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起飛,亞鉀國際凈利率比肩茅台

2022-05-28     英才雜誌

原標題:糧食起飛,亞鉀國際凈利率比肩茅台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近日,印度宣布立即禁止小麥出口。

由於印度本土受到新冠、嚴重熱浪影響以及全球通脹導致印度本土穀物價格急劇上漲等問題,印度政府希望通過減少甚至砍掉出口小麥來平衡國內供給,以穩定基礎食品的價格。

作為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突然不再出口小麥,一時間,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警報再次拉響。受此影響,國內A股在周一開盤後農業板塊逆市大漲,豐樂種業(000713.SZ)、登海種業(002041.SZ)、農發種業(600313.SH)等漲停。化肥板塊中的亞鉀國際(000893.SZ)跟漲。

自2020年年初以來,新冠疫情導致全球通脹、極端天氣影響糧食產量,糧價不知不覺已處於上行周期的通道中,而近期地緣衝突帶來的全球化割裂加劇了糧食供給的失衡,俄烏作為全球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衝突帶來的貿易受阻,導致糧食流通出現問題,預計中短期糧價大機率會持續上漲。

從市場角度來看,A股整體處于震盪盤整磨底階段,前期由於通脹預期影響,農業板塊曾出現過一波短期行情,後面跟隨大盤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調。當前在全球糧食供給失衡加劇的時點,或將為農業板塊帶來新的資產配置邏輯。

鉀肥受益

其實在2020年疫情開始就有跡象表明全球食品供給安全出現問題,從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4月,全球穀物價格指數已相較2020年初累計增長超60%,突破了2007-2008年經濟危機的指數高點。

數據來源:wind

化肥作為糧食的「糧食」,是促進糧食產量的核心。

隨著全球食品、穀物價格指數的上漲,無疑帶動了糧食產業鏈上游的景氣度回升,簡單的邏輯:糧食需求隨人口增長而增加,供給由自產和進口滿足,而當前進口受阻、自產必然要增長來滿足缺口,隨之將增加糧食播種面積,進而傳導至化肥消費的需求端量價齊升。

化肥板塊分為氮肥、磷肥、鉀肥和復合肥四個細分行業,氮肥是全球用量最大的化肥品種;磷肥,由於2020年下半年起上游磷礦石、合成氨、硫酸等原料價格的上漲,磷肥價格也持續走高,俄烏衝突催化了磷肥漲價;鉀肥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最大,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主要由於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全球鉀肥的出口國,兩者合計掌握全球40%的鉀肥出口量,若衝突因素短期緩解阻力較大,鉀肥大機率將持續供給緊張。

亞鉀國際2021年業績出色

亞鉀國際作為國內鉀肥龍頭,公司2021年和2022年Q1業績出色。2022年Q1,公司鉀肥營收5.23億,同比增長316.56%,凈利潤2.80億,同比增長1498.70%,毛利率高達72.22%,凈利率更是達到了53%,比肩茅台。

公司股價也從2020年7月的6元/股附近放量啟動,最高上漲至43元/股,截止5月18日收盤,股價累計上漲590%左右。

從公司的主營業務構成來看,2021年鉀肥營收8.33億,營收占比100%,毛利率65.24%,也就是說公司的鉀肥業務純度非常高,基本以生產銷售氯化鉀的鉀肥業務為主,從毛利率來看,2020年毛利率只有46.36%,而2021年毛利率高達65.24%。推測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全球鉀肥供給缺口不斷擴大,導致價格產生了較大的上漲,進而助推了公司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具有相當的周期性,可以肯定的是長期不會持續,但是中短期會與上游原材料價格和鉀肥供給情況息息相關。

我國對鉀肥的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由於全球鉀鹽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加拿大等國,我國儲量在全球占比僅為6.03%,鉀肥原材料屬於我國嚴重短缺的9種礦產資源之一。

我國鉀肥50%以上需要每年從全球寡頭供應商進口,方能解決國內巨大的鉀肥需求。鉀肥定價權基本掌握在寡頭供應商手中,且近年來寡頭的控制能力持續增強。

從上面國際氯化鉀和國內重要港口氯化鉀進口價格不難發現,2021年初至今,隨著地緣政治衝突事件頻出,全球鉀肥供給不足情況加劇,同時全球通脹壓力持續加強,鉀肥價格大幅攀升。西北歐、以色列以及東南亞地區等地的鉀肥到岸價從230美元/噸一躍上漲至950美元/噸,上漲近310%,巴西地區鉀肥價格更是在不久前突破2008年以來的歷史高位上漲至1200美元/噸。

由於國內早期針對稀缺資源制定了相關戰略,國內鉀肥價格進口價格從2000元/噸上升至5000元/噸,上漲了150%,上漲幅度有限。而且亞鉀國際是國家支持的海外「尋鉀」企業先行者,在國內政策支持下,掌握著海外豐富的鉀礦石資源,公司目前擁有寮國甘蒙省35平方公里鉀鹽採礦權,鉀鹽礦總儲量10.02億噸,折純氯化鉀1.52億噸,適於規模化開發鉀鹽項目;同時,公司當前正在推進對甘蒙省179.8平方公里鉀鹽礦收購重組,若成功,擁有合計折純氯化鉀資源8.29億噸,成為亞洲單體最大鉀肥資源企業。

而從亞鉀國際的主營銷售地區來看,公司三分之二的市場在東南亞,三分之一在國內,而對比東南亞和國內鉀肥價格來看,「境外開採,周邊銷售」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最大化收入,這也是公司2021年收入、利潤增速以及盈利能力都大幅領先於A股其他鉀肥企業的重要原因。

亞鉀國際業務按地區分類 (數據來源:choice)

A股細分鉀肥板塊2021年業績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choice)

當前,從鉀肥板塊和公司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亞鉀國際的股價基本已經達到2021年前期的市場預期,當前公司股價跟隨板塊和大盤進入盤整。後期關鍵在於公司鉀肥產能釋放情況和鉀肥價格趨勢帶來的新一輪的「量價齊升」。

首先,目前公司業績主要依靠的是寮國100萬噸/年鉀肥項目達產帶來的產能釋放,而後面就是公司2020年計劃的3-5年完成300萬噸的產能規劃,其中包括推進重組的進度,公司1-3年的業績至少翻三倍是當前市場普遍的預期。

(數據來源:2021年年報)

其次就是鉀肥價格,當前的鉀肥價格有突破2008年的趨勢,但本輪價格上漲因素更加複雜,持續性預期會更長,短期來看鉀肥價格仍然會繼續走高。

但風險也同樣不小,亞鉀國際有過產能開發緩慢的先例,雖然計劃產能很高,資源很強,但是開發效率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農業板塊細分鉀肥畢竟還是周期板塊,當前是處於景氣度上升期,但不會一直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d75a37fad4ff4ca11292aa7898bb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