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把脈」,廣州創新能力畫像揭曉!

2019-12-25   投資廣州


近日,廣州創新戰略研究院(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19》。該報告構建了廣州創新指數指標體系和區級創新指數指標體系,對廣州市及廣州各區創新能力進行監測和評價。數據顯示,廣州創新發展水平近年來有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發布會上,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巡視員李江表示,報告從整體和細分領域對廣州的創新發展做了深度「把脈」,希望下一步繼續圍繞「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生態優化、人才支撐」全鏈條深度挖掘、精準分析廣州的長板和短板,特別是增強在科學發現方面的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0項指標為廣州創新能力「畫像」


廣州創新指數指標體系包括創新資源、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4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用於評價廣州整體創新能力,監測廣州創新能力自2010年以來的變化情況及揭示其特點。區級創新指數指標體系由10項核心指標構成,涵蓋了創新資源、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4個方面,對廣州市11個行政區科技創新水平進行評價。


廣州創新指數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廣州創新指數得分為247.25分,較上年提高29.77分。2010—2018年年均增長11.98%,反映了廣州的創新發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科技創新事業總體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創新活動投入不斷「加碼」


創新資源反映區域對創新活動的投入力度、創新人才資源的儲備狀況以及創新資源配置結構。在創新活動投入方面,廣州近年來一直在「加碼」:2018年度,全社會R&D經費支出達到60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73%;R&D經費占GDP比重達2.63%,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但數據也顯示,與廣州的經濟總量相比,廣州的研發投入強度,尤其是財政投入方面仍有上升空間。


在創新人才資源儲備方面,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從事R&D研究人員數為149.70人年/萬人,較上年增加12.85人年/萬人;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突破20萬,較上年增加1.9萬人。分析指出,隨著《廣州市留學人員來穗工作資助管理辦法》以及《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等政策的深入落實,廣州吸引並集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這對於提高廣州研發人力資源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主要反映企業創新活動的強度和效率。


在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企業專利授權數較上年增長63.15%,達6.95萬件;企業擁有註冊商標數較上年增長38.08%,達95萬個。


資本的嗅覺最靈敏。近年來,廣州增城區引入包括超視堺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中汽中心華南基地、平安(增城)科技矽谷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金融科技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該報告還發現廣州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比重為44.35%,較上年提升5.97個百分點。此外,現代服務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6.50%,較上年提升0.54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成為廣州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和領頭羊。


高新技術企業密度高、增長快


科技創新要講投入,也要看產出。第三個一級指標創新績效反映了區域開展創新活動所產生的效果和社會經濟影響,是評價科技創新發展目標實現程度的重要指標。


2018年,廣州創新績效得分281.02分,是一級指標中得分最高的指標。在創新績效的5個二級指標中,得分最高的是每萬名從業人員高新技術企業數,該指標反映高新技術企業的密度,數字越高,高新技術企業越密集。2018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達11688家,僅次於北京、深圳,位居全國第三。



此外,2018年廣州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為719.38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101.22%,技術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技術轉移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2018年廣州勞動生產率為25.99萬元/人,較2010年提高12.55萬元/人,體現了科技創新對提高廣州市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加強。


企業經營政策環境有效改善


創新環境主要反映區域創新活動所依賴的外部硬體環境和軟體環境,由全社會的創新氛圍、企業創新環境、創新人力、社會公共創新資源設施和基礎等方面的代表性指標構成。


報告顯示,2018年,廣州企業經營政策環境有效改善,經稅務部門核定的企業申報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發經費總額為412億元。同時,風投創投中心地位更為突顯。私募股權及創業投資基金成為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去年,廣州私募股權、創業投資機構管理基金凈資產2475.22億元,較上年增長52.91%。在科技金融方面,金融支持企業創新成長力度持續加大,金融機構向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達1000億元。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