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5歲腦癱女孩自己穿衣服的視頻衝上抖音熱榜,截至目前,這條2分47秒的視頻已獲得31萬點贊,2.4萬條評論。
洗澡前,豆豆跟媽媽說:「你相不相信我自己可以換衣服?」
對於5歲的普通孩子來說,自己換衣服本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由於行動不便,豆豆做起來卻格外艱難。她獨自去臥室穿睡衣,搖搖晃晃地走了進去,跌跌撞撞地爬了出來,衣服換好了,頭髮卻凌亂無比。
接著,她向媽媽說了句:「對不起,我怕你不等我。」
媽媽心酸地回應:「我啷個不等你,我不等你等哪個嘛,女兒最棒了!」
懂事的小女孩,耐心的媽媽,簡單的對話瞬間戳中無數網友的心,大家紛紛淚目。
我們試圖採訪這位了不起的媽媽,但可能因為她比較忙,今天一直沒有回覆。
因此,我們認真瀏覽了她抖音號上的視頻,試圖還原這對母女的干預康復之路。同時,特殊需要孩子如何像視頻中的女兒一樣,更快更好地學會穿衣,我們也請教了康復專家。
876條視頻記錄豆豆的康復之路
在@我豆加油的抖音帳號中,媽媽記錄了腦癱女孩豆豆的康復之路。
和自閉症一樣,目前的醫學對腦癱並沒有徹底地治癒方法,只能持續的進行康復訓練。
短暫崩潰後,豆豆父母很快振作起來,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他們還是全身心投入到女兒的康復中。
爸爸媽媽在努力,豆豆也在堅持,雖然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她從不氣餒,能獨立完成的事情都自己完成。
02:59
豆豆爬坡的視頻
03:54
聽到要去上學開心的豆豆
我會自己穿衣服
穿衣視頻大火後,媽媽說:「感謝大家對豆豆的關心和關注,我們會繼續努力好好康復的。」
這條視頻能夠引發關注,雖然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不僅因為5年來母女的堅持和彼此的感情非常動人,同時因為對於特殊需要孩子來說,自己穿衣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穿衣、脫衣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也是每個孩子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技能。對於正常發育兒童來說,穿脫衣服伸伸胳膊蹬蹬腿,不用教就能學會。
但對於腦癱、自閉症等很多特殊需要孩子來說,掌握這項技能卻格外艱難,他們或者分不清正反里外搭配、或者對材質敏感、或者刻板單一隻穿某一種顏色的衣服,甚至有些連穿衣服的概念都沒有……
所以,豆豆目前的能力和表現,尤其是跟媽媽的情感互動,對於她這類孩子來說特別少見和珍貴。
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媽媽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深情。
對此,編輯部邀請了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為專業督導徐園月點評這段視頻里的親子互動和干預技巧,並且談談特殊需要孩子的穿衣難問題。
視頻點評:
尊重孩子的每一句溝通
徐園月
大米和小米研究所副所長
大米和小米發展行為專業督導
在這條視頻中,豆豆表達了自己換衣服的想法,媽媽立刻給出引導式的反饋,跟女兒交流「誰」「在哪換」等基本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對孩子的分享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另一方面也借著和孩子互動的機會練習了常見的溝通問題。
媽媽的語言長度與難度,最好可以基本與孩子的相仿,或比孩子的用語拓展幾個字或一個信息點,而不是直接用大人習慣的句子回應,這樣會給孩子下一次的溝通帶來明顯挑戰,降低孩子願意溝通的積極性;有時,媽媽甚至可以用更短的語言,吸引孩子用更多的表達來溝通,自己做一個「傾聽者」。
媽媽在與女孩兒的互動中,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什麼都懂」的大人,從回應孩子的第一聲呼喚開始,就以回應者的身份出現(除去對孩子行動時安全的提示,如「慢慢來」、「掉頭」),聽從孩子分享的想法或知識,既提供了讚美,也表達了簡單的疑惑(嘗試問簡單問題),還根據孩子的分享做引申評論等,體現了溝通的多種功能。
尊重孩子的每一句溝通,聽孩子說,等孩子說完,他們才願意說下去。
從職能治療的角度
來解決孩子的穿衣問題
徐碧儀
大米和小米兒童成長中心(上海)OT督導
台灣職能治療師
當孩子出現穿衣問題時,有的家長會下意識地把這些問題簡單的歸類為孩子的不聽話、淘氣,這其實是不準確的。
特殊需要孩子的種種問題行為背後總會有其原因,我們應該儘可能找到這些原因,然後從這些可能的原因入手,來制定相應的策略,最終去擊破小朋友們的種種問題行為。
在說具體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認識一下兒童穿衣的發展里程表:
1~2歲的小朋友
2歲半~4歲的小朋友
4歲~7歲的小朋友
通過這份穿衣發展里程表,大家應該已經對普通小朋友的穿衣能力的發展有了基本的認識。
接下來我將具體從四類普遍又典型的「穿衣困難戶」入手,帶大家來看看針對不同情況的小朋友,我們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策略——
觸覺敏感型小朋友
常見情況:
討厭別人碰到,不能接受別人協助穿衣服。
對衣服的質料特別挑剔。
不能接受衣服有標籤(很刺)
面對這樣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來解決孩子的穿衣問題—
減輕敏感
1.使用觸覺刷、觸覺按摩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減敏。
利用觸覺刷或者羽毛等物品與小朋友進行觸碰,可以讓小朋友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觸感,對於減少敏感很有幫助。當時我們也可以嘗試對小朋友進行觸覺按摩,比如對小朋友的關節進行一些擠壓,對手指進行一些拉動等等。
觸覺刷
2.漸進式給予觸覺。
對於觸覺敏感的小朋友我們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舉個例子來說:小朋友喜歡小豬佩奇,我們就先把小豬佩奇的玩具插進橡皮泥中,讓他去輕微的接觸橡皮泥,等孩子接受程度提高之後,我們再嘗試小豬佩奇藏在一大塊橡皮泥中,讓他去用力掰開橡皮泥尋找,獲得更多的觸覺體驗。
3.給予深壓、本體覺活動。
通過一些讓小朋友自身用力氣的活動,來改善觸覺敏感的狀況。我們可以根據小朋友自身的能力,設計出一些活動,比如:互推、跪地爬行、裹被子等等。
衣物選擇
1.剪去標籤,或選擇無刺激標籤的衣物。
觸覺敏感的小朋友一般都會很討厭衣服背後的堅硬標籤,所以我們在衣物選擇方面做的第一步就是把背後的標籤剪掉。或者我們在購買衣物的時候就直接選擇浮水印等無刺激性標籤的衣物,減少小朋友因為討厭標籤的觸感而拒絕穿衣的情況。
右邊為帶浮水印的衣物
2.給予寬鬆柔軟衣物。
寬鬆柔軟的衣服可以讓小朋友身體與接觸不是那麼緊密那麼多,刺激也會相對較低,用以幫助小朋友比較好去適應穿衣服的情況。
3.讓孩子自己選擇衣物。
讓小朋友嘗試自己去接觸衣物,然後讓他們自己來挑選自己能夠接受的觸感,這個策略其實不僅僅可以用在穿衣問題上,包括小朋友自己用的毛巾、被子等等。慢慢減少小朋友的觸覺敏感。
感覺區辨不佳的小朋友
常見情況:
衣服褲子穿歪了也不知道,容易衣衫不整。
難將腳跟對齊襪子的腳跟處。
較難拉上背後拉鏈,扣上背後的扣件。
對於這樣的小朋友,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
提升區辨能力。
1.警醒度調整。
警醒度指的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大腦的清醒程度。小朋友警醒度過高的通常表現就是很興奮、到處沖、撞到人也不知道等等;警醒度過低通常表現就是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等等。幫助小朋友的警醒度維持在一個相對正常的領域可以幫助小朋友區辨能力的提升。
具體做法就是:當小朋友警醒度過高時,我們可以讓他聽一些節奏緩慢、輕柔的音樂;把房間的燈光調節的柔和,昏暗;聞一些舒服溫和的香味;進行一些節奏慢有規律的活動。
而當小朋友警醒度過低時,我們可以給他一些快速不規律的刺激,像是盪鞦韆、拔河等活動;還帶小朋友去洗把臉,輕拍他的身體;當然也可以把房間的燈光調的比較亮,讓小朋友聽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等等。
2.提供不同的區辨活動。
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遊戲活動等等給予小朋友感覺訓練,並在其中加入一些區辨的項目。比如說我們在家裡可以找一個不透明的袋子,在袋子裡放滿塑料豆,把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放進去,讓他從袋子裡拿出來。
也可以通過跳格子的遊戲,利用各個格子間不同的遠近,來讓小朋友自己體會其中區別,慢慢形成區辨意識。
環境中的調整。
1.讓小朋友在鏡子前面去穿衣。
讓小朋友透過鏡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衣著情況,家長也可以引導一下小朋友通過透過鏡子來整理衣服:哪邊是穿好的,哪邊還需要整理一下,怎麼樣才是整潔的等等。讓小朋友對穿衣整潔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肌耐力差,平衡不佳的小朋友
常見情況:
很容易覺得累。
穿衣時容易失去平衡。
站著穿褲子或者穿鞋容易身體歪一邊或者跌倒。
對於這樣情況的小朋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
控制姿勢控制能力。
1.加強伸直肌群。
加強伸直肌群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小朋友頸部和背部的穩定度,所以我們通常會採用趴姿的活動,比如常見的趴下來吹泡泡、戳泡泡;或者趴著貼紙、玩球等等。
2.加強腹部力量。
加強小朋友腹部力量,我們可以採用一些躺姿的活動。在家裡的話我們可以利用枕頭、坐墊這樣的道具,讓小朋友坐著來前進。如果這個項目對於小朋友來說太難的話,也能嘗試用滑板車,或者在光滑的地面上進行。
3.加強姿勢穩定度。
姿勢穩定度的關鍵就是讓小朋友身體的前後左右力量達到一個相對的穩定,所以旋轉和翻滾類的遊戲都是可以的。我們在家中很容易實現的一個方式是:讓小朋友抱著他喜歡的玩具,從被子的這邊滾到另外一邊。
4.加強重力轉移能。
重力轉移能實際上說的就是小朋友的一個平衡感,日常生活中的大跨步的移動,或者自己來上下樓梯,都是很好的方法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用教孩子用腳套圈的方式來訓練整體的平衡感。
穿衣活動的調整。
除去鍛鍊小朋友的各種身體能力,對於這類小朋友我們還可以及時調節他的穿衣活動,及時給予輔助降低其難度。
1.增加支撐。
穿褲子穿襪子穿鞋的時候可以讓小朋友背靠牆坐著來穿,以此來給予更多的支撐,當然父母也可以進行一些必要幫扶。
2.改變穿衣姿勢。
如果一些小朋友實在太容易累,我們可以讓其躺著或者半躺著來穿衣服,切記不可忽視孩子的具體情況,對其提出達不到的要求。
認知受限的小朋友
常見情況:
難以區辨身體的左右側。
鞋子容易穿錯腳。
無法分辨衣物的正反面、正確的褲管和袖子。
難記住穿衣的步驟。
對於這樣情況的小朋友,我們需要及時進行活動的調節—
1.視覺化的提示。
把小朋友穿脫衣物過程分拆成細小步驟,像是:把頭穿過衣物、右手穿進袖子、左手穿進袖子、把衣服拉下來......然後用照片把這樣的分步驟給記錄下來做成一個教學示意圖貼在家裡面,讓小朋友可以按步驟來進行穿衣的模式。
2.利用提示物,簡化流程,降低難度。
如果小朋友沒辦法區分左右,我們能找一些前後比較分明的衣服來幫助小朋友認識前後順序,或者在左右的某一邊貼上一個特別顯眼的圖案貼紙,來簡化流程,降低難度,用以小朋友來分辨左右。
3.影片教學。
家長可以把自己穿衣服和小朋友正確穿衣服的影像,然後可以把動作調的比較慢,讓小朋友來看來學,最好是可以利用小朋友自己正確穿衣的影像。
相關閱讀:
孩子自己穿衣服太難?專業治療師有妙招
兩會閉幕,湖北腦癱少年鄢成離世後出台的救助方案寫進了民法典!
自閉、腦癱、多動,醜小鴨也有堅持夢想:靠雙手吃飯!
我是不能行走的腦癱人士,可我結婚生娃,還為上千障礙者做過紅娘!
END
整理 | 夏天 編輯 | 噹噹 主編 | 秦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