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丕顯:曾任上海市委書記,後成為中央顧問委員,享年80歲

2024-07-05   奇趣談史

俗語說到「亂世出英雄」,可有些英雄並不是天生的英雄,比起亂世英雄他們更加希望自己能夠出生於和平時代,像我們如今一般,接受普通的教育,坐著普通的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可無奈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像是曾在網絡上流行的那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可如今我們沉迷於網絡,早已忘卻了曾經那些為我們承受戰火的英雄前輩。

在那時的革命年代,無數雄醒從中國崛起,他們有人為抗戰奉獻自己的一切,有人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在那時新中國建立後,每一個為革命做出貢獻的人士都以出眾的能力成為了國家領導人。有這樣一位先生,他一生都在為黨和國家做貢獻,他的一生轟轟烈烈有這不少豐功偉績,可他的性格卻十分低調,所以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書記,原上海市委書記陳丕顯,如果我們到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去了解一下這位老先生的過去,你會發現青春應有的樣子是積極向上,奮發圖強以及那個年代共產黨員的偉大。

在福建上杭的一個普通家庭中,有一個名叫家煜的小青年,他雖然年幼,可似乎年齡並不是限制他的羈絆,稚棱的臉上透露著一絲有志不在年高的理想。在他13歲那年他生平中第一次接觸到了共產黨,而共產黨的思想對這個想要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的男孩有這致命的誘惑。於是在他13歲那年,陳丕顯正式成為了一個共青團員。

陳丕顯從小開始對外界的事物有這很濃烈的好奇心,對他而言只要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他就一定會努力去實現。在陳丕顯成為共青團員後積極好學,樂觀向上,鑒於陳丕顯出眾的表現,很快就正式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說,能力意味著責任,於是又過了不久年紀15歲的陳丕顯先生就連續進行了第三次升遷成為了少先隊中央總執行委員。

由於家境和黨的需要,陳丕顯放棄了自己的學業,一心一意的為共產黨的發展做著貢獻。時光冉冉轉眼間有是兩年,17歲的陳丕顯有被組織任命為教育委員會委員。在一路的風調雨順下藏著的是陳丕顯夜以繼日的不斷進步和學習,在18歲時,作為少年英雄的陳丕顯正式投入到了戰場上,為國家揮舞著手中的戰刀,誓要將侵略者驅趕出國門之外。

1935年初,陳丕顯跟隨這黨的領導加入了紅軍長征的隊伍,在此之前,陳丕顯已經可謂是身經百戰。在紅色長征時,陳丕顯曾與陳毅等人經歷生死瞬間,最後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與敵人抗爭三年,創造了不朽的輝煌戰績。

在新中國成立後,有這豐功偉績的陳丕顯一路高升,在每一個職位上都有相應的成績,最終成為了上海市委書記,在連任幾年後,又被黨中央任命為中央顧問委員,在連續幾年後也就是在1995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就此一代創奇落下了帷幕。