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猝死在香港影星丁佩家中,留下一部與嘉禾未拍攝完成的電影《死亡的遊戲》。
為了止損,嘉禾影業找到好萊塢導演羅伯特·克洛斯執導補拍,加入李小龍已經完成的電影片段,炮製出一部《死亡遊戲》。
這部電影皮哥之前已經介紹過,片中金泰中和元彪分別作了李小龍的動作替身,而臉部特寫替身,則由一位長相酷似李小龍的香港商人扮演,他的名字也只有英文譯音,叫做「Chan Yiu Bo」。
因為這位仁兄對表演沒興趣,出演本片後就銷聲匿跡了,後來嘉禾拍《死亡塔》,想請他繼續出演李小龍替身,卻已經找不到他了。
事實上除了以上三位之外,當時還有一位公認無論身手或長相都跟李小龍非常相似的明星,嘉禾一開始就將其定為第一人選,卻被他斷然拒絕了。
這位非常有性格的明星就是被稱為「李小龍第二」的何宗道。他辭演的原因也很簡單,他認為做李小龍的替身出演《死亡遊戲》,是對李小龍的不敬。
然而早在1972年出道的何宗道,自從李小龍逝世後就一直在模仿李小龍,他曾經推出過像《一代猛龍》、《唐山截拳道》、《最後精武門》、《截拳奪命斬》《新死亡遊戲》等這樣山寨李小龍的電影,還把自己的英文名改成了「Bruce Li」。
不過在這些電影中,質量最高的當屬1976年的《李小龍傳奇》。
《李小龍傳奇》由吳思遠編導,為拍好這部電影,片方可謂煞費苦心,他們不但請到了李小龍生前的好友小麒麟和知己丁佩來出演自己;還找來了葉問的長子葉准來飾演李小龍的師父葉問。
一
臨行前,他拜過自己的師父葉問。
但李小龍每次都是兵來將擋,能用拳腳的就不廢話。
當然這也是為了劇情需要,作為一部動作電影,片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場武打。
後來李小龍因為在「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上表演而得到好萊塢公司的關注,最終促成了他參演《青蜂俠》等劇集。
原本李小龍雄心壯志寫好了一部劇本,拿到福克斯去碰運氣。
福克斯高層對劇本很有興趣,但是卻不同意由李小龍親自出演,因為當時確實沒人會冒險讓一個黃種人擔綱一部好萊塢電影的主角。
趙志凌師傅也在片中飾演了一名和李小龍比武的武師;
火星飾演一名很崇拜李小龍的工人;
而馮克安和李海生兩位,卻在《龍爭虎鬥》片場被李小龍打得落花流水。
片中的重頭戲,是李小龍赴義大利羅馬拍攝《猛龍過江》時,和三名黑手黨高手的車輪戰。
這段打戲中何宗道展現了自己的雙節棍功夫,也舞得有模有樣,可見是下了不少苦功。
二
林正英、陳會毅,洪金寶、元華、成龍等人,當時得到李小龍提攜,經常被邀請去他家做客,得以窺見李小龍日常的飲食和訓練。
那些關於李小龍的傳說,比如吃生牛肉和用肌肉震盪機練肌肉,都是從他們口中傳出來的。
皮哥就曾經見元華在一個採訪節目中提到這些事。
而電影中對這些傳說都有還原,並且更加誇張化——
譬如李小龍片中練拳的一個情境,他在身上接上電源,又用一台很怪異的機器來練,看起來簡直就是在自虐。
李小龍曾因為練功過度受傷,就用這台機器來做理療,根本不是為了增強肌肉,也不是用來練拳。
不僅如此,電影對李小龍的戲說,一直持續到李小龍的死因。
丁佩華麗出鏡,李小龍最終躺在她的床上去世。
三
《李小龍傳奇》很早就引進我們大陸,在70到80年代影響極其廣泛,包括皮哥在內的很多80後,認識李小龍大部分是從本片開始的。
那時候也有很多人錯把何宗道當成是李小龍本人,至於電影中那些誇張的情節和動不動就干架的故事,至今仍有人認為那是真的,這也是李小龍在我們內地一直都遭受誤解的原因之一。
何宗道的身高有178cm,明顯比李小龍本身還要高一些,而他的長相俊美,就算不模仿李小龍,也是個有形有款的動作明星。
但他卻一直活在李小龍的陰影里,雖說比別人出色,但再模仿別人再好,也終歸不是自己的。
因此在洪金寶、成龍、劉家良等人崛起之後,何宗道的這些電影,也慢慢失去了市場。
時代的車輪總是再向前,原地踏步,也會離觀眾越來越遠。
可惜……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4563055_12125746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