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907年的基督教中華聖公會教堂

2019-09-24     朝陽阿力

中華聖公會教堂又名安立甘教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西城區佟麟閣路。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由英籍主教史嘉樂僱傭北京工匠建造,時為華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主體建築面積947平方米,附屬建築5955平方米。建築平面呈十字形,屋頂為中國式坡頂,頂部有2個八角亭作為天窗及鐘樓。200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即文物建築本身。

中華聖公會教堂位置

教堂正門

教堂文物標識牌

中華聖公會救主堂所在地原為清政府邢部官員殷柯庭的私宅,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英軍占領北京宣武門內區域,英國國教會傳教士相中了這片土地,便強行購置建築教堂。1907年聖公會華北教區主教史嘉樂請人設計施工,修建了現在的教堂建築,1907年11月28日教堂落成舉行開堂典禮。1911年,經過在北洋政府登記,英利甘教堂建築及土地正式成為中華聖公會教產。1949年後聖公會逐步退出中國大陸。1990年代港資企業北京塞翁信息諮詢服務中心收購教堂建築,經過整修成為該公司的辦公場所。2019年起改為書店。2003年中華聖公會救主堂列名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為南北走向長方形建築,與緊鄰的佟麟閣路平行。建築平面為雙拉丁十字形,南北走向的建築主軸採取巴西利卡設計,兩道東西走向的橫翼,南側的一道規模較大,亦採用巴西利卡設計,北側一條比較短小。在南北走向的教堂主軸與兩條東西走向的橫翼的交點各自建有一座中式八角亭子作為教堂的鐘樓和天窗。建築的正門位於南側山牆正中,山牆取中國傳統建築的硬山形式。正門兩側及門楣上方有漢白玉雕楹聯,右側書「此誠真主殿」,左側書「此乃上天門」,橫批為「可敬可畏」,正門上方的山牆上開有圓形玫瑰花窗一座,體現出哥德式建築的痕跡。

教堂內部結構也同樣是中西建築風格統一的典範,其承重結構均為典型的中國式建築風格,以木柱、桁架支撐屋頂荷載,地面鋪設木質地板。教堂平面十字處設立聖壇,聖壇亦為木質,四周圍以中式紅木圍欄,雕有花草裝飾,聖餐桌背後設有中式冰紋格子隔扇,聖壇擺設均為傳統中國紅木家具。教堂內設聖洗池,並且配備有完整的上下水裝置,是那個時代建築中非常少見的。

教堂內景

教堂內景

教堂內景

正門兩側側廊的山牆為單坡硬山,山牆底部鑲嵌有四通石碑,記述了教堂修建以及修繕的歷史,其中一通記錄的是北京賽翁信息諮詢中心對該建築的修繕過程。

目前,中華聖公會教堂已改造成書局(書店)。2019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模範書局 + 詩空間」開始試運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AaJZW0BJleJMoPM7x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