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藍頭H標,廣汽本田極湃1依舊很Honda

2022-05-17     琦技坊

原標題:會發光的藍頭H標,廣汽本田極湃1依舊很Honda

在電氣化時代之前,本田粉心中「紅頭」是一種圖騰,但隨著電氣化的步伐加快,本田粉需要再認識另一個圖騰了——會發光的藍頭H標。其代表車型便是廣汽本田首款本田品牌純電動車——e:NP1,極湃1。

賦電的H標,異於形

車頭會發光的H標與車尾Honda品牌標識加貫穿式的尾燈設計,這一前一後賦電帶來的「閃亮」顯而易見,細心的你是否發現Honda全新的VI設計在極湃1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了呢?而這套VI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潔凈,不論是車頭的H標還是方向盤的H標,都是如此。

除了形的變化,e:NP1內在架構也是全新的,它是基於本田e:N Architecture架構開發,定位為小型純電動SUV,車身尺寸為4388*1790*1560(mm),軸距為 2610mm,雖然車不大,但配了18英寸的輪轂,這種「大腳」的本田,並不多見吧。

操控基因,表於行

作為一台本田車,駕控與澎湃的動力是品牌的基因,即使動力源發生了變化,駕控基因卻沒有改變,這應該是本田粉最為欣慰的。

e:NP1的高功率版車型擁有150kW的最大功率以及310Nm的最大扭矩,0-80km/h加速敏捷不拖沓,中後段的加速也持續有力,相比燃油車型,電驅動帶來的更線性、更平順、中低速爆發力更強的優勢,但這種線性的加速並不像特斯拉那般突兀,整個加速曲線經過了工程師優化,驅動電機和制動系統也進行了精細化標定,以保證縱向加速度來得更緩和,避免駕乘者出現暈眩感,再加之Honda EV Sound加速聲浪的加入,這種運動氛圍的營造還是很到位的。

在動態表現方面,低速駕駛時感覺整個懸架偏軟,明顯是傾向城市設定,但是在做一些繞樁、S彎時感覺車身卻很緊,支撐性與底盤極限高,這要感謝18英寸的「大腳」,也要感謝Architecture架構的賦能,讓e:NP1依然留存這Honda的駕控基因。

不僅如此,e:NP1還預設了3種駕駛模式(經濟\舒適\運動)並採用按鍵式換擋開關,關鍵操作依然保留物理按鍵,這一點沒有被新勢力同化,甚是欣慰啊。在能量回收方面,採用的依然和混動車型一樣通過使用撥片方式,分級完成動能回收,沒有單踏板模式設定。

智能助理,安全常在

智能化是眾多合資品牌的短板,本田為此也痛定思痛,好好補了一次鈣。在e:NP1上不僅配上Honda CONNECT 3.0純電動車專用版本,還配上了10.25英寸彩色全液晶儀錶盤與15.1英寸中控屏,其中這塊豎置三分屏的設計明顯流露出工科人的「強邏輯」的風格,每一屏都有自己獨立功能與任務分工,除了不能滿屏看地圖之外,好像其它功能也確實沒必要要通屏顯示,嗯,這確實是工科人的性格,實用簡潔,不過度!

在試駕中,除了熟悉的Honda SENSING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外,還有兩個新增功能比較實用:一個就是DMC駕駛員狀態感知,它會通過主駕左前方的隱藏紅外線攝像頭感知駕駛者精神狀態,並將駕駛員疲勞程度分為普通/輕度/中度/重度共計4級,通過 HPA(本田個人助理)以增大音樂音量、增加空調風量、彈出休息提醒圖標、播放警示音等多種方式提醒駕駛者注意駕駛安全,這個安全提醒很人性化,但需要適應一下,畢竟之前鬆散慣了。另一個功能則是新增的一鍵智能泊車功能,可泊出可駛入,對於小白新手們很友好。

試駕後才能逐漸理解為什麼企業會強調這句話:

「造本田的電動車,而不是造電動車的本田」

新能源這條賽道很長,先期跑在前面雖然可以吸引聚光燈與資本,但擁有技術儲備,擁有體系與造車文化,擁有品牌基因的企業,不會輕易隨波逐流,它的堅守(基因)與改變(技術)會達到一種新的平衡,最終也會形成新的百家爭鳴。但Honda的基因猶存,這才是本田粉願意看到的,不論是紅標還是藍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b7bb2ca789806ddf8de8a59fb02d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