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莆田秀嶼,或許很多人會記得這個地名。歐金中案件曾經引起全國關注,就是發生在這個地方。而莆田秀嶼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名叫東莊鎮。
這是一個海邊小鎮,缺水、少地、土地鹽鹼化嚴重。在改革開放之前,東莊一直是莆田地區貧窮的代名詞。當地叫東莊為「界外地」,意思是「不在官方統計之內的地方」。這裡的老百姓窮得連稅都不用交。
這一切在改革開放後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這個地方,別墅成群,走出去身價上億,甚至百億的富豪比比皆是。而這個變化和一個人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人就是人稱「游醫鼻祖」的陳德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人,但在當地,可謂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刀槍棍棒出名聲,琴棋書畫弄寸光。胸懷大志凌霄漢,身居小閣好望山。十萬弟子闖天下,一代宗師數德良。」
這是一位民營醫院老闆,也是陳德良徒子徒孫里一個會文墨的,寫給陳德良的讚歌。陳德良非常欣賞這首詩,把它懸掛在自己房間。有人把陳德良在東莊的地位比作少林寺中的達摩。可見他在東莊地位之高。
那麼,陳德良究竟是憑藉什麼從一個江湖郎中一躍登上「一代宗師」寶座的呢?
陳德良,莆田東莊鎮人,1950年12月出生,在家裡排行老二。他的爺爺是一個老中醫,陳德良小時候有機會接觸到一些中醫方面的書籍,與別的那些游醫相比,陳德良算是有些醫學基礎知識的。
正因有這個傳承,上世紀70年代,20齣頭的陳德良便當起了「土醫生」。但受困於當地貧窮,陳德良和其他老鄉一樣,走了出去。憑藉他那點醫療知識,當起了江湖郎中。到了80年代,陳德良去了廣東謀生。在廣東拜師學藝期間,他有幸得到了一個專門治療痔瘡的祖傳秘方。而這個秘方就打開了陳德良賺取財富的大門。那個時候,各方面條件比較差,很多人得了皮膚病,久治不愈,苦不堪言。有人使用了陳德良開出的專門治療痔瘡的藥膏,很快痔瘡就好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陳德良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名醫」,慕名而來的病人越來越多。據《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採訪,陳德良製作膏藥的成本只有一毛,但可以賣到2元,利潤高達20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工人工資很多不到30元。而陳德良賣的好的,一天就有幾百收入。
陳德良憑藉這個秘方賺了不少錢。同村裡的人知道後,都紛紛前來拜師、取經。陳德良收下了8個徒弟,其中就包括詹國團(他的侄兒、陳金秀(鄰居)、林志忠(鎮黨委書記的兒子)。這3個加上後來陳德良的徒孫黃德峰,就成了後來「莆田系四大家族」的領軍人物。
當然,後面莆田系四大家族的崛起,形成了龐大的醫藥帝國絕不僅僅是一罐藥膏的作用,但這個治療皮膚病的藥膏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東莊走出去的莆田系四大家族,從藥膏起步,然後涉足性病領域,進而在頭腦最為好用的詹國團帶領下,他們投放電視廣告,然後進一步承包各大醫院科室,再後來採購國外CT、彩超等先進設備,越做越大,規模不斷擴張,再後來成立集團公司。
再後來敲鐘上市,並與資本大鱷劉永好等成立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從而形成了壟斷地位。經過數十年的深耕,全國80%的民營醫院市場是莆田人創辦和操控,每年營業額超過3000億。早期醫療市場的不規範和無序,資本一度野蠻生長,給了莆田系發展可趁之機。但無論資本如何洗白,他們依然難逃「原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4821819_59845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