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個體、團隊與研修

2022-07-21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教師成長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個體、團隊與研修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師成長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個體、團隊與研修

作者|常生龍

如果一所學校有一批優秀的教師,有良好的團隊文化,有濃郁的教學研究的氛圍,這所學校的學生一定會受益良多,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是值得期待的。

教師在自我成長中,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教師是成長中的個體

開車的人都明白,經過一段時間的駕校學習以及考試,取得了駕照,僅僅說明你可以開車了,尚不能應對複雜多變的路況。

我拿到駕照之後第一次開車,出門轉彎時車輪就搭在了凸起的馬路沿上,走了沒多遠看到綠色的行道箭頭指示燈,還以為是綠燈呢,開車就過去了,過了之後才發現自己闖了紅燈……沒有一段時間的實踐積累,要想把車開好是很難的。

教師的工作也是如此。

經過幾年的大學教育,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僅僅說明你跨入了教師職業這一門檻,支撐自身教學實踐的大量教育智慧,源自在工作崗位上的不斷摸索和嘗試,源自與同伴的互動和交流。人們在工作中用到的知識有70%是從與同事非正式的交流中獲取的。

教師是成長中的個體,應該始終走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同一個時間段進入學校的教師,雖然學校會給大家創造相似的發展條件和機會,但幾年之後的發展依然會有較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教師對自我發展的要求不同。

發展從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教師如果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自我發展渴望度不高,外部力量再怎麼推動,效果也不會很大的。

近些年來,對教師是否是一個專門的職業(專業)有過不少的爭議,因為和律師、醫生、會計師等職業相比,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還不夠。我國的教師專業標準頒布沒有幾年,當下大多數教師和專業標準的要求還是有不小距離的。

大家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教師職業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所謂專業化,是一個普通的職業群體在一定時間內,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並獲得專門地位的過程。

我們說教師專業發展,就是讓教師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符合教師的專業標準,獲得專業地位的過程。每個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是不相同的,學校里的教研組組長、年級組組長和骨幹教師,要率先成為專業教師,引領全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教師職業被稱為專業,應具備以下特徵:

一是為公眾服務。不能挑選「顧客」,就像醫生不能挑選病人一樣。有的學校為了自己的升學率,總是想方設法把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推出去,或不讓他們參加中考或高考,這是明顯違背專業精神的。

二是終身學習。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不斷汲取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智慧,時刻把握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新方向,為學生樹立標杆。

三是終身從事。專業人員不會因為到了退休年齡而放棄自己的專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業素養越發「爐火純青」。於漪、魏書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四是基於問題的研究。能夠敏銳地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展開研究,通過研究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五是高度的自治性。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等有自由處置權,就像芬蘭的教師那樣,儘量減少統一的考試,從課程設置、教學實施到學習評價,全由教師個體來完成。

教師職業有一個從不專業到專業的發展過程,教師是不斷發展的人,教師是學習者。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因為教育本身就是教師生命的存在方式,是教師實現自身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

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

教師是團隊中的一員

一個班級由多名教師共同任教,這就像幾匹馬共同來拉同一輛車一樣,如果大家目標一致、方向明確,各自不用使太大的力氣,就能夠讓這輛車平穩地前行。如果施力的方向各不相同,施力者累,被拉者更累,而且會被搞得像無頭蒼蠅那樣。

一個教研組或者年級組內的教師是一個大的集體,當這個集體內的所有成員都有共同的願景,並且在集體中各負其責、分工合作的時候,這個集體就有很強的戰鬥力,反之,則會成為一盤散沙。

走進課堂中的教師,好像是孤軍奮戰,其實不然。教師始終是集體中的一員,必須在集體中給自己定好位。

一個好的集體就像做手術時的醫生團隊那樣,麻醉師、影像師、醫師和護士等各司其職,責任明確,互相支撐,用儘可能短的時間為病人做好手術,病人的創傷還要儘可能小。這樣的集體被稱為「團隊」。

好的團隊有四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一是有共同的目標或願景,大家願意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一個班級里的幾個老師,紛紛為自己的學科搶時間,把學生搞得苦不堪言,哪會顧及共同目標?

二是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依賴的關係。每個教師若都覺得自己很牛,合作的基礎就會很差。

三是大家遵守共同的規則,並分擔團隊的責任。我曾給出過一個合作的公式,即x+y+z=1,這一關係式本身既包含了規則,又明確了各自的責任。

四是團隊成員各有所長,能夠形成互補關係,就像前面所說的麻醉師、影像師和醫師那樣。

教師集體要成為一個團隊,其基礎是建立成員之間互相信任的團隊文化。

沒有人會為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工作,或者與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工作。醫師在動手術時,就對麻醉的部位和計量、對影像師指示的病灶部位、對護士傳遞的醫療器械有充分的信任,所以大家才能密切配合。信任是相互的,教研組組長和備課組組長在建立信任文化方面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應通過自身正直和誠實的品格,來贏得大家的信任。

教師集體要成為一個團隊,成員之間必須學會包容。

在教師集體中,不乏一些個性很強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在言行上不時會與集體的要求相悖。但從另一方面看,個性強的教師如果勤於在教學上鑽研,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容易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裡手。要善於包容這些教師,善於發掘他們的閃光點,讓其成為團隊成員的共同財富。

教師集體要成為一個團隊,成員之間必須善於溝通。溝通的前提是學會傾聽。傾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需要鍛鍊自己的這種能力。只有聽清別人的觀點和意見了,在回應的時候才會有的放矢,讓溝通成為可能。

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

教師是研修的主力

隨著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教師成長的主渠道還是在學校,主陣地依然是課堂。於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研修」等基於學校的教師發展平台也應運而生。那麼,這些平台有什麼區別呢?

從價值取向上看,校本教研是「成果」取向的,寄希望於通過教研活動獲得在學科教學上某方面的改變;而校本研修是「成長」取向的,關注的是通過研修活動,教師自身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從路徑上看,校本培訓是自上而下的,是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領導假定教師有問題,擬通過培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校本研修則是「草根」的,是教師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如前所述,教師的專業成長歸根結底是自己的事情,必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內驅力。

因此,校本研修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教師應該成為校本研修的主力。

校本研修旨在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應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注教師的行動以及對行動做出的反思。在校本研修中,行動者和研究者是統一的,研究的起點是對自己實踐的不滿和反思,研究的對象是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不斷與環境進行對話,不斷對行為進行反思,目的在於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是重視基於教學現場的研究。教學情境是複雜多變的,只有在教學現場,你才能夠發現教學過程之中那些微妙的、難以用言語言說的默會知識,並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當然,如果不能親臨現場,通過敘事研究的方式來再現現場也是一種途徑。

三是重視團隊之間的合作。教師應充分利用團隊來開展現場研究,一方面有利於多維度地觀察現場,另一方面有利於突出重點,把握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團隊共同來關注教學現場中的某個環節,所發現的一定比個體要多很多。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比如目標的厘定以及在課堂上的落實問題,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問題,教學策略的研究、教學模式的選擇問題,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問題,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辨析、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每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對教師來說都是一次專業提升的過程。

作為教研組組長或者備課組組長,就需要在這些方面多花功夫,讓校本研修成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引擎。

來源丨教師博覽,原文出自源創圖書《給教師的5把鑰匙》

新網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讀懂教研:教師成長的雲梯——讓教師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

要追問自我是否成長——所有的力挽狂瀾都源於專業素養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3a54a4072f81c32487638aed7b55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