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欄 語
守護生命綠洲,用心呵護健康。《重症之窗》專欄是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開辦的科普欄目,定期為您推送急危重症知識,揭開重症醫學的神秘面紗。
譚女士,年近九旬,長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巨石壓住般疼痛,伴隨著大汗淋漓和強烈的恐懼感。
家人迅速撥打了急救電話,到了醫院明確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醫生建議立即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必要時植入支架。但譚女士及家人對立即接受手術持懷疑態度,並多方諮詢親朋好友,認為吃藥就好,而且年紀大了,沒必要放支架,希望通過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並「治癒」。
不幸的是,這種猶豫和拖延導致她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隨著病情的進展,譚女士心臟缺血指標持續上升,呼吸越來越促,血壓越發不穩定。雖經全力搶救,但心臟功能已受到不可逆的損害,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什麼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於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導致心肌血液供應中斷,進而引發心肌細胞壞死。
這一過程不僅伴隨劇烈的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還可能迅速發展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乃至猝死。
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改變,心梗的發病率迅速增加,其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使之成為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脅,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挑戰。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對於急性ST段抬高心梗,最重要的是再灌注治療,即打通閉塞的血管,恢復血流。
開通速度越快,用時越短,挽救的心肌越多,效果越好。反之時間耽擱越久,則心肌壞死越多,病人的情況越危險。
再灌注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介入和溶栓。
在面對急性心肌梗死的緊急情況,部分患者及家屬可能會因對疾病的恐懼、對醫療決策的不信任或是對手術風險的擔憂,而選擇多方諮詢、猶豫不決,導致寶貴的救治時間被浪費,增加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
急性心肌梗死是時間敏感性疾病,越早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挽救的心肌就越多,預後也就越好。因此,當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並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PCI治療:生命的綠色通道
原理與技術特點
PCI,即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一種通過導管技術,在冠狀動脈內對阻塞部位進行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以恢復心肌血流的微創治療方法。
其核心技術包括冠狀動脈造影以明確病變部位、球囊擴張以擴張狹窄段、以及支架植入以支撐並維持血管通暢。
技術特點
微創:通過穿刺血管進行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高效:迅速開通閉塞血管,減少心肌壞死範圍。
精準:結合影像學技術,是判斷急性心肌梗死最精準的方式,確保治療準確性。
PCI手術的必要性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儘早進行PCI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死亡率,減少併發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PCI已成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首選方法。
心臟支架的疑慮與誤解
心臟支架作為PCI治療的關鍵工具之一,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部分患者及家屬對其仍存在諸多疑慮和誤解,如擔心支架會脫落、引發血栓、需要終身服藥等。
正確認識
穩定性:現代心臟支架採用高質量的金屬合金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穩定性,釋放在血管時需要大壓力貼在血管壁,不會因運動、受到衝擊等脫落。
血栓形成:支架表面常覆蓋有藥物塗層,以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術後需服用一段時間的抗血小板藥物進行預防。
藥物治療:支架植入後,需遵循醫生的醫囑,長期、規律服用藥物,不可擅自停服藥物或漏服藥物;如服藥期間出現不適或不良反應,應諮詢醫生後進行調整。
中醫藥治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過程中,中醫藥在緩解症狀、促進康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中醫認為心梗屬「胸痹心痛」範疇,多由氣滯血瘀、痰濁痹阻所致。因此,治療上常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化痰通絡為法。
常用藥物與療法
中藥湯劑:如丹參飲、血府逐瘀湯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針灸療法: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如內關、膻中等,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康復調養: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包括飲食調養、情志調節、適度運動等。
PCI手術疑問解答
問題1: PCI手術會不會很疼?
PCI手術屬於微創手術,術中會進行局部麻醉,患者一般不會有明顯疼痛感。術後可能會有輕微的胸痛或不適,但可通過藥物控制。
問題2: 支架植入後還能做劇烈運動嗎?
支架植入後,患者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逐步恢復體力活動。初期應避免劇烈運動,但隨著病情的穩定和心臟功能的恢復,可逐漸增加運動量。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問題3: 中醫藥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有作用嗎?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需要迅速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注,這通常依賴於現代醫療技術如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等。
中醫藥可以通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等方式,幫助緩解症狀、促進康復、減少併發症。在緊急救治階段與西醫治療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結語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及時有效的救治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後的關鍵。
在面對這一突發疾病時,患者應保持冷靜,迅速就醫,並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中醫藥在促進康復、減少併發症等方面有積極作用。通過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挑戰,守護我們的心臟健康。
重症之窗 | ICU的疼痛煩躁與鎮痛鎮靜
重症之窗 | 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沒想到竟然是……
重症之窗 | 45歲阿姨呼吸道長了「霉」?醫生提醒,除了用藥,這件事情也很重要
作者介紹:
孔勇傑
醫學碩士,主治醫師。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擅長:重症患者器官維護與支持、體外輔助循環支持、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支持、血流動力學監測、冠脈介入及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等。
指導專家:
郭力恆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沈寶藩教授、國家級名中醫史載祥教授學術弟子,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任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委託,起草並發布《重症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主持國家級、省級課題5項;一作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篇,其中SCI文章12篇;獲得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項10項;出版專著5部,其中主編1部,副主編5部。2020年獲「中國民主同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
執行編輯:王軍飛
審核校對:張靚雯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