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我們是否正在兢兢業業地摧毀著孩子的幸福與創造力?

2023-07-2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李鎮西:我們是否正在兢兢業業地摧毀著孩子的幸福與創造力?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 音樂: 易秋 -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

我們是否正在兢兢業業地摧毀著孩子的幸福與創造力?

原創|李鎮西

來源|鎮西茶館

寫下這個題目,我就意識到,我很可能「與人民為敵」。

可能有許多老師會感到委屈甚至憤怒:「兢兢業業難道錯了嗎?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上課帶班,敬業盡職,你卻說我在摧毀著孩子的幸福與創造力。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磚家』!」

李鎮西:追求教育的真境界

李鎮西:什麼樣的師生關係,才是「好的教育」?——好的關係,至少應該具備五個特點

可能還有老師會說:「就算我們有些做法不合理,甚至壓抑了孩子的個性與天性,但整個教育制度都這樣,作為一線的小老師,我們有什麼辦法呢?你不敢抨擊教育部,不敢揭示更深層次的教育弊端,卻指責我們,典型的『捏軟柿子』!」

請息怒!其實,題目中的「我們」首先就包括了我,特別是年輕時的我。

剛工作時,我教初一。剛從小學畢業的孩子時不時寫錯別字。那時的我,為了「嚴格要求」,重罰寫錯字的學生——錯一個字抄五十遍。

「標準化考試」剛出來的時候,我也趕時髦地將課文設計成若干支離破碎的題目,讓學生選擇A、B、C、D的「標準答案」。一時間,我的課堂教學成了知識搶答賽,熱鬧非凡。

我也曾經給學生進行「應試作文」訓練,給他們講各種套路和「萬能公式」,比如議論文一定要寫成「總-分-總」的結構,「分」的部分最好寫三點,每一點有一個小論點加一個例子,最後「總」的部分最好引用一句名人名言。

為了「激勵」班上某些後進生的「上進心」,我曾在班上讓學生們無記名投票選舉「上課最愛說話的同學」「最愛遲到的同學」「最不關心集體的同學」「最懶惰的同學」「最自私的同學」「最懦弱的同學」……

曾經有一個女生吃中午飯時,把不喜歡吃的雞蛋挑出來扔進了泔水桶,我非常生氣地批評她,她和我頂撞,我便命令她寫檢討貼在學校的大門邊。

……

今天我寫下這些事,心裡很愧疚。可當時我做的時候卻理直氣壯。因為我是出於高度的責任心,是為學生「好」。

可我這些兢兢業業的做法,卻敗壞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思維,羞辱了他們的人格自尊……總之,既摧毀了他們當時成長的幸福,也葬送了他們擁有心靈自由的未來。

可怕的是,當時我渾然不覺自己做得不妥,還覺得這是「愛心」與「智慧」的體現。

更可怕的是,我當年的那些做法,至今還在不少一線老師那裡「理所當然」地存在著,他們依然兢兢業業地做著我當年那些愚蠢的事!

「我有什麼辦法?還不是因為上面要成績,我不得不這樣做。」有老師一定會這樣說。我還曾聽有的老師說過:「如果沒有考試,我對學生會格外耐心。都怪應試教育逼良為娼!」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一切都是「我也沒辦法」,包括體罰學生的老師——有些體罰的具體做法簡直令人髮指了,可理由還是「為了學生好」,不少同行還為這些老師辯護:「現在這樣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不多了,要珍惜。別把老師逼成『佛系』!」

然而,林林總總的「好」最後卻成了對孩子童年的摧毀、身心的傷害和創造力的葬送!

當然,也有許多有良知的老師心懷內疚。一位小學老師對我說:「李老師,這些孩子我是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的。我至今還記得孩子們剛進一年級時那明亮清澈的眼睛,可僅僅過了兩年多,他們現在的目光已經開始暗淡迷濛,甚至沒有光了。我很心疼,也很自責。我每天那麼辛苦,都做了些啥啊!」

我承認,許多教師種種違背教育規律更違反人性的做法,源於當前教育環境和應試形勢的壓迫。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和一些非理性家長的綁架,一線教師的教育自主權越來越少,教育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小。

但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不等於一點都沒有。

幾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在應試壓力下,我們無法改變教材,改變考試,改變評價,但我們至少不要變本加厲去壓迫學生,相反,我們應該儘量通過自己的教育智慧,適當給孩子減輕點來自學習的恐懼,用我們成人的肩膀為孩子承受住一些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他們能夠在課堂上開心一些,在班級里快樂一些,對他們說話柔和一些,對他們的眼光溫暖一些……

同樣是應試教育,我們可以儘可能讓學生盼著上「我」的課——

這裡的「我」加上了引號,是因為「我」代表了不確定的許多老師,包括在鎮西茶館「喝茶」的每一位老師。而學生之所以喜歡上「我」的課,因為「我」不但上課有趣,而且作業相對不那麼多,「我」也不會(或「極少」)讓學生罰抄作業,對成績不那麼理想的學生「我」都同樣關愛,不會另眼相看,甚至傷其自尊心。即使有學生成績糟糕得不可能考上大學,我也儘可能發現他的智力優勢所在,興趣愛好所在,幫助他發現自己獨有的天賦,發展其特長愛好,為他將來的人生幸福奠基。

這是我們完全能夠做到的。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要有儘可能拋棄(不可能絕對沒有)功利心的教育純粹,要有善待所有學生的大愛,要有課程開發、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育科研的智慧,還要有不斷反思自己的習慣、否定自己的勇氣和超越自己精神。我也正是從九十年代初期,即工作十多年以後才開始重新認識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迎接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戴著應試教育的鐐銬跳舞,卻儘量讓自己的舞姿優雅一些。於是,我得以成長。

親愛的年輕同行們,請接受一個退休老教師直率的建議——

儘可能讓自己溫暖起來,陽光起來,智慧起來,豐富起來……進而讓自己的每一個班和每一堂課既有意義更有意思,使孩子產生「每天都盼著上學」的強烈慾望,讓他們每天都有那麼一點點開心,並逐步變得聰明。

我特別尊敬的加拿大教育學者馬克斯·范梅南,曾在其《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這樣寫道:

「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是呀,哪位家長願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兢兢業業卻愚昧愚蠢的老師呢?

那麼,我們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呢?

當然是不但有愛也有智慧的老師。

范梅南先生這樣描述他所認可的教學智慧:

「它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修養,是教師的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長期積累後自然形成的,是一門教學的藝術……」

擁有如此「人生閱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並富有「教學機智」的老師,他的學生肯定比同在應試教育壓力下的其他學生,更快樂,更聰明。

2023年7月3日中午,於青島膠東機場候機室

李鎮西:教師節隨想——我的幾條建議

李鎮西:新班主任的八個「第一次」——如何帶給學生更多的驚喜與美好?

李鎮西:好的教育與好的老師

......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上)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63de2da295a514ede1c7ab47b8594a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