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已經有了家室的31歲的余華,遇到了一名叫作陳紅的女人,他非常的愛陳紅,甚至為了陳紅跟妻子離婚,隨後二人擠在不足9平米的地下室蝸居者。
當時余華正在靠著寫作賺取可憐的稿費維持生計,導演圈有名的摳門張藝謀導演找上門,正是因為這一次的逆轉,余華一下子賺取了1,555萬,重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撰稿人變成了富豪作家。
當時余華嘔心瀝血地完成了這部小說《活著》,然而這本小說的銷售量卻很可憐,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本小說是什麼。而張藝謀看中了小說的本質,打算將小說拍成電影。
張藝謀一直以來最看重的就是才能再看到這本小說的時候,高興的不行。可這麼悲慘的劇情真的會有人接受嗎?當時的張藝謀也是這樣問余華的,而余華卻滿不在乎的說,這本小說一定是很受歡迎的,畢竟每個人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顯然余華當時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也說對了。《活著》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就收到了很多觀眾的一致好評,當時參演的人員是鞏俐,倪大紅,葛優,都是老戲骨共同出演的,上映之後的票房也很好,甚至拿到了不少的獎項,這也算得上是張藝謀導演的高峰之作!
當然余華的原著小說也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伴隨著電影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小說的曝光率也在不斷的提升出版量,簡直是少得可憐,在這部電影大火之後,銷售量在持續的增加,只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賣出了幾千萬冊,甚至要比其他小說還要更受歡迎,銷售量僅次於《紅樓夢》。因為小說賣得越來越多,當然看的人也很多,《活著》一下子讓作者余華賺到了1500多萬的版權費用,這也是余華改變身份的唯一一次機會。
甚至參加過電影節的人士都比較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小說版的《活著》,因為當時有不少觀眾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直接流下了難過的淚水,而且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根本來不及給給觀眾發紙巾,由此可見,這確實是一部比較成功的電影。
可現在這部電影卻被禁播了,主要就是因為電影的內容寫得太過於真實,涉及到了很多政治方面的因素,所以這部電影直接被禁止了。
《活著》原著寫得更加的真實細膩,余華用了第一人稱,寫出了主人公這一生有多麼的不公平,這一生雖然有很多很多的錢,但到最後這些錢全部都沒有了,經受過親情友情愛情,但最後這些全部都離自己而去了,當一個人失去了一切,再回頭看一看的時候,發現人的一生中能夠永遠陪著的只有自己。到了生命即將離散的時候,不過明白了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小說中的福貴就像是余華一樣,在日常的生活中遭受到了很多的挫折,也與親愛的人分離過,而不過最後就明白了,人要為著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追求金錢名利愛情。除了自己之外,一切的東西都是不重要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要過上好的生活,首先要學會孤獨,學會一個人過日子。
看完《活著》這本小說,我才明白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追求不過就是好好的活下去,這也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希望,因為只有我們健健康康地活在這個世上,我們才有資格去競爭其他的東西,雖然富貴的命運是比較悲慘的,但也在告訴著我們,不管經歷了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的生活,要自己找希望。
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然普普通通的日子是最好的,多少人都在辛辛苦苦的工作,不過就是為了賺取生活費,在漂泊的日子裡,能夠讓我們依靠的只有自己。雖然作者用質樸的語言說明了,這世間確實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普通人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也許努力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什麼用不可能翻身,但至少還有一份希望。
就是因為這樣質樸無華的文字,讓人們意識到了余華是多麼的不容易,憑藉著這部小說獲得了不少的獎項,甚至獲得了我國中國版權的金獎。
甚至連時代周刊都對余華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評價,在我國作家中,能夠獲得這樣評價的確實是少數,接二連三的打擊確實是讓我們接受不了的,甚至連作者都不知道該怎樣讓大家同情了,但是余華用最真誠的墨水感動著我們,也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英雄。
如果在面臨著生活的時候,我們確實遇到了很多的挫折,甚至每每到這個時候,只能獨自一個人面對著困難,不妨來看看余華的作品吧,《活著》這部小說不就是當今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嗎?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生命中的英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文章下方的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