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劇終!OpenAI官宣奧特曼回歸,100小時「宮斗」落幕

2023-11-22     每日汽車觀察

原標題:全劇終!OpenAI官宣奧特曼回歸,100小時「宮斗」落幕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重返OpenAI擔任執行長,並組建由布雷特·泰勒(主席)、勞倫斯·薩默斯和亞當·迪安傑羅組成的新初始董事會。」OpenAI用一條官宣,為這場震驚全世界的鬧劇畫上了句號。

這個結果也算是在大家意料之中。

被認為是策劃解僱奧特曼的始作俑者,OpenAI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特斯科夫(Ilya Sutskever)並沒有在新初始董事會之列。

不過這對伊利亞來說算是個體面的結局了,畢竟他差點兒就變成了臭名昭著的「OpenAI毀滅者」。

這場持續了100小時的「宮斗」大戲,最終的受益者,似乎只有白撿了個大便宜的微軟。

微軟的算盤收不了「鬧劇」的尾

昨天的最新進展還是微軟說要為770名從OpenAI離職員工每人提供1000萬美元的簽約獎金,這比交易的開價雖然遠遠超過了所有想從OpenAI挖走員工的同行競爭者。

但微軟可不做賠本的買賣,據相關統計,相比於直接收購OpenAI,微軟還是省下了823億美元,況且周一,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宣布新員工的到來之後,微軟市值在短短一小時就增加了1150億美元。

在這場鬧劇中,納瑞德有兩大關鍵動作,意圖很簡單:OpenAI 團隊要不就老老實實呆在自己控股最多的OpenAI;要不就花最大價格納入微軟,尤其是奧特曼。

總而言之,納瑞德絕對不能幹巴巴的看著「肥水流入外人田」,而是要把這個世界頂尖人工智慧團隊買斷,微軟也正需要這樣一個機會。

在ChatGPT誕生後,微軟豪擲100億,成為OpenAI最大的外部股東。儘管如此,微軟連想做個「說和人」,OpenAI董事會也沒給面子。

微軟雖有著OpenAI接近一半的股權,但OpenAI始終不是「親兒子」,而死對頭谷歌卻早就整合了Google DeepMind,微軟當然也早就在謀劃自己的AI研發中心,但始終缺少一個像奧特曼這樣的核心人物。

在觀察人士看來,納德拉似乎完成了科技行業最引人注目的收購之一。把人買過來就行了。

在廣大吃瓜群眾看來,這瓜吃著吃著,OpenAI直接原地解散了。

直至今天上午,全球觀眾都在疑問「就這樣結束了?」,畢竟微軟說要包下OpenAI所有離職員工,還說出了「770」這個精確的數字。

前面都鋪墊了這麼多曲折婉轉的情節,不給個意料之中的結果,都對不起追了這100小時的網友。

奧特曼出走OpenAI

那這100小時,都發生了些啥呢?還得從故事的最初講起。

上周五,OpenAI董事會決定解僱創始人奧特曼和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OpenAI逼宮」這事兒的導火線便是從這兒開始的。

當大家都在抱著「創始人被董事會解僱」這個瓜啃時,更有意思的事兒發生在後頭了。

至於這倆人為什麼會被逐出OpenAI,目前並沒有明晰的表述,但納德拉曾在媒體採訪時,說起了「內部溝通故障」這麼個事兒。據說,在這場「溝通故障」中,董事會認為奧特曼「不坦誠」,「沒能力領導OpenAI」。

坦不坦誠不知道,說人家沒能力確實有點過分。

2015年,奧特曼和馬斯克共同創立了OpenAI,這家公司被定位為一家非營利性組織,並確立了有一個宏偉的目標——確保人工智慧不會消滅人類。

2019年,奧特曼被任命為OpenAI的執行長,並在2022年推出了風靡全球的ChatGPT,微軟100億美元的投資也是因此而來。在這之後,OpenAI估值到達800億到900億美元。

總而言之,OpenAI能有如今的成就,奧特曼簡直功不可沒。

儘管戰功顯赫,但這位創始人卻不持有OpenAI的任何股份。雖然厲害,但是沒權,這也難怪OpenAI董事會能把他給開除了。

這時,作為大股東的微軟肯定不幹了,為了防止奧特曼被競爭對手搶走,納德拉開始上演了他的戲份。

第一步動作就是嘗試讓奧特曼重回OpenAI擔任執行長。

周末,也就是在納德拉宣布奧特曼和布洛克曼將加入微軟之前,納德拉還曾努力在OpenAI和奧特曼之間充當著「說和人」的角色。但無疑這做的都是無用功,面對OpenAI這個有著人類使命的公司,金主爸爸也表示很無奈。

一方面,美國公司都是以董事會為核心來開展工作的,董事會對人事財務等事務有最終決定權。另外,OpenAI的公司定位是非營利組織,所以在最初進行組織權利架構的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權力的制衡問題。

OpenAI董事會遵循著一種「使命優先」的原則,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持有股票或間接持有股票的公司員工,沒有投票權。董事會也正是根據這一原則有權將奧特曼解僱。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權力架構的設計正是出自奧特曼之手。或許奧特曼在設計之初,也沒想到過自己會有被董事會逐出的這麼一天,如果有,玩完的一定不是奧特曼,而是OpenAI。

事實證明,這並非奧特曼的盲目自信,他有這個實力。

500壯士「逼宮」

說和不成,納德拉便開始了第二步。

在周日晚股市開盤前,納德拉宣布奧特曼和布羅克曼將加入微軟,管理一個新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門。

奧特曼本人也做了個似是而非的回應,主打的就是一個「不清不楚,你猜猜看?」

周一,他在X上發布推文,稱「我們都將以某種方式合作」,這看著像是在和前同事告別。

接著,他又發了一條帖子,說到「納德拉和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確保OpenAI繼續蓬勃發展,我們堅定地繼續為OpenAI的客戶提供服務,OpenAI和微軟的合作夥伴關係使這一切變得非常可行。」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就似乎看到了微軟人工智慧的未來。周一,微軟股價飆升2%,市值達到2.81萬億美元。明擺著,這就是沖奧特曼來的。

奧特曼的光彩可不止於此。當日,500多名OpenAI員工簽署了一封公開信,以集體辭職威脅OpenAI董事會退出,並恢復奧特曼和布洛克曼的職位。

理由和奧特曼被解僱的理由何其相似,信中控訴董事會「危及了所有工作」、「破壞了我們的使命和公司」、「沒有能力監督OpenAI」……

不知是老同事情真意切,還是看到了奧特曼帶來的「鈔能力」,除開公開信,OpenAI員工還自發在X上繼續發電,「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是他們的口號。

這些人中,不乏首席技術官、營運長、首席戰略官等重要人物。前員工和前領導在X上互訴衷腸,很難不是一道風景。

在「逼宮戲碼」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上面提到的伊利亞這個人了。

在「逼宮」公開信中,伊利亞的大名赫然在列。除此之外,他還在X上表達了自己「deeply regret」,「我從過來沒有想過要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將盡一切努力讓公司重新團結起來。」

這樣的歉詞,通俗又普適,帶著股渣男求復合的老套,但伊利亞確實是有了「沒有奧特曼,OpenAI還真可能要玩完」的覺悟。

上一波出走的員工造就勁敵Anthropic的事兒還歷歷在目,更何況這次是奧特曼出走,很大可能帶走OpenAI最核心的人,正如「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這句話,到時候的OpenAI就只剩下一副軀殼。

結局如果真成這樣,「OpenAI毀滅者」這個頭銜,伊利亞是要坐實了。

奧特曼也回應了伊利亞三個愛心,不計前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家是真想回去,畢竟OpenAI也是他畢生的心血了。

還好反轉來反轉去,最後回到了原點,以「鬧劇」收場。雖然離譜,但總算是有了個好的結局,也算是寬慰了極限追蹤的一眾網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b6d693441d5dc551a25cde5fc8b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