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婚喪嫁娶都要辦酒席,這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習俗,酒席這樣的場合,也是聯感情的場合,因為鄰居們會來,親戚朋友也會走到一起。
相比於以前,這幾年吃席的越來越少,農村酒席也沒有以往那麼熱鬧,以前桌上的兩瓶酒根本不夠喝,而現在,兩瓶酒是喝不完,有的甚至連動都沒有動過。
關於這件事情,筆者也聽很多人感慨過,如今人們在酒席上喝酒越來越少,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參家酒席的人開車的多了
以前參加酒席,出行的方式要麼步行,要不騎個自行車,開車的不多,如今人們日子越過越好,開車也變得很普遍了,喝酒開車不安全,也沒有人願意被查酒駕。
以前,酒席上,尤其是喜事的時候,一桌子人開心,也會互相勸幾杯,喝幾杯走回家,也不會有什麼事,但如今一聽說人家是開車來的,不管怎麼說也不好勸人喝酒,畢竟安全第一。
人與人關係不是太近了
怎麼說呢,以前很多農村民風淳樸,家中辦酒席的時候,都是互相幫忙,山前梁後,左鄰右舍,都是比較熟悉的人,大家聚在一起,不管是聊張家長李家短,還是莊稼生產,都有共同的話題,酒席上一起喝酒也不生疏。
現如今,很多人覺得大城市發展機會多,常年外出打工的不在少數,偶爾回村參加酒席,也不像從前那般親近,所以酒桌上能一起喝酒的人也少了。
生活質量提高了
以前,農村經濟發展落後,人們吃席的時候,會有一種好好吃一頓喝一頓的心態,平時家裡捨不得吃肉,捨不得買酒的,會在酒席上放開吃,放開喝。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麼能買得到,喜歡喝什麼酒也買得到,因此不會再貪戀酒桌上那點小酒。
健康意識提高了
如今,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意識到很多疾病是由喝酒引起的,加上網際網路的普及,人們見識到很多真實的例子,在喝酒一事上也有了節制。
現在人們喝酒更加追求小酌、微醺,不會為了過癮而貪杯,所以酒席上,大喝一通的人也不多了。
以上這些都是農村酒席上,人們喝酒不多的原因。但話說回來,無酒不成席,如今酒席上,人們也會提供一些好酒,比如筆者上次參加酒席的時候,喝的就是緣得仿台酒,後來仔細研究了下這款酒,覺得它的確是一款好酒。
這款酒的產地在貴州茅台鎮,這是一款醬香型白酒,以優質的糯高粱和小麥為原料,輔以赤水河水,經傳統工藝釀製而得。
這款酒的生產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端午踩曲,重陽下沙,從投料到取酒完成耗時一年,此後還要窖藏三年以上,用老酒精心勾調。
從酒色上看,酒液微微泛黃,喝起來,口感也比較柔和,不刺激,層次很豐富,回味悠長,筆者猶記得當時還多飲了幾杯。
結語:農村酒席「怪象」:喝酒的人越來越少了,為何?看看上面這4點就知道。此外大家還覺得有哪些原因?歡迎在評論區群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