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變石家莊,蘭陵變棗莊?這些地名為啥變「土」了?

2022-04-04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常山變石家莊,蘭陵變棗莊?這些地名為啥變「土」了?

常山變石家莊,蘭陵變棗莊?這些地名為啥變「土」了?

「我乃石家莊趙子龍是也!」

中國地名,時而霸氣:武威、威海、大同...

時而仙氣飄飄:仙居、桂林、清遠...

時而古色古香

山西地名,古風之韻悠長。製圖/地道風物

時而也令人費解:「 常山變石家莊,汝南變駐馬店」,到底為啥?

石家莊,古為常山?

石家莊,繁華的北方樞紐。圖/視覺中國

常山,古地名,以三國典故而聞名,在人們印象中常山經常與蜀國大將趙雲聯繫起來,常山趙子龍的名號千古流傳,名揚天下,近年來由於一些媒體的宣傳而造出了常山改名石家莊的熱梗,「石家莊趙子龍」也由此而來。 實際上,石家莊雖然確實與常山有很大的淵源,但真正的古稱並不是常山,而是「真定」。

趙雲像,設立在石家莊市正定縣。

真定,即為今天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曾經是古代華北平原中部最繁華的大都會,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

正定位置概述圖。圖/地圖窩

根據《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域彙編·職方典》記載, 真定古為冀州之域,戰國時期先後屬於中山國和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國滅趙,設立 恆山郡,也就是以今天 石家莊為中心的一片區域,不包括北嶽恆山(也有一說為秦時並沒有設恆山郡,而屬巨鹿郡),西漢時,漢高祖沿襲了這一名稱,之後為了避漢文帝劉恆之諱而改稱 常山郡,且範圍擴大,北至恆山南至逢山長谷一帶。

西漢各郡分布、常山郡。圖/歷史地圖網

漢武帝時期,分離了真定縣及周邊數個縣城,置 真定國

漢武帝時期設真定國。圖/歷史地圖網

東漢初年, 真定國被併入常山郡,常山郡也因光武帝劉秀在此附近建立東漢的原因而升格,升為常山國,「國」雖然和「郡」同級,但因為有王封在此的原因,級別又略高於郡。 真定則屬國內轄有的一個縣,趙雲就是常山真定人。

東漢疆域圖。圖/歷史地圖網

因此,趙雲自報名號時的原義應為 「我乃常山(真定縣)趙子龍是也!」

魏晉時期, 常山國又改為了常山郡,北周時期,在真定設置了省級的 恆州。從此,恆州的建置固定了下來,唐朝安史之亂之後,中央在真定設置了著名的成德軍節度,唐穆宗時期又因避諱(李恆)而改名為 鎮州。公元932年,唐明宗將鎮州升級, 稱真定府

唐朝時設恆州。圖/歷史地圖網

真定就如此這般在升降格與改名號之間反覆橫跳,終於到了清朝,正式改為了 正定府(也是因為避諱,四阿哥胤禛,禛真相諱)。

那麼千年來都被如此重視的正定(真定),今天為何沒有發展為省會級城市, 反而是石家莊(正定府南邊的小村莊)崛起了呢?

歷史氣息濃厚的正定古城。圖/視覺中國

原因同大多數近現代崛起的城市一樣: 交通。清末時期,正太鐵路修建(正定——太原),雖然名為正太鐵路,但 起點卻位於更為便利的滹沱河南岸的石家莊(不用架橋),石家莊也因此一飛沖天,從一個只有九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發展成為了現代大都會。

1904-1907年修築的正太鐵路,極大影響了日後的抗日戰爭。圖/視覺中國

與石家莊和真定的命運相似,網際網路熱傳的 汝南改稱駐馬店也同樣經歷了汝南府改名、升降格,最後屬轄小鎮駐馬店崛起的歷程。

蘭陵——棗莊?

棗莊市台兒莊古城。圖/視覺中國

石家莊,因其近現代的崛起被稱為 「中國第一大莊」,而山東棗莊,則是在網際網路熱效應下誕生的 「中國第二大莊」。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處於華北和江南的中間,因此自古以來便是 南北往來、交通的重鎮。

棗莊位置概述圖。圖/標準地圖服務系統

同石家莊類似, 棗莊境地在歷史上的行政區劃也一直變來變去,而其中,最被人們熱傳的當屬為浪漫又優雅的「 蘭陵」。但是蘭陵指的真的是棗莊嗎?實際上也和石家莊一樣,棗莊也是近代崛起的城市,而其今天的臨沂市蘭陵縣才是古代蘭陵境地的主體。

臨沂市蘭陵縣,宛若世外桃源。圖/視覺中國

早在7300年前,古老的北辛文化就開始在今天的棗莊境內紮根生息,春秋時期,並不算很大的棗莊境竟然分布了 薛國、滕國、鄫國等諸多小國,公元前380年,楚國占領魯國次室亭,置蘭陵縣邑,其名為蘭花高地,又可意為王道樂土(蘭花意作王者之香), 舊址在今天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現今的棗莊地區東部有一部分屬於當時的蘭陵縣。

春秋時期棗莊一帶分布有多個國家。圖/歷史地圖網

秦朝時期,今天棗莊地區的南部為傅陽縣,西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東則為蘭陵縣、鄫縣。其中的 藤縣,將在日後長期成為此地區的名稱,棗莊則遲遲沒有進入歷史的舞台。

唐朝時期的藤縣和蘭陵縣改名後的氶縣。圖/歷史地圖網

而其中的 蘭陵縣,也將在歷史上大放光彩,比如戰國末期思想大家荀子晚年就蟄居在蘭陵縣著書立說,南朝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也是蘭陵人。北齊世宗高澄之子高長恭封蘭陵王, 大名鼎鼎的蘭陵王就出於此。

齊高帝蕭道成。圖/視覺中國

詩仙李白曾言道:「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再次把蘭陵的盛名發揚光大,儘管各朝代大多都設有蘭陵縣,但縣治並不固定,行政區劃也經常改變。1953年, 蘭陵縣被撤銷,併入蒼山縣,直到2014年恢復蘭陵縣之名。

而棗莊,從最初不起眼的一個遍布棗子的村莊,憑藉煤炭崛起成為今天的城市。

棗莊滕州市。圖/視覺中國

明朝初年,朝廷允許民間開礦,魯嶧地區(今棗莊中部一帶)分布有煤礦點,很多人都來這裡挖煤,「鄉民開山取石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 前來挖煤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在周邊一帶形成了移民聚居點。

由於是由大量外來人組成的聚落,人們互相以各自的姓氏、當地產物等作為村名標誌,比如金莊、三合莊、棗莊等。其中,棗莊就因擁有一片棗林而得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棗莊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但 隨著靠採煤而發家的人越來越多,這裡漸漸開始崛起。

直到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棗莊的名士們向朝廷上奏,經李鴻章奏准,正式成立了官督商辦的「中興礦局」。憑藉商業煤礦的蓬勃發展, 棗莊在100多年的時間裡迅速崛起,至1961年正式從一個普通的村莊升格為省轄市。

1972年的人民日報報道棗莊煤礦。

縱觀歷史來看,古代棗莊地區一直屬於蘭陵的一部分,只在少數時期比如 291-299年期間作為蘭陵的郡治(當時棗莊地區名為嶧縣),因此今天的棗莊想改名蘭陵雖然有些牽強,但也說的過去,不過原臨沂市蒼山縣已經改名蘭陵,棗莊,就還是棗莊吧!

事實上,中國今天任何一個地區的地名,都與其古老的過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並不是「拍腦門」式的瞎取。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厚重、深長的時間記憶。

-END-

文、編輯丨武治宇

未註明出處圖片來源丨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f5075b8b21737f4e235eb3d8497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