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提問被罵700條:「30多歲還挑三揀四,不怕嫁不出去?」

2020-03-08   時尚生活咖



希望所有人明白一件事:對於一個女性而言,多少歲戀愛結婚生子,不是唯一選擇。

因為早在是個女人之前,她們更是一個人。

01


前幾天閨蜜發來消息,說是年底就要辦婚宴。小e剛剛恭喜完,閨蜜就說:「哎,進墳墓了,其實結不結婚真的沒啥。」

閨蜜同男友相處了7年,分分合合無數次,雖然這段感情令她感到疲憊,但由於相處太久習慣了對方存在,加上雙方家長催促,她決定懶得折騰了就這樣。

於是25歲的閨蜜,將於年底「英年早婚」。她並不催促小e趕緊,反而說趁有時間好好去玩。


刷虎撲時又看到一個帖子,一位網友提問道:「為什麼很多年過三十歲的女性,還在挑三揀四,不怕自己嫁不出去嗎?」並且網友還以自己朋友為例,「朋友也不是多優秀,但就擇偶很挑剔。」


不出意外的是,發帖網友被罵了700多條。

小部分人表示,確實很多女性擇偶標準太高,遠超乎自己層次,不切實際。

但更多人認為:「結不結婚關你什麼事?不結婚會死?」

答案當然是不會。結婚的好處在於兩個人可以強強聯合,遇到問題共同分擔。而不結婚的好處,或許是無拘無束,或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自由省心。

在當下這個時代,結不結婚,並非只有唯一正確項。

02


近期「保護中國女孩」的話題在抖音多平台刷屏,起因是一個外國人永久居留的草案。僅僅是意見稿,有許多紕漏之處,卻掀起了令小e內心咯噔咯噔的情懷。

比起某些女生將自己代入出塞的公主,男生們的回答更令人迷惑:爺還沒廢到讓別人來保護中國女孩。


然而在小e看來,保護中國女孩並沒這麼悲壯。

就比如她遇到了騷擾,你理解她並支持她,而不是質問她為什麼這麼晚回家穿得這麼少。

又比如她二三十歲還是單身,你相信她是因為單身過得很好,而不是用「恨嫁」「剩女」這些言論來猜疑侮辱她。


03


距離「剩女」這個流行詞出現,已經過了13年了。2007年它被列入《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我們習慣性地用它指代一部分人,而忽略了其中的諷刺意味。

一個女人,她首先更是一個人,憑什麼因為沒結婚就是「剩下的」,就顯得不完整低人一等?

3月5日某招聘網站發布《2020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大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就業女性平均薪酬為6995元,同比上升7.7%,男性的薪酬優勢由2018年的27.7%降至22.5%——這是3年來第一次縮減。

並且該份報告表明,2019年我國女性在總監級別職位的占比達到25.4%,較2018年提高0.4%。由此種種可見,因為性別產生的就業差距,正在逐步減弱。


既然她們能獨立過活,為什麼一定要到了某個年齡就結婚、生小孩、從事業和家庭中找平衡?

退一步來說,從男女比例來講「剩男」機率似乎更高,到底誰更該感到危機呢?

這些中國女孩,挑剔是因為自信,單身是因為自願,她們自由驕傲且獨立,沒有一項準則將她們桎梏在婚姻當中——活出自己,才是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