這樣的創作過程,也是學生深化藝術理解、提高藝術涵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會為學生提供自由寬鬆的空間,並隨時隨處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同時,學校會通過多種渠道和平台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許多學校校園或教室的裝飾、布置都由學生自主設計並動手完成,各種各樣的學生藝術作品遍布其中。甚至一些學校還會聯合社區、企業等組織為學生創辦音樂會、戲劇表演、舞蹈表演等,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創作。

周海宏:藝術教育到底有什麼用?——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藝術教育為什麼很重要?新藝術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藝術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

芬蘭更加注重藝術教育的普及性和多樣性,提倡通過藝術教育帶動學生綜合發展,根據不同層級、不同目標系統設計課程,並提倡藝術教育資源和內容的開放性。

1.主張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藝術教育

在芬蘭,每個學生都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都有權平等地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這一理念同樣適用於芬蘭的藝術教育。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都應為此提供支持,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享有獲得高質量藝術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2.主張以興趣為前提開展多領域、個性化的藝術教育

芬蘭的藝術教育涉及眾多藝術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選擇。其教育目的並不一定是培養專職藝術家,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領域、從不同視角發現美、表達美、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因此,無論學生未來是否會從事藝術工作,也無論其藝術技能水平如何,學校都會鼓勵每一位學生在感興趣的藝術領域學習,學校會依據其能力基礎和學習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個性化的支持與幫助。相應的藝術教育評價也以指導和鼓勵學生學習為宗旨,特彆強調藝術教育評價方式的多元性。

3.主張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學生整體人格和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在芬蘭,藝術教育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對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偉大工程。芬蘭國家教育局強調,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動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相關教育機構應注重鼓勵學生感悟生活中的藝術,鼓勵學生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藝術,鼓勵學生通過藝術手段實現自我表達,並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芬蘭藝術教育遠遠超越了學習和掌握一門技藝或技能的狹隘範疇,而是具有以藝術為媒介或載體,促進學生個體自我意識、思維邏輯、觀察判斷、情感表達、創新創意等素養的形成。

4.主張藝術教育應具有系統性規劃

芬蘭教育部門認為,藝術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且具有內在規律性,需要在分層分類的目標要求下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並遵循多元融通、循序漸進等原則持續、連貫地推進。為此,芬蘭早在20 世紀 90 年代初便將藝術教育納入國家課程體系,現已形成涵蓋不同領域、不同層次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等具體內容。

5.主張整合社會性資源,注重藝術教育內容的開放性

芬蘭的藝術教育一方面主張藝術教育空間具有開放性,即藝術教育並不一定局限在固定場所,而是可以深植於教室、校園、社區、博物館、美術館等各個場所環境。另一方面,主張藝術教育內容具有開放性。儘管芬蘭藝術教育具有國家統一的教學大綱,但在學校和課堂層面,具體教(學)什麼、怎麼教(學)等問題則由學校和教師決定,其中關於藝術活動的主題等內容更是日益注重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議確定。芬蘭教育主管部門相信,開放的教學制度與環境不僅有利於學校和教師依據學生情況更好地實施個性化教育,而且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藝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地實現藝術教育目標。

芬蘭之所以能夠成為教育強國和設計強國,與其良好的藝術教育理念和實踐密不可分。在芬蘭,藝術教育呈現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發生在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中,正在積極影響著每位學生的一生。

文章部分內容整理自《國際美育視野|芬蘭:讓「美育」發生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芬蘭:設計強國背後的卓越美育》

朱永新:幸福完整的美育——藝術教育成人之美

芬蘭:設計強國背後的卓越美育

芬蘭,他們如何一步步成為世界教育理想國的?我們能把學到的經驗「用」在哪兒?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並非空想——為什麼芬蘭被提名為世上最幸福的國家?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5cad54aae8bb2d95f4bcb22bd1c4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