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愛惡作劇不是壞事,別總教育孩子「盲目聽話」了!

2021-06-04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孩子調皮愛惡作劇不是壞事,別總教育孩子「盲目聽話」了!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鬼主意多多,腦瓜子轉得快。這不,我刷手機刷到一條小視頻,一位爸爸無奈地任由自己閨女在自己腿上「為非作歹」,看得人哈哈大笑。

原來閨女用橡皮泥把爸爸的腿毛都粘成了一簇簇的。

你別說,這還是個精細活,對手指動作的要求極高。

沒想到更精細的還在後面,小姑娘拿剪子要把粘了橡皮泥的腿毛剪下來,嚇得爸爸出了一身冷汗,小心翼翼地不敢動,還得不停囑咐著:小心點。

原來閨女是覺得自己捏的小人都沒有頭髮,頭會很冷的,所以才打上了爸爸腿毛的主意!

你別說,一般人想不出來這招,這姑娘絕對是個小人精兒,腦瓜子轉得溜溜快。

換了一般的家長可能覺得,這孩子也太淘氣了吧!鬼主意真多!

對孩子來說,「淘氣」並不是一件壞事。

1-2歲的孩子身體高速成長,他們開始有能力到處跑,喜歡到處走動,還經常碰碰這個,摸摸那個,表現得很「淘氣」。但有一些父母就覺得孩子不聽話,怕孩子不安全,往往是一發現孩子的淘氣行為立刻就進行制止,殊不知愈制止愈引起孩子的好奇。

因為在成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卻是每一樣都充滿了吸引力,他們想一探究竟,研究明白。

兒童心理學認為,好奇是「知識之門」,是「萌生科學的幼芽」,對好奇心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兒童心理學家將「淘氣」稱做「建立在探索慾望上的行動」。

因此,父母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寬容孩子一時的小小的破壞行為、惡作劇,給孩子提供寬鬆、安全、合理的環境,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嘗試,支持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事物的奧秘。

這實際是在保護孩子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這是發明創造最需要的一種思維。膽子大、敢闖、敢幹,接觸面廣,這對擴大知識面,發展個性都有好處。

未來社會需要思維獨特、有個性的人才,應該給孩子一點淘氣度,不應該把他們束縛得死死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淘氣」跟「頑劣」可不一樣。

在我看來,撒尿和泥、爬樹上房、踩水追小鳥、撅著屁股在地上看螞蟻搬家、拆開喜歡的玩具、抓起樹葉往空中撒……這些是淘氣,也是旺盛的好奇心。

孩子天性愛動號稱「永動機」,他們的活力遠非我們想像,只要不給自己和別人帶來麻煩和傷害,就應當允許他「淘氣」,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當然,危險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比如用手指捅插座、拿著插頭到處玩、想要接觸電器時要明確制止,並告知原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將刀、剪、熱水瓶、藥品等物放在孩子不容易觸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煩的東西鎖起來。

頑劣是指頑固惡劣,專做壞事,不服管教,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和麻煩,這是不能被允許的行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一系列的叛逆期,孩子的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蒙發的開始,也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步驟之一。

孩子越大,淘氣的時候越多。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淘氣惡作劇的時候,直接的辦法就是總對孩子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對孩子大吼大叫,再嚴重一些的直接動手,還讓孩子害怕,以此停止惡作劇,其實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磨滅孩子的自主性。

如何應對「淘氣」的孩子,

並發掘他們的潛能呢?

1.淘氣是正常的行為表現

我們要認識到淘氣是這個年齡段正常的行為表現。不給孩子亂貼「多動症」、「皮的要死」之類的標籤,以免讓孩子受到負面的心理暗示。

同時要耐心分析孩子「淘氣」背後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給予更多的關愛,如果是因為旺盛精力無處發泄,就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給孩子找個玩伴,讓孩子更妥當地釋放自己的能量。

2.不要孩子盲目的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

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逆反,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3.尊重好奇,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給他們自由玩耍的權利,避免一廂情願干涉孩子,並用事實教育孩子。

一位中國老師在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教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老師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對於有危險的事情,可給予適當的負面刺激,如當孩子想動熱水瓶時,家長可濺一點點熱水在他手上,給他一些感性認識,或用略加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誡寶寶。有了切膚之痛之後,寶寶自己就會明白:喔,這個很燙,危險。所以,只要是沒有什麼危險,應儘可能地對孩子的活動少加限制。

4.父母要巧妙引導

父母要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合理引導孩子正確地探索周圍的事物。根據孩子的興趣提供拓展遊戲的相關環境、材料等,讓他們有機會將遊戲玩得更有深度,更有廣度,給他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可以試著把孩子愛玩的東西變成可以學習的強項。

有時候我們也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勢,同正在淘氣的孩子鬧作一團,親子之愛很可能在這種沒有「年齡界限」的打鬧中得到提升。

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調皮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爸爸媽媽只需要正確看待這種天性,不去扼殺它們,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思維開闊、有個性的孩子。

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請將我們設置為「星標」或者點擊「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70408761_4012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