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美國對亞洲市場的收割並沒有成功。進入6月,美國開始將收割的目標轉向了歐洲。
本周,歐洲市場突遭劇烈下滑,而美國股市則無視通脹威脅,繼續大幅上漲。這一系列現象進一步驗證了市場的預期。
歐洲各國股市幾乎全部下跌,法國本周暴跌6.23%,回吐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如今反而累計下跌了0.53%。

義大利富時MIB指數本周下跌了5.76%,而德國DAX指數則本周下降了2.99%。
相對來說,還是法國的情況最為糟糕。整個2024年至今為止,法國股市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已經下跌了0.5%,是歐洲各主要國家股市中表現最差的。

可以說,法國也是本次歐洲下跌的導火索。正是法國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導致了此次大幅下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股市則表現強勁。
儘管受到通脹壓力的影響,美聯儲表示需要更多數據來決定是否降息。
然而,納指在周五收盤創下歷史新高,上漲了0.12%。雖然道指和標普有所下跌。

從年內表現來看,納指累計上漲接近18%,標普漲幅也達到了接近14%。而歐洲各主要國家的漲幅幾乎都沒有超過10%。
此外,歐元兌美元匯率本周下跌了0.92%。
債券市場方面,法國國債本周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法德10年期國債利差擴大至2017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為什麼歐洲突然間出現股債匯三殺呢?
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只不過是一個美國藉機打壓的契機。

美國在亞洲的金融收割行動未能如願以償。中國通過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穩健的金融政策,成功抵禦了外部衝擊。並且通過外溢的流動性,緩解了東南亞各國的美元短缺,直接導致美國在亞洲的金融收割行動失敗。
儘管如此,美國似乎並未放棄其全球金融戰略。在歐洲市場大幅下跌的背景下,美國股市的強勁表現,似乎暗示著美國可能將目標轉向歐洲。
歐洲市場的下跌,暴露了其在當前全球金融環境中的脆弱性。政治不確定性、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對美國政策的依賴,都可能使歐洲成為美國金融策略的下一個目標。

而這一次,歐盟被捲入貿易戰,進一步讓投資者對歐洲未來的經濟失去信心。
對比上周歐洲央行降息,捲入貿易戰是一個更大的利空。上周歐元降息之後,與美元的利差擴大了25個基點,市場只將這個當作一個中性信號,短期既不利好也不利空,長期來看反而是一個利好。
因為美國維持著高利率,導致美國本土的企業承受巨大的貸款壓力。在這個時候歐洲率先降息,引導歐元區的貸款利率下行,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美國產業資本流入歐洲,對於歐洲經濟的進一步復甦有巨大的幫助。
但可惜的是,歐盟不顧幾個主要國家的反對,追隨美國開始了對華加稅。

這無疑是美國對歐洲下的一步棋。畢竟歐盟主席是一個嚴重的親美派,所以才會出現歐盟與德法等國割裂的局面。也就是說,儘管德國、法國等國家不願意捲入關稅戰,但歐盟偏偏還是決定徵收反補貼稅。
歐盟主席是要給美國送上大禮。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歐元區很有可能重演2022年末英國股債匯三殺之後的一幕。

當時英國新上任首相特拉斯莫名其妙地突然拋出一個巨額減稅計劃,導致了英國國債及股票被大舉拋售,大量資金流入美國,買入美債,極大地緩解了當時的美債危機。
現在回頭來看,當時的英國首相很有可能用自己極短的任期協助了美國完成布局。
現在歐盟主席的任期也不長了,類似的一幕發生在歐元區,確實非常可疑。
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能否走出自己的獨立步伐,將是歐洲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5ed68d733827eb2b486db21c8ef6c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