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都喜歡杜撰的故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實中的故事有時候確實很無聊,因此,人們才寄希望於杜撰,並以此來將現實中的故事儘量的描繪的好一些。因為是杜撰,所以才被給予了厚望,反過來說,如果杜撰的故事並沒有太過於精彩,那麼杜撰本身就失去了意義。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安娜博林》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簡單嗎?這個故事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本片講述的是路易八世與自己的皇后安娜博林的愛恨情仇。完了。因為太過於簡單,所以當我們觀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流水帳的錯覺。當然,考慮到這是一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電影,而且是一部無聲電影的時候,其實這些也都可以忽略。但由此可以看出來,當人們對於電影的故事架構沒有仔細深究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作品就是不成熟的。
好的故事可以引發觀眾們的興趣,但是很一般的故事就會讓觀眾們昏昏欲睡。為什麼說本片是一部流水帳作品。當然,在當時的標準之下,本片還是有一些可看性的。其實這樣的故事也並不簡單,安娜博林原本有著自己的愛人,但是卻因為自己的父親將自己嫁給了國王而作罷,自此,安娜博林跟過往說了再見,此後他將也要面對的是路易八世。
路易八世對於安娜博林並沒喲非她不可的態度,因為他是國王,他只不過習慣了將所有的好東西都給自己拿過來,至於說拿過來之後怎麼辦,全靠著自己的心情。因此,安娜博林在路易八世的眼裡並沒有占據很好的位置。
歷史上相傳的是安娜博林被路易八世處死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出軌,另一個是因為生了女孩。當然,本片對於這樣的兩個原因都有提及,但卻沒有一個結局。將一些歷史上的故事改編為電影的作品中,最忌諱的就是沒有明確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情。這個時候就不講究讓觀眾們參與其中選擇了,而是說,創作者需要給出一個結論,這個結論能讓觀眾們知道創作者的創作態度,這樣就足夠了。
然而現實卻很遺憾,本片的創作者並沒有給出來一個很好的結論來終結這個故事,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看待這部作品會感覺到昏昏欲睡,這並不是一部看上去非常優秀的作品,原因就是創作者的態度不明確,這是主要的原因。
次要的原因也有很多,流水線敘事更多的是讓觀眾們沒有感覺到這是一部電影,更多的是講一個故事從頭到尾將給了觀眾們聽,如果換成一本書似乎會更好,但是這是一部電影。沒有轉折起伏,沒有驚心動魄,也沒有任何的推動劇情前進的人物看上去特別精神。有的只是講這個故事如同記敘文一樣緩緩展開,最後緩緩合上,而且是沒有講完就合上了。
人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那是因為電影給了人們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看書聽故事得不到的。看書聽故事更多的是需要人們展開想像去做一些事情的,但是電影很多時候是需要將這種想像力延伸開來的。只有延伸開了了這種想像力,人們才會有可能看到自己之前想到的東西。
這就決定了電影需要創作者對於原本沒有被具體化的形象進行二次創作,二次創作意味著對於原有的故事加進去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將原有的故事原封不動的搬出來再說一遍。我們需要對於眼下的一切素材進行重新整理編輯,最終讓這些素材轉化為影視化的東西來展現給觀眾們觀看。
如果電影沒有做到符合觀眾的想像力的時候,影片大機率是失敗的,失敗了的影片本身就會如同過江之鯽一樣,沒有人會記住,也沒有人會印象深刻,更多的時候,如果這個導演很知名,那麼這部影片就會將他的知名度拉低一個層次。
很遺憾,對於創作者劉別謙來說,《安娜博林》對於他來說是一部失敗了的作品,觀眾們沒有對於本片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的也沒有人認為本片會在那個時代中 脫穎而出。即使是我們將標準降低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但同樣,本片的質量充其量等同於後來的電視劇,因為流水帳的敘事以及沒有跌宕起伏的想像力促成的故事發展,對於本片來說就是災難。
電影是一種呈現藝術,呈現什麼?呈現一些我們的想像,雖然這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想像,但終歸是可以將想像呈現出來的,如果一個創作者沒有了想像力,沒有了超脫出這個故事的能力,那麼對於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來說就是災難。這樣也就會讓觀眾們感觸到,國王的家事更無聊這種觀點。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